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征 王福忠
1.廈門海隆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 2.廈門鷺盛船運有限公司
船舶突發(fā)事件包括火災(爆炸)、碰撞進水、船舶失去動力、海上污染、舵機失靈、觸礁擱淺及醫(yī)療援助、人員遇險、船舶失蹤、船舶保安等。隨著我國海上運輸量的迅猛增加,海上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的頻率也在增加,船員應對突發(fā)事件時要沉著冷靜、從容應對,正確評估其風險,啟動應急預案,采取適當的應急措施,化險為夷;當發(fā)現他船或他人在海上遇險時,要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盡力搶救。這不僅需要船員具有同心同德、恪盡職守的崇高職業(yè)道德,還需平時嚴格按照各種應變計劃進行演練,提高應變能力;此外,也可通過學習他人成功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案例來積累自己的經驗。
隨著航運業(yè)的發(fā)展和投入船舶的大量增加,船舶越來越趨向大型化,當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一旦應急處理不到位,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海洋環(huán)境污染甚至威脅到人命安全。尤其是載運危險化學品的船舶,由于其貨物的特殊性,還可能發(fā)生次生、衍生的其他海上突發(fā)事件。因此,船員加強自身的訓練,提高應急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既是保證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又是保證經濟安全運行的需要。以下介紹幾起應急處理船舶突發(fā)事件的案例,以供同行借鑒參考:
案例:據羊城晚報報導,2002年6月1日10時15分,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地都鎮(zhèn)五洲氣庫一輛槽車違反安全操作規(guī)程,司機在未卸下連接在槽車的充裝軟管的情況下駕車離開充裝臺,拉斷充裝軟管,導致液化石油氣大量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氣遇槽車發(fā)動機產生的火花引起燃燒爆炸。
爆炸發(fā)生時離氣庫不到百米遠的廈門鷺航油氣有限公司下屬“春源”輪正停泊在該氣庫碼頭待卸,事隔十幾年筆者訪談當時該輪的船長,得知該輪在2002年5月31日中午就已靠泊在該碼頭,當時滿載1200t液化氣貨物,右舷靠泊。因氣庫存貨比較多,無法一次性卸完船上貨物,當天只卸了3個小時左右就停止作業(yè),預計6月1日中午繼續(xù)卸貨。當氣庫碼頭響起爆炸聲,值班船員立刻報告船長,當時只見庫區(qū)火光沖天,火焰升起的蘑菇云高達30~50m。船長緊急下令:通知機艙緊急備車;通知全體船員做好緊急離泊準備;開啟船上的水霧噴淋系統(tǒng)保護船舶;派人上岸關閉碼頭裝卸貨管的閥門以防止岸上的液化氣回流,把碼頭連接到船上的裝卸軟管里面的殘貨通過旁通閥透氣桅排空減壓,而后從船上快速拆卸裝卸軟管。
當裝卸軟管處理完船舶主機也已緊急備好,但沒有碼頭纜工協助解纜,船長派一個船員上岸把船尾纜繩全部解掉后從船邊跳上船(當時船舶重載、干舷很低)。該輪的推進器為可變螺距螺旋槳,為防止船尾離開碼頭,駕駛臺操正舵微進車使船尾貼緊碼頭,待解纜的船員一回船馬上命令進車甩尾離泊,船頭采用邊絞外檔錨邊溜纜(先溜纜而后全部棄纜)的方法迅速離開泊位,并快速加車駛往2海里外的地都錨地拋錨待令。在解纜時因庫區(qū)爆炸導致一個汽車槽罐體拖著一條火尾像火箭似的從氣庫碼頭越過船首上方落入遠方的榕江,船首解纜的船員被上方飛過的火焰熱浪不同程度灼傷。處理這起突發(fā)事件的整個過程幾乎一氣呵成,從發(fā)現火情到安全離開泊位總共才用時不到30分鐘,全體船員在船長的指揮下,冒著被火灼傷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險,齊心協力、勇敢搶險,有效地防止氣庫火災蔓延到 “春源”輪而引發(fā)更大的災難,充分體現出該輪船員具有高度責任感與職業(yè)道德、較高的業(yè)務素質及團隊合作精神。同樣是滿載750t液化氣貨物,靠泊在相鄰氣庫泊位的另一艘船的船長及所有船員,全體棄船上岸快速往遠離氣庫的方向逃跑,直到當地的消防部門把氣庫險情控制住,且在當地海事部門的要求下船員才返船把船駛往安全區(qū)域等待下一步指示。兩艘船對同一起突發(fā)事件的應急反應相比較,凸顯了“春源”輪船員顧全大局、盡職敬業(yè)的大無畏精神,同時反應出船員訓練有素,應急行動才不會像“一盤散沙”。
