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謙
(菏澤學院生命科學系,山東 菏澤 274015)
桑黃是一種珍稀藥用真菌,屬于多層孔菌科,針層孔菌屬,具有抗菌、抗癌、抗氧化等藥用功效[1]。民間用以治療淋病、崩漏帶下、癥瘕積聚、癖飲及脾虛泄瀉等[2,3]。桑黃含有多糖、黃酮、三萜等多種活性成分[4,5],其黃酮具有抗氧化、抗腫瘤、降血脂、抗衰老等功能[6,7]。對桑黃黃酮的研究以往大部分集中在子實體黃酮的提取和分離[8-10],對液體培養(yǎng)生產(chǎn)桑黃菌絲體黃酮的研究報道較少[11,12]。自然條件下桑黃子實體的獲得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適宜條件下液體培養(yǎng)桑黃菌絲體只需十幾天時間。雷萍等[13]研究表明,桑黃菌絲體黃酮含量比子實體還要高。所以利用液體培養(yǎng)基,可以高效生產(chǎn)桑黃菌絲體黃酮[14]。
天然黃酮化合物泛指兩個具有酚羥基的苯環(huán)通過中央三碳原子相互連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結構中常連有酚羥基、甲氧基、甲基、異戊烯基等官能團,常與糖類結合成苷,且因糖的種類、數(shù)量、聯(lián)接位置及方式不同組成各種類型。本研究在前期單因素試驗過程中,考慮到黃酮組成成分的多樣性,及桑黃菌絲體生長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利用營養(yǎng)豐富、成本較低的基質做單因素試驗,確定了單因素試驗最佳參數(shù)。本研究擬在此基礎上對生產(chǎn)菌絲體黃酮的液體培養(yǎng)基進行正交試驗優(yōu)化,以克服前人[12]研究中成本較高、黃酮產(chǎn)量較低的問題,為桑黃黃酮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試驗依據(jù)。
1.1.1 材料與試劑
桑黃(PH001):由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提供;
馬鈴薯、麩皮、玉米粉:山東菏澤牡丹區(qū)生產(chǎn);
KH2PO4、葡萄糖:AR級,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MgSO4:AR級,天津凱通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AlCl3:AR級,天津市河東區(qū)紅巖試劑廠;
無水乙醇:AR級,濟南試劑總廠;
瓊脂:BR級,天津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蛋白胨:BR級,北京奧博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蘆丁對照品: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
1.1.2 主要儀器設備
高壓蒸汽滅菌鍋:MLS-3780型,Tega SANYO Industry Co.,Ltd;
雙層全溫振蕩器:HZQ-Y型,哈爾濱市東聯(lián)電子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
電熱鼓風干燥箱:101-2型,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廠;
電熱恒溫水浴鍋:SY2-4型,北京市醫(yī)療設備廠;
可見分光光度計:723N型,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1 菌種活化
(1)PDA培養(yǎng)基:去皮馬鈴薯200g,切成小塊加蒸餾水1 000mL煮沸30min,4層紗布過濾,濾液中加葡萄糖20g和瓊脂20g,溶化后用蒸餾水補足至1 000mL,pH自然。121℃滅菌30min,倒平板。
(2)菌種活化:用打孔器(d=1cm)取長滿菌絲的菌餅,每個平板接一個菌餅,28℃恒溫箱內培養(yǎng)15d。
1.2.2 液體培養(yǎng)
(1)液體培養(yǎng)基配制方法:玉米粉和麩皮加適量蒸餾水煮沸30min,4層紗布過濾,加蛋白胨、KH2PO4和 MgSO4溶解后,定容,pH自然,分裝于250mL三角燒瓶中,每瓶150 mL,8層紗布封口,121℃滅菌30min。
接種量為每瓶2塊菌餅(d=1cm),培養(yǎng)溫度28℃,搖床轉速160r/min,液體培養(yǎng)時間18d。每種培養(yǎng)基3個重復。
(2)液體培養(yǎng)基優(yōu)化試驗設計:根據(jù)前期預試驗結果,進行正交試驗,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1.2.3 AlCl3比色法(427nm)標準曲線繪制 參照文獻[14]。準確稱量26mg蘆丁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溶解至刻度,分別移取0.0,1.0,2.0,3.0,4.0,5.0mL于10mL容量瓶中,分別添加1%AlCl3稀釋至刻度,搖勻靜置10min,在427nm處測定吸光度,以蘆丁質量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見圖1)。
1.2.4 菌絲體的黃酮產(chǎn)量測定 4層紗布過濾培養(yǎng)液,蒸餾水洗3遍,得菌絲球,烘干至恒重,稱重。
準確稱取桑黃菌絲體(粉碎后過60目篩)0.5g,加60%乙醇15mL于70℃提取2h,流水冷卻,定容至25mL,過濾。取濾液5mL于10mL容量瓶中,添加1%AlCl3稀釋至刻度,搖勻靜置10min,在427nm處測定吸光度(做3個重復)。據(jù)回歸方程算出黃酮含量。并按式(1)計算黃酮產(chǎn)量。
