劉茹,曹玲麗,劉霞,舒曉燕,侯大斌(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綿陽621010)
柴胡為臨床常用中藥,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傘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是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收載的正品柴胡[1]。藥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解熱、抗病毒、降血脂、保肝、抗炎、抗腫瘤等作用[2-3]。柴胡化學成分復雜,主要含有皂苷、黃酮、揮發(fā)油、有機酸、多糖類等[4-5]。近幾年,藥材市場正面臨著藥用資源短缺的問題,柴胡的馴化栽培已經(jīng)存在,但長期栽培易導致柴胡品種退化、病害發(fā)生,從而導致柴胡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下降。因此,脫毒培養(yǎng)獲得無毒苗很有必要,再大量繁殖可以恢復品種特性,以滿足生產(chǎn)需要。此外,利用外植體組織培養(yǎng)與超低溫條件可以長期保存,給離體保存的種植資源引種提供方便[6-8]。
組織培養(yǎng)中首先要解決且較難控制的問題是污染,如果不能將污染率降低到一定范圍內(nèi),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就失去了推廣的意義,工藝也難以進行下去。在自然條件下,作為外植體的植物材料,無論外部還是內(nèi)部都帶有很多細菌和霉菌。因此,探索外植體的最佳消毒條件是柴胡組織培養(yǎng)的關鍵,也為其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北柴胡新審定品系“川北柴1號”種子。“川北柴1號”系四川德培源公司選育,在四川多年多點品比試驗中具有良好適應性,該品系已在2014年通過品系審定。
1.2 試驗方法 將“川北柴1號”種子在流水下沖洗4 h,用70%乙醇浸泡50 s,無菌水沖洗3次后浸泡在消毒劑中進行消毒,無菌水沖洗至無明顯顏色出現(xiàn)為止。消毒試驗設計9個處理(表1)。用無菌濾紙吸干消毒處理后種子上的蒸餾水,接種到 MS+1.5 mg/L 6-BA+1.0 mg/L IAA 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中,每個處理接種10瓶,每瓶接種一個外植體,重復3次。培養(yǎng)14 d后統(tǒng)計其污染率和存活率。比較消毒效果,篩選最佳外植體消毒條件。
試驗所用培養(yǎng)基都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以6 g/L瓊脂粉為固化劑,附加30 g蔗糖,pH在5.8~6.0。培養(yǎng)箱溫度在(25±1)℃。光照強度為2 000 lx。光照時間為14 h/d。
表1 不同消毒處理的試驗設計
計算公式:
污染率=(污染的柴胡種子數(shù)/接種的柴胡種子總數(shù))×100%
存活率=(存活的柴胡種子數(shù)/接種的柴胡種子總數(shù))×100%
2.1 不同消毒時間對柴胡外植體的消毒效果 由表2可知,25 g/L NaClO消毒處理柴胡種子5 min的效果最差,污染率為100%;100 g/L NaClO消毒處理柴胡種子30 min的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低至6.7%,存活率為86.7%。
用100 g/L NaClO消毒處理柴胡種子,不同時間外植體消毒效果見圖1。由圖1可知,隨著消毒時間的增加柴胡外植體污染率降低,最低為6.7%,成活率上升,最高86.7%。因此,消毒時間為30 min時消毒效果最佳。
表2 不同消毒條件對柴胡外植體的影響
2.2 不同濃度NaClO對柴胡外植體的消毒效果 選定30 min為最佳消毒時間,考察不同濃度NaClO的消毒效果,發(fā)現(xiàn)NaClO濃度為25 g/L時消毒效果最差,污染率達66.7%。NaClO濃度為100 g/L時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僅為6.7%,成活率為86.7%。為獲得更好的消毒效果,將Na-ClO濃度提高到200 g/L,發(fā)現(xiàn)其污染率升高,而外植體的存活率由86.7%降低為80%(圖2)。因此,消毒劑NaClO最佳消毒濃度為100 g/L。
方差分析表明,NaClO濃度對柴胡外植體消毒的污染率和存活率有極顯著影響(P<0.01)。消毒時間對柴胡外植體消毒的污染率和存活率有顯著影響(P<0.05)。
