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詞振
【摘要】文本對話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充分與文本對話,可以讓學生深度地接觸文本,體悟文本,有效實現(xiàn)與文本的情感交流,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增強情操和趣味陶冶。在此,本文從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動和自主質疑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此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文本對話;懸念;情境;互動;質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是有情感,有生命力的,語文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教師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積極的對話。下面簡要談談如何有效實現(xiàn)文本對話。
一、在懸念設置中實現(xiàn)有效對話
學習的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這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新動向。在設計《黃果樹聽瀑》這一課時,我先板書“杰作”兩個字,然后問學生:你曾經(jīng)看過誰的什么杰作?從名人的杰作入手導入新課,既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杰作”一詞,也巧妙地過渡到了本課的教學內容上來,引出大自然的杰作——黃果樹瀑布。使學生首先從感性上了解了黃果樹瀑布。然后我借助幻燈片,出示黃果樹瀑布圖片,并向學生簡介黃果樹瀑布,讓學生對這一自然奇觀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再設下懸念:為什么作者把黃果樹瀑布稱為“大自然的杰作”?如果真的來到了黃果樹瀑布風景區(qū),身臨其境看到瀑布的雄姿,聽到它的聲響,我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這樣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索課文內容的興趣。
二、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實現(xiàn)有效對話
小學生天性好動,表演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普通話是否標準,語言是否流暢,可以在表演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有些文章生動、有趣,學生學起來也趣味盎然。這時,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成為學中的“主人公”。創(chuàng)造故事情境,更能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教學五下《半截蠟燭》時,我沒有進行繁瑣的講解,而首先是對課文的背景進行介紹,其次讓學生去通讀課文,說說自己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把自己喜歡的人物的語言挑出來讀一讀。再次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上進行角色朗讀與表演,學習小組的成員可以互相點評,最后讓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當觀眾,請他們要認真觀看,評選出最佳演員。在學生演、評過程中,學生身臨其境,深入體驗人物當時的內心活動,感悟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又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是開放的,與以往的教學模式區(qū)別較大,學生感覺更為輕松,更為愉快。
三、在師生互動中實現(xiàn)有效對話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進程中進行的。師生積極互動,互相溝通、補充,實現(xiàn)“教學相長”,為學生與文本對話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在學習課文第二三段感悟瀑布形態(tài)的壯觀之美時,我設計了一個與學生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教師的閱讀感受:同學們,老師非常喜歡這兩段文字,覺得它寫得美極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音就像“一首氣吞山河的交響樂”,其形態(tài)就像“一幅雄偉壯觀的中國畫”,還有“銀雨灑金街”的奇景,只遺憾自己不能身臨其境一睹其壯觀。同學們讀了這兩段文字有什么感受呢?能否和老師一起分享?
在師生的平等交流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讓學生獲得了多元解讀、個性解讀,收獲解讀的自由和快樂。同時學生也吸納了老師對文本的解讀,老師實現(xiàn)了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在和諧的對話中,師生的觀念相互吸納與融合。
四、在質疑創(chuàng)設過程中實現(xiàn)有效對話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要源泉,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是學生保持不斷探索的動力。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僅培養(yǎng)他們求真的精神,有時還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亮點。
例如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在學生識字、通讀課文后,我讓學生暢談自己讀懂的內容。在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又及時引導,讓學生提出自己讀文后不理解的問題,于是學生提出:“1.為什么薩沙要保護野薔薇?2.為什么媽媽和托利亞要把雨衣遞給薩沙?他們也需要雨衣呀。3.雷聲大作,下起傾盆大雨,為什么插圖里他們一家人還會開心地笑了呢?”此時我鼓勵學生們聯(lián)系上下文,有目的地再讀課文,自己去思考、討論,于是學生在學習小組上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改變過去“獨白”式的教學模式,以現(xiàn)代對話理論為基礎,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師應運用各種手段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積極的對話,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進而起到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構建學生精神世界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傳文.閱讀教學中“提問”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基于對話教學的理念[J].當代教育科學,2010(8).
[2]聶榮鑫.與文本對話: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新途徑[J].學科教育,2003(6).
[3]周艷.淺談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與文本對話中教師的作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12).
[4]陳宏亮.立足文本,讓對話教學更有效——再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兩個關鍵詞[J].語文知識,2014(4).
[5]湯葉.在“對話”的天空中靈性飛揚——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對話式”閱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大學時代,2006(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