圖1 AlCl3比色法(427nm)標準曲線Figure 1 AlCl3colorimetry(427nm)standard curve
式中:
Y——黃酮產(chǎn)量,mg/L;
C——黃酮含量,mg/g;
B——菌絲體生物量,mg/L。
由表2可知,對菌絲體生物量的影響,4種因素影響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D>C>A>B,菌絲體生物量最高的為配方6(A2B3C1D2),最低的為配方5(A2B2C3D1),最優(yōu)配方為 A3B3C2D2;對黃酮產(chǎn)量的影響,4種因素影響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C>D>B>A,黃酮產(chǎn)量最高的為配方2(A1B2C2D2),最低的為配方1(A1B1C1D1),最優(yōu)配方為A3B3C2D2。
由表3可知,液體培養(yǎng)基配方4個因素中,B、C、D三因素對黃酮產(chǎn)量都有極顯著影響,因素A對黃酮產(chǎn)量的影響不顯著。
培養(yǎng)基配方各因素對黃酮產(chǎn)量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說明,因素A(碳源)盡管保證了菌絲體合成黃酮時對各種糖的需求,但對黃酮的產(chǎn)生并沒有造成顯著影響,其他因素B、C和D(蛋白胨,KH2PO4和MgSO4)對菌絲體黃酮產(chǎn)量均具有極顯著的影響,所以,黃酮產(chǎn)量主要是由培養(yǎng)基中的蛋白胨、KH2PO4、MgSO4決定。造成這種結果原因有三:① 蛋白胨為菌體生長提供充足的氮素營養(yǎng),保證了代謝物黃酮的產(chǎn)生;②KH2PO4為菌體遺傳物質的合成提供磷元素并且為協(xié)調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提供鉀元素;③ MgSO4促進了與黃酮合成有關酶的產(chǎn)生。
由表4可知,液體培養(yǎng)基配方4個因素中,A、C、D三因素對菌絲體生物量都有極顯著影響。B因素對菌絲體生物量有顯著影響。
培養(yǎng)基配方各因素對菌絲體生物量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說明,菌絲體生物量主要由培養(yǎng)基中的因素A、C和D(碳源、KH2PO4、MgSO4)決定,因素B(蛋白胨)對菌絲體的合成也起到顯著的作用。
表2 L9(34)正交試驗計算結果Table 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L9(34)orthogonal test
表2 L9(34)正交試驗計算結果Table 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L9(34)orthogonal test
菌絲體生物量及黃酮產(chǎn)量都是3個重復所得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
配方 A碳源 B蛋白胨 C KH2PO4D MgSO4菌絲體生物量/(mg·L-1)黃酮產(chǎn)量/(mg·L-1)1 1 1 1 1 11 836.00 66.50 2 1 2 2 2 18 812.33 201.23 3 1 3 3 3 16 029.33 170.11 4 2 1 2 3 22 415.11 190.38 5 2 2 3 1 11 281.33 68.96 6 2 3 1 2 22 503.00 154.37 7 3 1 3 2 20 225.67 145.92 8 3 2 1 3 18 897.55 130.34 9 3 3 2 1 18 702.89 195.23 菌絲體生物量k115 559.22 18 158.93 17 745.52 13 940.07 k218 733.15 16 330.41 19 976.78 20 513.67 k319 275.37 19 078.41 15 845.44 19 114.00 R 3 716.15 2 748.00 4 131.33 6 573.59黃酮產(chǎn)量k1 145.95 134.27 117.07 110.23 k2 137.90 133.51 195.61 167.17 k3 157.16 173.23 128.33 163.61 R 19.26 39.72 78.54 56.94
表3 培養(yǎng)基配方各因素對黃酮產(chǎn)量影響的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orthogonality of medium formula factors'influence on flavone yield
表3 培養(yǎng)基配方各因素對黃酮產(chǎn)量影響的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orthogonality of medium formula factors'influence on flavone yield
F0.05(2,18)= 3.54,F(xiàn)0.01(2,18)= 6.01。
差異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值 顯著性157.176 8 18 8.732 043 A 39.223 39 2 19.611 7 2.245 946 B 206.557 9 2 103.279 11.827 58 **C 722.943 1 2 361.471 5 41.395 99 **D 406.108 5 2 203.054 3 23.253 92 **誤差
表4 培養(yǎng)基配方各因素對菌絲體生物量影響的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orthogonality of medium formula’s influence on mycelium biomass
