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法學教育引起了越來越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并大規(guī)模開展普法教育,普及法律知識。法律教育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識與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出更多法學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合同法教學。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合同法教學研究中,目前合同法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具有法學修養(yǎng)的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合同法教學;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思考
前言
近年來,普法教育規(guī)模在逐步的擴大,為保證法普教育的開展與進行能夠適應市場發(fā)展與學生需要,提高普法教育質量、加強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有必要對當前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深入的思考。合同是學生今后就業(yè)必須涉及的一項內容,因而普及合同法教學,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培養(yǎng)實用技能型人才至關重要。其中改革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考試模式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一、當前合同法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開展合同法教學時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從而導致我國高職學生同質化現象極為嚴重,且學生法學素養(yǎng)普遍較低,更缺乏綜合型方面的人才,造成了學生就業(yè)壓力重大[1]。其中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有:第一,日常教學活動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缺少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極其被動,忽略對學生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第二,教學活動僅僅圍繞著指定的幾本教材展開,知識面狹窄,學生視野得不到拓寬。第三,考試模式僵硬老套。大多合同法教學考試始終以傳統的筆試為主,且考試內容偏重于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考察,而缺少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考察的內容[2]。
二、合同法教學中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策略
(一)改革教學方法
要想切實培養(yǎng)出實用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從根本上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重點突出改革后教學方法的實踐性、科學性、高效性和思維性,將提高學生法律思維能力和法律運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首先,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踐[3]。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發(fā)現問題,積累經驗,吸取實踐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從而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合同法教學中,應用法學是基本的要求,因為學生學習法律最終是要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去。這就給實踐教學活動的融入提供了相應的理論依據和支持。根據合同法教學的性質,將案例教學法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必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案例是法律實踐的結晶,案例教學法是普法教育綜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天然平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與作用。進行合同法教學時,將現實生活中大量的、經典的合同糾紛案例引入到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無疑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其次,加強學生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現代法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僅將書本中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顯然無法滿足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不僅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將學習知識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并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4]。在合同法實際教學過程中,從查閱資料、整理資料到分析資料整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重視起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訓練,要求學生在牢牢掌握法律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另外,由于現代社會信息極度膨脹,對的、錯的、不確定的各種信息混雜在一起,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法律的過程中必須持著懷疑的態(tài)度來看待法律,敢于提出自己對某項法律內容的質疑或不認可,以一個科學嚴禁的態(tài)度學習法律、分析法律和應用法律,從而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二)創(chuàng)新考試模式
傳統合同法教學考試都是本著主觀能力發(fā)揮與客觀題目相結合的原則以筆試方式來進行。這種考試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出學生平時學習的成果,但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靈活應用能力,也無法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提供有力的幫助和推動作用。因此,創(chuàng)新考試模式勢在必行。經過相關研究學者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發(fā)現,口試在朔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合同法教學中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考試時,將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測試,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會有所顯著的提高。除了要創(chuàng)新考試方法之外,還應該確保考試內容能夠充分體現出應用性特點,貼近現實生活[5]。可以將實踐教學內容、實際案例增加到考試內容的行列當中,并與合同法考試進行合理的銜接。貼近實際生活的、與合同法考試內容相銜接的、考察方法靈活的考試內容,無疑對培養(yǎng)具有法學修養(yǎng)的實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為保證學生法學應用能力的全面提高,還必須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
總結
總之,在教學設備先進、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模式多元化的今天,依托合同法知識體系,與實際生活接軌,全面貫徹新課改要求,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指導策略,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與創(chuàng)新考試模式來開展與進行合同法教學,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具有法學修養(yǎng)的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必定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謝珺.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以《合同法》教學為視角[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0,08:135-136.
[2]易凌.法學應用型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05:128-131.
[3]楊積堂.法學教育中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7,05:52-56.
[4]王聰.應用型法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以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為視角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3,13:118-120.
[5]陳春.民辦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教育模式研究——以法學專業(yè)為視角,兼論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性[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