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方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yī)院 鄭州 450053
腦卒中后抑郁癥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統(tǒng)計顯示40%~50%的腦卒中患者存在抑郁,常發(fā)生在腦卒中后2個月~1a[1]。由于抑郁反應比較隱蔽、不易察覺,導致抑郁癥狀不能被及時檢出,嚴重者會導致自殺的后果[2]。為進一步探究該病療效,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80例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07—2014-06收治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55~74 歲,平均(63.5±2.2)歲。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3~76歲,平均(65.0±2.7)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患者符合《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3],HAMD 評分在18 分以上。(2)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意識障礙患者、陽性精神病史患者。
1.3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的神經內科藥物進行治療,如應用神經營養(yǎng)液和腦保護劑,同時控制血壓。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帕羅西汀,患者口服鹽酸帕羅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10950043),1次/d,起始劑量10mg,早餐后服用。從第2周起劑量增加到20mg,連續(xù)服用4周。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 (1)對比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依據《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痊愈:評分<90%以上,病殘0級;顯效:評分減少45%~90%,病殘1~3級;有效:評分減少18%~45%;無效:評分<18%以下,或死亡??傆行剩饺剩@效率+有效率。(2)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抑郁情緒(HAMD)評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n(%)]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40 29.5±12.6 11.8±7.4對照組 40 28.6±11.3 19.2±8.7 P 值>0.05 <0.05
表3 2組HAMD 評分比較 (±s)
表3 2組HAMD 評分比較 (±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2周 治療4周觀察組40 23.5±4.1 13.4±3.9 7.8±2.0對照組 40 22.7±3.8 19.8±3.5 14.2±2.6 P 值>0.05 <0.05 <0.05
2.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不明顯,但觀察組治療后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在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HAMD 評分差異不明顯,但觀察組治療2 周、4 周后的HAMD 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有關。常規(guī)神經藥物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較大不良反應,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低,限制了臨床使用效果。帕羅西汀是5-HT 再攝取抑制劑,通過抑制5-HT的再吸收,增強突觸間隙的遞質水平,從而有效治療情感障礙。另外,還能夠改善椎體神經前角細胞的功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合成[5]。
綜上,應用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臨床療效,患者HAMD 評分明顯改善,促進了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1]古聯.帕羅西汀對腦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12,8(12):955-957.
[2]劉獻玲.帕羅西汀與丙米嗪對改善腦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恢復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21(17):83-84.
[3]崔光琴,李紅.帕羅西汀對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1,4(6):350.
[4]蔣亞斌.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臨床康復,2012,45(6):3-5.
[5]林樂樂,韓月娥.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帕羅西汀對腦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3,12(4):1 329-1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