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衛(wèi)華金陶勝
(1防化學院履約事務(wù)部 北京 102205 2南開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天津 300071)
香港小汽車和出租車非甲烷碳氫排放特性研究
葛衛(wèi)華1金陶勝2
(1防化學院履約事務(wù)部 北京 102205 2南開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天津 300071)
機動車是城市中包括非甲烷碳氫(NMHCs)在內(nèi)的許多空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NMHCs的組分和排放因子數(shù)據(jù)較少。本文采用臺架對汽油小汽車和液化石油氣(LPG)出租車排放NMHCs的成分和排放因子進行了分析研究,并計算了兩種車型NMHCs各組分的排放因子。私人小汽車中乙烷、正丁烷、正/異戊烷、甲基戊烷、三甲基戊烷、乙烯、丙烯、異丁烯、苯、甲苯、二甲苯的排放因子較高,出租車中丙烷、正/異丁烷排放因子居首。小汽車烯烴和芳香烴的臭氧生成潛力(OFP)高于烷烴,而出租車的丙烷和正/異丁烷的OFP最高。
非甲烷碳氫;行駛工況;排放因子;臭氧生成潛力
機動車是包括非甲烷烴(NMHCs)在內(nèi)的許多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源。非甲烷烴一旦排放到大氣中,與羥基自由基和氮氧化物在日光作用下反應(yīng)生成臭氧、二次VOCs(如硝酸過氧化乙酰(PAN))(Carter,1994),因此,機動車VOCs排放的種類和濃度對大氣化學產(chǎn)生深遠影響。而且,許多VOCs組分被認為具有致癌性(如苯和甲醛)(USEPA,1998,2002)。光化學反應(yīng)條件下產(chǎn)生的二次VOCs、臭氧和羥自由基通常對人體健康和環(huán)境質(zhì)量構(gòu)成威脅((Burnettetal.,1994;Han and Naeher,2006).)。因此,研究機動車VOCs排放的源譜和構(gòu)成對制定降低城市大氣VOCs水平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VOCs排放與行駛模式密切相關(guān)。行駛模式大體分為怠速、加速、巡航和減速四種。污染物排放與行駛模式的關(guān)系已有大量研究(e.g.Tsaiet al.,2003;Kado et al.,2005;Morawska et al.,2005; Chan et al.,2007;KimOanh et al.,2008;Livingston et al.,2009; Changetal.,2009)。如,歐洲乘用小汽車在低速模式下隨著速度的增加,CO和TCH的排放減少,然后隨著速度的增加增加,在80km/h是排放最低(Ntziachristosand Samaras(2000))。Ericsson (2001)根據(jù)車載測試得出在50~70km/h時TCH和NOx排放最低,并且燃料消耗最少。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TCH排放上。
NMHCs的排放研究較少(e.g.Bailey etal.,1990;Tsaietal., 2003;Kado etal.,2005;Kim Oanh etal.,2008)。Bailey etal.(1990)分析了英國含鉛汽油中16種NMHCs的排放,Tsaietal.(2003)通過臺架實驗測試了摩托車的NMHCs排放。Kim Oanh etal.(2008)研究了曼谷繁華街道上機動車甲苯和二甲苯的排放因子,發(fā)現(xiàn)白天變化不大,夜晚降低。Kadoetal.(2005)在加利福尼亞檢測了6種VOCs:1,3-丁二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表明壓縮天然氣燃料汽車1,3-丁二烯、苯的排放最高。
本文選取有代表性的在用車通過臺架實驗研究在用車NMHCs的排放,并研究了機動車排放與臭氧生成的關(guān)系。
1.1 車型選擇
選取了6輛私人汽油小汽車、4輛LPG燃料車租車。被測車輛分別從私人車主、出租車公司和大學征用,盡可能涵蓋不同的車型年份和行駛里程
1.2 臺架測試系統(tǒng)
采用ESPPrecision Dynamometer Model PD-250臺架測試系統(tǒng)。測量工況分為怠速工況、25km/h、50km/h、70km/h、100km/h穩(wěn)態(tài)行駛工況,代表了大部分城市行駛工況。但本文沒有研究瞬態(tài)工況。測試方法參照歐洲測試法規(guī)及其修正附件(European E-mission Regulation 70/220/EEC,EU,1970)。
1.3 采樣和分析
VOCs采用2L不銹鋼真空罐,采樣時間為1min。兩周內(nèi)在實驗室采用GC/MS完成成分分析。分析項目包括22種飽和烴、15種非飽和烴、14種芳香烴。分析過程可參考文獻Simpson etal. (2000)and Colman etal.(2001)。