由表5可知,利用最優(yōu)配方(A3B3C2D2)、菌絲體生物量最高配方(A2B3C1D2)和黃酮產(chǎn)量最高配方(A1B2C2D2)進行液體培養(yǎng)后,最優(yōu)配方獲得的菌絲體生物量和黃酮產(chǎn)量最高,對三者進行方差分析,3種配方對菌絲體生物量和黃酮產(chǎn)量的影響差距顯著。綜合兩項指標,A3B3C2D2為最優(yōu)配方,即:玉米粉3% +麩皮7%,蛋白胨2.0%,KH2PO40.10%,MgSO40.15%。用這個配方進行桑黃生產(chǎn),可以同時獲得菌絲體生物量高產(chǎn)及黃酮高產(chǎn)。
表5 驗證實驗結果Table 5 Results of the verification test(n=3)(mg·L-1)
本試驗菌絲體黃酮產(chǎn)量為212.35mg/L,遠遠高于趙子高等[11]試驗所得(12.805 6mg/100mL)及劉凡等[12]試驗所得(186.75mg/L)。造成這種差距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培養(yǎng)基成分差異造成了菌絲體黃酮產(chǎn)量的較高差異,其中文獻[11]和[12]中沒有用到的蛋白胨成分是主要原因,另外本試驗中麥麩的添加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② 較高轉速有利于好氧型桑黃菌絲體的生長及菌絲體黃酮的生產(chǎn),文獻[11]和[12]中液體培養(yǎng)桑黃所用轉速為150r/min,本試驗所用搖床轉速為160r/min;③ 較大的培養(yǎng)基裝入量適宜于菌種活性的長時間維持,為提高菌絲體產(chǎn)量和黃酮產(chǎn)量提供了物質基礎,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文獻[11]和[12]中液體培養(yǎng)桑黃所用培養(yǎng)基裝入量為容器的2/5,本試驗所用的液體培養(yǎng)基裝入量為容器的3/5。
本試驗在前期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利用正交設計確定液體培養(yǎng)基配方,研究各配方對菌絲體生物量及黃酮產(chǎn)量的影響,最終通過驗證實驗確定了優(yōu)化的液體培養(yǎng)基配方為A3B3C2D2(玉米粉3% + 麥麩7%,蛋白胨2.0%,KH2PO40.10%,MgSO40.15%),菌絲體黃酮產(chǎn)量為212.35mg/L,遠遠高于趙子高[11]、劉凡[12]等的試驗結果。而且本試驗直接將平板活化的菌種定量接種在液體培養(yǎng)基里進行正交分析試驗,較文獻[11]和[12]增加了試驗定量的準確性,并簡化了一次接種工作。
本試驗結果表明,利用液體培養(yǎng)技術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生產(chǎn)大量桑黃菌絲體及菌絲體黃酮,不受季節(jié)和環(huán)境的限制,可以大幅度降低桑黃黃酮作為新藥開發(fā)的成本。試驗所確定的優(yōu)化液體培養(yǎng)基將對工業(yè)化生產(chǎn)桑黃菌絲體黃酮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應用前景廣闊。
1 弓建國.食用菌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劉波.中國藥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
3 劉春輝,陳體強,林躍鑫.藥用真菌桑黃的研究進展[J].菌物研究,2004,2(2):53~59.
4 劉艷芳,楊焱,賈薇,等.藥用真菌桑黃總黃酮測定方法研究[J].食用菌學報,2006,13(2):45~48.
5 尹秀蓮,游慶紅.超聲輔助復合酶法提取桑黃多糖[J].食品與機械,2011,27(4):58~60.
6 夏國華.桑黃黃酮類成分及制劑研究[D].鎮(zhèn)江:江蘇大學,2010.
7 王欽博.桑黃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篩選及其分離純化[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8 孫錦秀.大孔吸附樹脂純化桑黃總黃酮工藝[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11):744~746.
9 陳曉平,于翠翠.響應面法優(yōu)化微波輔助乙醇提取桑黃黃酮工藝的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科技,2013,49(4):31~36.
10 夏國華,戈延茹,傅海珍,等.超聲法提取桑黃總黃酮的工藝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20(1):40~41,55.
11 趙子高,楊炎,劉艷芳,等.桑黃黃酮高產(chǎn)菌株深層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J].中國釀造,2007(9):22~25.
12 劉凡,龐道睿,沈維治,等.有利于桑黃胞內黃酮的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配方優(yōu)化[J].蠶業(yè)科學,2013,39(6):1 160~1 165.
13 雷萍,張文雋,吳亞召,等.桑樹桑黃子實體和發(fā)酵菌粉有效成分分析[J].中國食用菌,2010,29(4):40~42.
14 宋鉑.桑黃黃酮的提取制備與生物活性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水產(chǎn)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