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慧 戰(zhàn)麗萍 張麗娟 魏 歡 趙 琪 鄔 剛
1)西南林業(yè)大學校醫(yī)院 昆明 650224 2)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神經內科 昆明 650051
腦梗死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血管供血障礙造成缺血缺氧致局限性的腦組織出現缺血壞死。近年來,腦梗死在我國發(fā)病率有增高及年輕化趨勢,其致殘率和復發(fā)率都非常高,對患者生命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丁苯酞是近年來我國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國家一類新藥,化學名稱(dl)-3-正丁基苯酞。筆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昆明市延安醫(yī)院神經內科2013-01—2013-12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6例,均為發(fā)病72h內入院,經頭顱CT、MRI等檢查并根據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的診斷標準[1]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排除癥狀輕微的腔隙性梗死。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28~83歲,平均(70.4±6.5)歲;治療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32~81歲,平均(71.7±7.9)歲。2組年齡、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腦組織保護、抗自由基、維持電解質平衡、積極預防和治療感染,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進行降壓、降糖、降脂等治療,顱內高壓患者使用甘露醇等降顱壓治療,15d為一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靜滴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規(guī)格25mg/100mL,2次/d,2次用藥間隔6h以上。
1.3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評定療效:治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生活能完全自理,病損程度為0級;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50%~89%,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生活能部分自理,病損程度為1~3級;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5%~49%,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生活能少部分自理,病損程度4~6級;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5%以下,癥狀、體征無改善,生活不能自理,病損程度為7級;惡化:病情加重或死亡。顯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2組均明顯改善,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n(%)]
2.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注:2組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P值對照組48 14.07±6.55 10.98±8.43 <0.05治療組48 14.77±7.08 9.42±6.74 <0.01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2組患者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均無明顯變化等,未發(fā)生惡心、腹部不適、皮疹、轉氨酶升高、精神癥狀等異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心腦血管病日益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腦血管病又是可治可防的疾病,除了積極防治腦血管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降低發(fā)病率外,一旦患病急性期規(guī)范化治療對預后至關重要,除抗血小板、管理血壓等綜合治療外,目前被公認為最有效的治療是溶解血栓,但因溶栓治療有嚴格的適應證及禁忌證,在美國腦梗死患者rt-pa溶栓率為3.4%~5.2%,我國則更低,僅為1.6%,因此尋找除溶栓外對于急性腦梗死有確切療效的藥物一直是醫(yī)藥領域的不懈追求和目標。
丁苯酞是自1995年開始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化學合成的一類新藥,化學名稱(dl)-3-正丁基苯酞,先后進行了四期臨床試驗,有軟膠囊及注射液兩種劑型,目前軟膠囊已廣泛用于臨床,主要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并被列入《中國急性腦梗死診治指南2010》指導用藥[2],但由于部分急性腦梗死患者存在吞咽困難限制了應用;丁苯酞注射液于2003年開始研究,雖已完成四期臨床試驗,目前還未全面普及臨床,我們針對伴吞咽困難的急性腦梗死給予丁苯酞注射液,收到理想效果。其作用機制主要是保護神經細胞線粒體和增加缺血區(qū)的灌注、改善微循環(huán)[3]。在動物實驗中發(fā)現,丁苯酞具有改善細胞線粒體功能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降低細胞內鈣濃度,對缺血性神經元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同時具有抑制血管收縮,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促進微血管再生,增加缺血區(qū)毛細血管的數量,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腦血流量及腦能量代謝,能縮小梗死面積和改善神經功能缺損[4]。丁苯酞可通過上調大鼠梗死灶周圍區(qū)和海馬組織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堿性纖維生長因子(BFGF)蛋白的表達以保護缺血組織。VEGF具有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保護神經元的作用。BFGF具有擴張血管,促進血管生成,保護神經元的作用[5]。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證明,丁苯酞可增加缺血區(qū)腦血流量和缺血區(qū)毛細血管數量;保護線粒體功能,改善全腦缺血區(qū)能量代謝;抑制氧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縮小局灶性腦缺血后梗死面積,減少神經功能損傷的程度;減輕腦水腫及對血腦屏障的損傷,通過作用于腦缺血病理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治療作用[6]。
本文結果顯示,HINSS 7~15分伴認知功能減退的患者受益更大,說明丁苯酞注射液不但可以改善癱瘓的肢體功能,對認知功能也有潛在的保護作用;對于溶栓后肢體功能改善不理想的患者續(xù)用該藥,癱瘓肢體也均有不同程度恢復。
[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分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146-153.
[3]Xu HL,Feng YP.Effects of 3-n-butyphthalide on production of vasoactive substances by cerebral and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Acta Phamacol Sin,1999,20(10):929-933.
[4]黃如訓,李常,陳立云,等.丁苯酞動物性動脈血栓形成腦梗死的治療作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5,14(8):985-988.
[5]曹文英,德吉曲宗,等.丁苯肽對大鼠短暫性缺血腦組織VEGF及BFGF表達的影響[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40(3):403-407.
[6]朱以誠,崔麗英,高山,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對照期臨床試驗[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12):113-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