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維曉
【摘要】進一步加強對醫(y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是關系到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科學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事。醫(yī)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yè)與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將會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為及時掌握當前醫(yī)學大學生思想狀況方面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特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筆者于2014年11月在濱州醫(yī)學院醫(yī)學專業(yè)學生中進行了調研活動,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有關問題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和研究。
【關鍵詞】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狀況
一、調查對象和內容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75份。調查對象包括大一學生400人,大二學生300人,大三學生300人。問卷內容涉及醫(yī)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養(yǎng)、心理動態(tài)等各方面問題45項。
二、現(xiàn)狀分析
1、理想信念與政治信仰
調查顯示,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充滿信心”的學生占90%,“無所謂”的占8%,“沒有信心”的占2%;對能否主動關心國家重要會議或活動回答“能”和“基本能”的學生比例占到65%,回答“偶爾能”的學生占30%,“不能”的占5%;對于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國家的重大會議或活動回答通過“電視媒體”和“網絡”的占到82%;對于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最主要動機回答“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社會多做貢獻”的學生占54%,回答“有助于就業(yè)”的占29%,而“信仰共產主義”的學生占10%,“不想申請”的學生占5%;對當代大學生是否有必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回答“很有必要”的學生占87%,認為“沒有必要”的則占2%;有93%的學生認為我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很重視”,而認為我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很好,對學生成長有很大幫助”的占11%,認為“比較好,但方法需要改進”的學生占34%,認為“一般,有效果但不明顯”的占20%,另外有35%的學生認為“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效果”;認為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很好”和“效果較好”的占到37%,認為“效果一般”的占到46%,有17%的學生認為“幾乎沒有實際效果”。調查結果表明,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絕大部分學生是充滿信心的,同時,大部分學生也能夠主動關心國家重大會議或活動,當然也存在部分學生對國家政治活動關心不夠,熱情不高的情況,有的學生身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使好的,思想多元化和興趣廣泛化等特點也影響者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此,注重把思想教育的教化功能與解決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是我們將來工作的重點,減少空洞說教,增加養(yǎng)成教育功效,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2、人生觀與價值觀
調查顯示,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取決于“自我實現(xiàn)的程度”、“社會貢獻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學生分別占42%、24%和23%,而認為取決于“生活是否舒適、瀟灑”和“金錢的多少或權力的大小”的分別占8%和3%,可見,大部分學生有符合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的價值觀;在對待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問題上,有32%的學生認為“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52%認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統(tǒng)一”,可見,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價值取向上比較務實,強調自身利益與國家和集體利益相結合。
3、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
調查顯示,有15%的學生上大學是為了“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有42%的學生是為了“個人發(fā)展”,43%的學生是為了“今后生活穩(wěn)定、安逸”,沒有學生選擇“沒有目標、得過且過;”有46%的學生選擇學醫(yī)是“出于自己對醫(yī)學事業(yè)的熱愛”,有37%的學生是“父母的要求”,而有17%的學生選擇學醫(yī)是“因為醫(yī)生待遇較好”。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都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并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積極進取的強烈愿望。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缺乏應有的信心和毅力。
4、心理健康和舉止行為方面
調查顯示,認為自己現(xiàn)在的心理健康狀況“很好,沒有問題”的占26%,有70%的學生“偶爾不好,可以自我調節(jié)”,認為自己“不好,需要心理幫助”和“很不好,已經影響了正常生活”的學生分別占3%和1%;認為生活中最苦惱的事為“學習狀況”、“就業(yè)競爭”和“人際關系”的分別占27%、26%和15%,認為是“感情問題”的占9%。,可見,大部分學生心理基本健康,但少數(shù)學生中存在嚴重心理問題,而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和人際關系問題是困擾學生的三個主要問題。
總體而言,醫(yī)學生思想狀況良好,有較為堅定的政治立場,關心國家的發(fā)展和命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少數(shù)人參與政治熱情不高,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等。
三、加強對醫(y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面對醫(yī)學生思想狀況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特點,只有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認識水平、思想覺悟的綜合反映,是思想的基礎,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理想的重要途徑,針對目前相當部分學生認為理論課枯燥、乏味的現(xiàn)狀,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斷探索、更新授課方式,比如可以運用互動式授課、參觀考察、播放教育片等,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從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效果,發(fā)揮其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2、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教師要在尊重德育教學內容規(guī)律的基礎上,敢于打破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形式,比如開展主題討論等,通過學生討論,老師剖析,增強學生愛與僧、美與丑的辨別力,不斷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師生共同受到教育。
3、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拓寬育人成才新渠道
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醫(yī)學科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實踐,醫(yī)學生思想品德和良好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形成也離不開實踐環(huán)節(jié),社會實踐活動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技能教育和社會生產服務為一體。因此,要建立點面結合的社會實踐體系,如定期為附近的醫(yī)院義務服務,走上街頭宣傳醫(yī)學知識,組織義診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中國農村的基本情況,特別是中國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的基本情況有更深的了解,加深他們作為一名醫(yī)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學會尊重,學會關愛、仁愛。
總之,加強醫(y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艱巨、緊迫而又長期、系統(tǒng)的繁重任務和工程,需要始終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尋求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喜平. 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與職業(yè), 2011,(32).
[2] 宋慶輝, 高永會, 韓 ?霞. 高職院校大學生德育工作芻議[J].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1).
[3] 韓軍成.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新探[J]. 經營管理者,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