據新華社報導:2014年9月19日廈門發(fā)生的一起嚴重燃氣爆炸事故,造成5人喪生、20多人受傷住院,事故現場一片狼藉,連距離爆炸現場20多米的國泰大廈也受損嚴重,上百扇窗戶被震裂、震碎。一瓶液化氣鋼瓶因使用安裝不正確導致液化石油氣泄漏引發(fā)的爆炸威力尚且如此之大,試想如果當時“春源”輪的應急措施采取不到位,火災一旦蔓延到這艘滿載1200t液化氣的船上,后果將是不堪設想!在此筆者列舉另一起特種船發(fā)生火災突發(fā)事件,船員沒有成功應急處理的案例以供參考。
案例:1947年,法國貨輪“大本營”號輪停泊美國得克薩斯港,船上裝有第一類危險品、聯合國編號為0223的硝酸銨化肥2500t及其他各種貨物,在作業(yè)過程中船艙發(fā)生火災。船長下令立即關閉艙口,打開船上的蒸汽閥,希望在近乎封閉的條件下,用水蒸氣驅趕艙內的空氣,使著火的船艙在與空氣隔離的情況下無法繼續(xù)燃燒。然而,沒有想到船艙內燃燒更為猛烈,密封艙內的壓力不斷升高,很快整條船在爆炸中被炸得粉碎,船上人員全部被炸死。爆炸殃及周圍船舶和陸上設施,把附近裝有硝酸銨化肥及硫磺等易燃貨物的“高空飛輪”號輪引爆,“高空飛輪”號船體爆炸的碎片飛上天空,擊中兩架飛機,飛機墮入海中,停泊在港灣對面的兩艘美國貨船也爆炸起火,附近的六個油庫起火,整個港口陷入火海之中,足足燒了三天三夜,災難造成600余人死亡,3500余人受傷,15000余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約3.3億美元。
事故原因分析:船長滅火所采取的措施不當,硝酸銨是強氧化劑,在封閉的船艙內有水蒸氣提供熱量,這時它就分解為氧化亞氮和水,氧化亞氮在受熱情況下進一步分解,釋放出大量的氧,船艙內的易燃物質非但沒有被遏制燃燒,反而因為獲得了大量的氧氣而使燃燒更猛烈。而硝酸銨化肥的爆炸性很強,于是很快引發(fā)一系列爆炸。這起人間慘劇給我們的教訓是船員對硝酸銨認識不夠,滅火經驗不足,對于具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品,一旦成災,施救方式是盡可能地控制其災情,使之不再擴大,可用大量的水噴淋,以達到降溫的目的,有條件時可將尚未引燃的物品盡快轉移到安全處所。
案例: 在2008年7月22日上午11點10分左右,當時船名已改名為“松臺山17”的原春源輪航經浙江省舟山蝦峙門附近水域,駕駛臺值班船員發(fā)現海面有人在揮手呼救,細看兩個人抱著漁網浮子隨著涌浪一沉一浮。因當時海面風力高達7級,涌浪很大,不適合放救生艇下水救人。在把海面發(fā)現落水人員的情況報告給寧波交管中心后,船長謹慎操船從落水人員的下風接近(若從上風接近的話船受風壓影響會傷及落水者),在船首拋下帶繩子的救生圈,待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船員慢慢拉繩子把救生圈連人拉至右舷船中引水梯附近,駕駛臺配合操船使右舷處于下風。
因兩個落水者已無力自己攀爬引水梯上船,這也在該輪船長的意料之中,于是讓兩個落水者爬進早已放置在水面的安全網,雙腿插進安全網格子里,船員齊心協力把落水者逐個拉上船。兩個落水者被救上來后,其中一個告訴船員:他們的漁船在早上5點多因風浪大傾覆,共有四個漁民落水,其中一個在漁船沉沒不久就沉到海里,他的弟弟在“松臺山17”輪出現時因體力不支抓不住浮子剛剛沉下水,希望船舶繼續(xù)搜救。船長指揮著船舶與附近趕來的救援船一起搜救到下午4點左右,仍未有所發(fā)現,經聯系搜救中心后,船駛至風浪較小的普陀山錨地,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錨地登輪經簽字交接后,把兩個落水人員接走。
“松臺山17”輪船長在此次海上搜救事件中,能根據海況、落水人員體能狀況等靈活指揮,是此次成功救人的關鍵,該輪船員也充分發(fā)揚了人道主義精神。
