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生命體驗教育是指教師通過設計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探究與實踐中提升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從而促使學生珍惜生命、感恩生命、激揚生命、關懷生命。生命體驗教育實施途徑如下。
通過主題學習形成自我認知,體驗生命存在
班級學習體驗。班級學習體驗是針對本班學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增加學生的認同感。例如,開展班級主題活動“我真的很棒”,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優(yōu)勢項,并將這些優(yōu)勢項展示出來,讓他們清楚地感受到“我”在學校里學會了很多的東西,以此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們懂得只要肯努力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學科學習體驗。在各學科教學內容中,有許多可供學生體驗的因素,努力挖掘其中德育因素,增強對生命教育的認知。例如,聽障部教師建立文本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學習《尋找秋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里尋找秋天,指導家長帶著孩子在農村、田野里尋找秋天。經過尋找觀察,學生不僅知道秋天是五顏六色的,而且知道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在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了知生命成長的意義。
通過活動探究促進自我成長,體驗生命歷程
校園活動探究體驗。一方面,設立黨員服務崗、團員先鋒崗、隊員執(zhí)勤崗等服務崗位,讓學生通過為教師、同學服務提升責任意識和服務能力。學生們通過此項活動提升了自信,一些優(yōu)秀學生還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另一方面,努力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有文化底蘊的校園中健康成長。校門上“勇敢嘗試 爭取勝利”的標語,激勵著學生拼搏進?。桓吒邞覓斓霓k學理念和校訓,展現(xiàn)了學校師生的奮斗目標;樓道內一幅幅藝術作品,展示出殘障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班級中的“成果區(qū)”“生物區(qū)”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知識的魅力和快樂的人生。
網絡活動探究體驗。學校通過網絡平臺,建立了“團隊博客”,將新興媒體引入到學生學習生活之中。博客有基本常識、青春閃光、團情快訊、中隊風采、陽光校園等板塊。團隊室負責團情發(fā)布和活動組織,班主任負責上報班級信息,而學生可以發(fā)布、分享博文。學生在網上發(fā)布的博文雖然有些語句并不通暢,但認真的態(tài)度讓人感動:有的利用課余時間上傳活動相冊,展示班級特色,有的在活動后及時把感想、手抄報等內容發(fā)布到博客。學生在交流和瀏覽中展示自己、共享信息、碰撞思想,甚至探討人生。
通過實踐操作提升自我發(fā)展,體驗生命價值
家庭實踐體驗。學生由于自身障礙,常認為家長關愛自己是理所當然的,而家長卻希望他們能夠自食其力,掌握能融入社會的本領。為此,學校在每年的3月8日和5月的助殘日分別開展“家庭勞動體驗周”活動,按照不同障礙類別,開展“我是家庭小幫手”“今天我當家”“全家福”等活動?;顒忧坝袆訂T,活動中有家長記錄,活動后有體驗延續(xù),讓這種精神延續(xù)、融化在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通過參與家務勞動和家庭生活,學生了解了成員對家庭的責任與義務,掌握了家庭勞動的技能,樹立了自立自強的品質,學生還在切身體驗中產生了真切的感受和傾訴的欲望。
社會實踐體驗。學校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構建較為完善的社會實踐體系,持續(xù)深化與共建單位的融合活動,拓寬共建范圍和內容,實現(xiàn)教育及生命的最大價值。1.走進周邊社區(qū),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帶學生到郵局、銀行、商場、超市,教學生溝通、交往的技巧和禮儀。2.走進共建學校,加強融合交流。組織師生與區(qū)內各中小學共同度過節(jié)日,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舉止和行為;在高等院校學生的互動中,學習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參與區(qū)團委開展的多項志愿服務活動,展示順義特教志愿者的風采。3.走進區(qū)工農商企,體驗社會生活。學校與林河開發(fā)區(qū)結為共建單位,帶領學生參觀光明乳業(yè)生產流水線;與北京現(xiàn)代轎車廠結為共建單位,指引學生參觀轎車廠生產流水線;定期到農業(yè)園區(qū)體驗播種、管理與收獲。4.走進大自然,感受生命之美。根據學習需求,定期組織參觀博覽活動:走進七彩蝶園,孩子們感受生命的變化;走進鮮花港,感受生命的美好。
編輯 肖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