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南京藝術學院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07)
舞蹈啦啦操是指舞蹈動作為主,通過展示各種舞蹈技巧和元素并可結合道具為基本內容的群體比賽項目,它不僅要求員需要具備較高的身體素質、協(xié)調性與表現(xiàn)力,還需要集體配合意識。當前在啦啦操項目方面和體育運動群體凝聚力方面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豐富的成果,但是關于啦啦操項目凝聚力的研究,特別提高舞蹈啦啦操項目群體凝聚力的研究比較匱乏。因而,該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試圖在此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群體凝聚力的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圖1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對團隊目標的評價
圖2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對激勵機制的評價
圖3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對代表隊對教練員領導行為的評價
從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文獻數(shù)據(jù)庫及中國知網(wǎng)搜集國內外關于啦啦操和群體凝聚力的學術論文、書刊文獻、學報文獻、網(wǎng)絡信息等資料,作為該課題調查研究的基本資料和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該文對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主力隊員進行調查。采用國內學者馬紅宇(2004)設計的“運動中群體凝聚力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標。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Excel軟件對所取得的調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
1.2.4 訪談法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教練員以及部分隊員。
2.1.1 舞蹈啦啦操代表隊各年級隊員的群體凝聚力差異
通過表1可以看出,2012和2013級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群體凝聚力要比2011級低,不能達到讓人很滿意的結果。通過三級的數(shù)據(jù)變化可以看出群體凝聚力平均得分會因為隊員訓練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的群體凝聚力在2011級最高,說明長期進行啦啦操理論學習和啦啦操專項技能的訓練,群體凝聚力會不斷提高。
2.1.2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各年級群體凝聚力各維度的時間變化
通過分析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三個年級的隊伍凝聚力分值上的差異,我們可以得到排在四個維度的前兩位的是群體社交吸引力和群體任務一致性,說明了隊員經(jīng)過長時間啦啦隊的訓練,隊伍內部的社交氛圍非常和諧,隊員的集體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
2.2.1 明確的團隊目標和任務
一支隊伍要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良好的團隊精神,首先必須有一個為之奮斗的目標,有了目標,整體才能有一個方向去努力。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常常面臨的是比賽或者表演的任務,目標和任務有可能來自上級領導的指示,也有可能是代表隊自己設立的目標,其中還有運動員的一些個人目標。只要把這些目標都結合在一起,隊員對團體目標的認同程度高,整個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群體凝聚力就強。
表1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群體凝聚力水平的平均數(shù)
如圖1所示,有79%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的隊員表示團隊目標對群體凝聚力非常重要,說明制定明確的團隊目標和任務,是形成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群體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是團隊能否成功的關鍵。只有一致的目標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才能提高凝聚力,促進成功。
2.2.2 適當和公正的激勵獎勵機制
在隊伍中隊員受到的激勵和獎勵是否合適恰當將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滿意度,只有適當?shù)摹⒐募詈酮剟畈趴梢蕴岣哧爢T的滿意度,從而不斷提高他們動機狀態(tài),形成良性循環(huán)。如圖2所示,有52%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的隊員表示激勵和獎勵對群體凝聚力非常重要,說明教練員在隊伍完成每一個階段小目標后都應該給予適當?shù)谋頁P、鼓勵和獎勵,這樣有利于激發(fā)隊員們的運動動機,從而提高他們的競技水平。
2.2.3 教練員領導行為和管理方式
如圖3所示,有76%的代表隊的隊員表示領導行為因素對群體凝聚力的影響非常大。教練員應該努力提高各個方面的水平,形成符合自己的執(zhí)教風格,對隊員的表現(xiàn)要進行積極的評價,進一步提高團隊凝聚力的實現(xiàn)水平。
(1)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總體的凝聚力有待于提高;研究可知訓練的時間越久,團隊凝聚力就會越高。
(2)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啦啦操代表隊的群體社交吸引力和群體任務一致性比較高,說明了通過啦啦隊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1)制定明確的團隊目標和任務。只有一致的目標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才能提高凝聚力,促進成功。
(2)發(fā)揮教練員的主導作用。教練員應熟悉掌握隊員的基本情況,發(fā)揮教練在團隊中的領導地位,根據(jù)隊員的能力來安排位置,并堅定隊員的意志力,將訓練進行到底,打消中途突出的想法。
[1]武剛.足球運動員團體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和培養(yǎng)方法[J].科技信息,2008(8):210.
[2]徐永其,胡志健.團隊凝聚力的分析與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9):231-233.
[3]郝海濤,潘永生.CUBA籃球教練員與球隊凝聚力關系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4(2):57-58.
[4]廖惠珍.淺論體育運動中的群體凝聚力[J].寧德師專學報,2004(4):436-439.
[5]歐勝虎,符明秋.運動隊的群體凝聚力研究綜述[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06):43-46.
[6]吳蓉蓉,林錦清.啦啦操運動團體凝聚力影響因素[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版,2006(6):124-128.
[7]田思鳴.高中籃球教學中強化團隊精神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