案例:2012年4月16上午八點左右,浙江豐益船務有限公司的“豐益1”輪在舟山馬峙錨地拋錨候泊裝貨。4月17日晚上11點13分,駕駛臺值班人員隱約聽到從船左舷方向的遠處海面上傳來了呼救聲,立刻報告船長周某,周船長登上駕駛臺后確認聽到陣陣呼救聲,但由于夜色太深,在海面上看不見呼救者。周船長立刻將這一情況及本船位置報告給寧波海事局交管中心及舟山當地海事部門,并廣播通知全體船員進入緊急狀態(tài),隨時做好放艇救人準備。而后因呼救聲越來越遠,船長考慮到若等海事部門的救援船趕來,恐怕來不及救人,而自己船離落水人員最近,于是主動向寧波海事局交管中心申請放救生艇入水救人。交管中心在確認船長對放艇救人自己船員的安全有把握后,批準該輪的申請,船長命令大副指揮早已在艇甲板待命的船員放艇救人,六個船員攜帶手提通訊設備、強光手電筒組成搜救小隊隨艇下。
艇下水時已聽不到呼救聲,船員試著往原先聽到的呼救聲方向開,行駛了六七百米后,終于發(fā)現了死死抱住一團漁浮網子的5名落水者,并成功地把他們拉上救生艇,晚上11點45分左右,救生艇返回了“豐益1”輪。船員主動熬姜湯給落水者驅寒,給他們披上船員用于防寒的軍大衣取暖,當時獲救的5人驚魂未定,在船員餐廳里直哆嗦,除了一個勁地向船員致謝外,說不出其他話。第二天凌晨0點40分左右,當地海事部門的3名工作人員上船做完筆錄后,將5名落水人員接走。
“豐益1”輪在錨地候泊成功救人事件中,船員錨泊認真值班,保持正規(guī)了望以及搜救及時,措施到位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據筆者后來訪談該輪的船長得知:該輪平時嚴格按救生消防等設備維護保養(yǎng)須知進行維護保養(yǎng),確保一切設備處于立即可用狀態(tài);救生消防演習絕不流于形式,在做艇入水演習時只要海況安全可行,經海事部門允許,該輪都會放艇下水操練,以確保每個船員都能熟悉救生艇操作,所以遇到突發(fā)事件時才“拿得出手”。
船長正確的指揮是整個應急行動的關鍵。在應急處理的過程中,突發(fā)事件導致出現的緊急情況可能會不斷升級和變化,這就要求船長能及時、充分評估當時形勢,綜合考慮人力、設備、技術、環(huán)境、人身安全等因素,根據事態(tài)發(fā)展不斷調整應急措施,使應急行動得以成功進行。因此,船長平時要加強對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使自己具有處理各種緊急情況的反應知識和技能,做到對突發(fā)事件心中有底和沉著冷靜,能正確判斷和指揮應急反應中的各種狀況。
而船員的群體協作則是應急行動成功的保證。案例一“春源”輪船長在發(fā)現氣庫碼頭發(fā)生火災爆炸時當機立斷決定緊急離泊避險,并迅速組織全體船員緊急備車、在無碼頭工人協助下自行拆卸裝卸軟管及解纜離泊,就是“正確果斷的指揮,良好的團隊協同”成功的例子。案例三“松臺山17”輪船員在船長的指揮下成功把落水者救起,也是個成功的例子。
案例一“春源”輪船員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不像另一艘船的船員那樣驚慌失措,大家都能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拆裝卸軟管、有的備車、解纜,應急行動做到迅速但不慌張,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離開泊位;案例四“豐益1”輪船員對放艇、操艇動作熟練,才能在船長的一聲令下迅速放艇救人并援救成功,說明這兩艘船的船員都是訓練有素的。
案例四“豐益1”輪平時嚴格按救生消防等設備維護保養(yǎng)須知進行維護保養(yǎng),各種救生設備處于完好狀態(tài),所以關鍵時才能完成救援任務。
要成功船舶處理突發(fā)事件,必須要有高效率的應急預案,而應急預案的制定要根據本船實際情況和安全操作程序而定。案例二“大本營”號輪滅火行動失敗就是因為船上沒有提前根據本輪載運的危險品貨物性質查出合適的滅火措施,張貼在辦公室或駕駛臺,以便應急時可以快速根據應急指南采取行動,而是想當然盲目采取行動,最終導致船毀人亡。故船長在處理突發(fā)事件時,須以應急計劃為基礎,再根據自己的應急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靈活指揮。
雖然船舶突發(fā)事件具有突發(fā)性、緊迫性及危害性,但只要平時加強安全管理,嚴格按照船上的應急計劃進行各種培訓和演練,真正達到提高每位船員的應急技能和素質,練以致用的目的,并善于吸取他人成功處理突發(fā)事件的經驗,將突發(fā)事件對船舶的危害性降至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