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的首個問題就是控制污染率,一般而言,污染率應控制在8%以內(nèi),但在實際生產(chǎn)中污染率達20%,有時高達50%,甚至100%[9]。組織培養(yǎng)中消毒劑既要殺滅材料上的病菌,也要易被蒸餾水沖洗掉或自行分解,而且不會損傷或輕微損傷組織,影響其生長。因此,該研究選擇的消毒劑為NaClO,殺菌效果好,且易清除干凈。此外,消毒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濃度和時間,低濃度的NaClO不能使外植體消毒徹底,高濃度又會破壞外植體的細胞,細胞處于自我保護,會產(chǎn)生大量的次生物質(zhì),引起細胞毒害,導致外植體褐變甚至死亡。若消毒時間過長會對外植體造成一定程度損傷,產(chǎn)生次生代謝物,毒害細胞,使外植體死亡率增加;如果為了降低死亡率減少消毒時間,就會導致消毒不徹底,污染率升高。因此,消毒劑濃度和消毒時間對組織培養(yǎng)中滅菌過程有顯著影響。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和相對適宜的消毒時間成為“川北柴1號”組織培養(yǎng)中的關鍵。
該研究選用柴胡種子作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yǎng)研究,以期為推廣柴胡新品種“川北柴1號”尋求最佳繁殖模式。該試驗采用不同濃度的NaClO對柴胡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得到“川北柴1號”組織培養(yǎng)中最佳外植體消毒條件:100 g/L Na-ClO處理柴胡種子30 min的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低至6.7%,成活率86.7%。王騰越等[10]研究了土沉香外植體的最佳消毒方法,污染率43.33%,成活率31.67%。李鍵等[11]研究了雷公藤外植體最佳消毒條件,污染率21.08%,成活率65.66%。林妃等[12]研究了花梨木外植體的最佳消毒方法,污染率40.0%,成活率51.4%。因此,相對于這些植物的消毒效果,柴胡組織培養(yǎng)中污染率可以得到控制。這可能是因為該試驗選擇的外植體為柴胡種子,本身體積小,攜帶的細菌少且消毒劑的危害不大。因為組織培養(yǎng)中污染率不僅與消毒劑的濃度及消毒時間有關,也可能是由于接種過程中培養(yǎng)材料被污染或是培養(yǎng)過程中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不合適造成的。所以在組織培養(yǎng)接種過程中要注意工作臺面的干凈,使用鑷子等工具要預先進行乙醇消毒;也要選擇濕度、溫度都適宜且病菌少的環(huán)境。此外,組織培養(yǎng)中的存活率不僅與消毒劑及消毒時間有關,也可能是材料本身相對老化或者是培養(yǎng)基激素影響。因此,要保證組織培養(yǎng)中材料低污染率高存活率,除選擇最佳的消毒處理,也須選擇合適的外植體、適宜的生長激素和環(huán)境。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63-264.
[2]楊柳,王雪瑩,劉暢,等.北柴胡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2,29(3):143 -145.
[3]徐獻梅,張雪,楊亮.論柴胡的產(chǎn)地來源及藥理作用[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4):18 -20.
[4]沃源,姚琳,孫世偉.北柴胡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yī)藥,2011,21(2):215 -217.
[5]謝東浩,蔡寶昌,安益強,等.柴胡皂苷類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3(1):63 -65.
[6]周鐘瑞.植物細胞、組織培養(yǎng)在藥材生產(chǎn)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1994(11):29-31.
[7]張淑紅.植物組織培養(yǎng)及其發(fā)展方向[J].墾殖與稻作,2003(6):43-45.
[8]范玉清,任國華.國內(nèi)植物組織培養(yǎng)進展概況[J].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2004,19(2):23 -24.
[9]王利民,周毅,陳友龍,等.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消毒劑的運用[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0(1):15 -17.
[10]王騰越,周再知,裘珍飛,等.土沉香組織培養(yǎng)外植體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32(3):44 -48.
[11]李鍵,李建鵑,吳承禎.等.雷公藤組織培養(yǎng)外植體消毒和選擇[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0,30(8):18 -21.
[12]林妃,李敬陽,常勝合,等.花梨木組織培養(yǎng)外植體消毒方法初步探討[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3,32(4):522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