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山之巔、長城之上,我的腳下飛起一條白色的巨龍。東不見其首,西難窮其尾,越山跨谷,蜿蜒曲折,穿云破霧,遠(yuǎn)接蒼穹。啊,壯哉長城!學(xué)者們說,用長城的磚石,可以修筑一道高一米、寬五米、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墻。宇航員們說,當(dāng)他們在太空中回首家鄉(xiāng)時,淡藍(lán)色的小小環(huán)球只是一片迷蒙,唯有一條白色的飄帶依然清晰可辨,那便是長城!長城,中華民族的驕傲,中國的象征!
我站在長城上,傾聽。仿佛巨龍在訴說遙遠(yuǎn)的往事,仿佛歷史的長河在回溯它的源頭。我聽到了,伐木丁丁,采石咚咚,金戈鏗鏘,號角長鳴。長城,不是哪一位工程師的驚世杰作,它是我們祖先智慧和血肉的結(jié)晶。秦始皇東臨碣石,登高一呼,召來了三十萬眾。三十萬條生命歷盡嚴(yán)冬酷暑,化成了萬里長城。不是有這樣一首秦代民歌嗎?“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這歌聲似乎太悲涼了,也許唱歌的人想讓子孫后代在瞻仰長城的時候不只是想起秦始皇嬴政,還要記住那筑城的三十萬黔首──雖然他們誰也沒有留下姓名!且不管怎樣評價嬴政其人吧,他那短暫若流星的王朝,畢竟留下了這座舉世矚目的豐碑,記載著永不磨滅的奇功。且不管修筑長城的緣起吧,正是在天地間出現(xiàn)這條巨龍的年代,從陰山之北,到五嶺以南,眾多兄弟民族的中華兒女形成了河山一統(tǒng)。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朝代的更迭只是過眼煙云,歷盡紛繁的劫難,河山依舊,長城不倒,人民永生。筑城黔首的后代珍惜長城上的每一塊磚石,龍的傳人日日夜夜守衛(wèi)著巨龍。
我站在長城上,傾聽。仿佛九州生氣匯成龍的長嘯,萬馬奔騰化作龍的足音。東三省在呻吟,盧溝橋在怒吼,“起來,不愿作奴隸的人們!”當(dāng)長城上空再一次升起滾滾狼煙,為國捐軀的已不只是那手無寸鐵的三十萬民眾。巨龍的身上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塊鱗甲,每一塊鱗甲都是銳不可當(dāng)?shù)凝埲⑶嗥?!?dāng)侵略者剖開了楊靖宇將軍的胸膛,粒米全無的忠肝義膽豈是一片空空?不,侵略者發(fā)抖了,在一腔殷紅的熱血之中,他們分明看到了一條用血肉筑成的長城!聽,“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不是兩千年前的悲歌,“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jìn)!”這是中華兒女最后的吼聲!長城,作為母親,長城,作為壁壘,長城,作為旗幟,長城,作為戰(zhàn)歌,直到五星紅旗在長城腳下、天安門前冉冉上升。啊,長城,不可戰(zhàn)勝的巨龍!
我站在長城上,傾聽。俱往矣,十八拍胡笳,一闕大風(fēng)!我聽到了,聽到了巨龍的心臟在跳動。仿佛是十億條血管的脈搏,十億根琴弦和聲,宮商角徵羽,東西南北中。當(dāng)巨龍翻身掙斷竊國大盜的桎梏,當(dāng)巨龍昂背重新飛向四化的前程,當(dāng)五星紅旗在群雄拼搏的洛杉磯升起,中華兒女的心中一同響起震撼世界的歌聲:“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我站在長城上,傾聽。長城在對我說,兩千年的歲月,它才度過了稚拙的童齡。今日起,將是一條風(fēng)華正茂的巨龍!
我站在長城上,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