1.4 質(zhì)量保證和質(zhì)量控制
采樣前采樣罐至少用純氮反復充氣和抽空清洗5次。收集存樣以備檢查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用多點外標法校準曲線計算VOCs數(shù)值。每天用1000bbpv標準校準氣體制作標準曲線。多數(shù)NMHCs的檢測限在100pptv,精度在0.5~5%。
1.5 數(shù)據(jù)分析
根據(jù)尾氣排放濃度、體積和運行里程計算排放因子。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為特定行駛工況下尾氣體積(m3),為發(fā)動機轉(zhuǎn)速(rpm),為行駛工況經(jīng)歷的時間(min),為發(fā)動機缸體總體積(cc),為校正系數(shù):2沖程發(fā)動機為2,4沖程為0.5,為特定行駛工況下排放的特定組分的質(zhì)量(mg),為組分濃度(mg/m3,為標準體積(m3),為在測試循環(huán)中運行里程(km)。
1.6 光化學反應(yīng)
VOCs是臭氧形成的前體物質(zhì)。單一VOCs組分乘以增強反應(yīng)活性參數(shù)(MIR)可以評估臭氧生成潛力。MIR的單位是g臭氧/gVOCs組分。因此前面計算的排放因子乘以MIR便可轉(zhuǎn)換成臭氧生成排放因子。
2.1 NMHCs排放與速度的關(guān)系
2.1.1 汽油小汽車
分析結(jié)果表明,汽油小汽車排放的NMHCs中,烷烴最多,重量百分比為40~63%,其次是烯烴和芳香烴,分別為6~12%、19~23%。而且,隨著速度的增加,烷烴排放略有增加趨勢,芳香烴呈現(xiàn)降低趨勢。從單一組分來看,主要的NMHCs有:乙烷、正丁烷、異戊烷、正戊烷、2,2,4-三甲基戊烷、乙烯、苯、甲苯、間/對二甲苯、1,2,4-三硝基甲苯。不同組分表現(xiàn)出不同的速度相關(guān)性。如從怠速到100km/h,乙烷質(zhì)量百分比從3.1%增加到20.8%,而戊烷保持不變。甲苯在低速工況下(<50km/h)排放較高,在高速情況
下略有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怠速和低速條件(<25km/h),NMHCs組分分布變化較大,而在大于50km/h的條件下相對穩(wěn)定。異戊烷在怠速狀態(tài)下的協(xié)方差系數(shù)(CV)為80%,在25km/h時為48%,50~70km/h時CV為25%,100km/h時,CV為22%。t檢驗表明,除乙烷外無顯著性差異。乙烷在高速條件下排放較低速高。這一點與其他研究者的結(jié)果相左(Changetal.,2001;Watson et al.,2001;Lu etal.,2003;Liu etal.,2008)。同時,1,3-丁二烯和乙炔排放很少,也和其他研究結(jié)果不同(Ye etal.,1998;Rudolph etal., 2002;Hoetal.,2009)。因此,慎用1,3-丁二烯和乙炔作為機動車排放的失蹤物。
2.1.2 LPG燃料出租車
LPG燃料出租車的排放主要是由低分子量烷烴引起的,即C2~C4烴。主要有乙烷、丙烷、異丁烷和正丁烷。烷類占到74~94%,而烯烴和芳香烴占極少部分。乙烷在100km/h時占7.5%,在怠速條件下占11.4%,乙烷是燃料不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丙烷占24~37%,異丁烷占16~20%、正丁烷占19~25%,這是由未燃燒的LPG泄漏到排氣系統(tǒng)中造成的。隨著速度的增加,烷類排放減少,表明在高速條件下,LPG燃燒更充分。相反,芳香烴隨著速度的增加,排放增加(怠速為1.23%,100km/h時為6.87%),表明LPG完全燃燒時生成大分子量芳香烴。本研究結(jié)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結(jié)果類似(Changet al.,2001;Lu etal.,2003;Hoetal.,2009;Laietal.,2009)。丙烷是排放最多的組分。和汽油車相比,C2-C4烴的分布差異較小,這是因為所選用的LPG出租車生產(chǎn)年份和行駛里程差異不大。
2.2 速度對排放因子的影響
2.2.1 汽油車
排放因子對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和大氣物理化學模擬十分有用。汽油車NMHCs中乙烷、異戊烷、二甲基戍烷,2,2,4-三甲基戊烷、乙烯、苯、甲苯、間二甲苯的排放因子較高。統(tǒng)計分析顯示,各組分排放因子沒有顯著差異。NMHCs總排放因子在25km/h條件下為300mg/km,隨后隨著速度的增加排放因子減少,在50km/h時排放因子為128km/h,在50km/h以上趨于平穩(wěn)。
2.2.2 LPG出租車
C2-C4飽和烴(乙烷、丙烷、異丁烷、正丁烷)的排放因子高于其他NMHCs。在各種速度條件下,丙烷排放因子最大。進一步觀察可以得出,從25km/h到50km/h的速度區(qū)間內(nèi),大部分NMHCs排放因子降低明顯,隨后隨著速度的提升到70km/h和100km/h時,保持穩(wěn)定。總體來說,當速度從25km/h增加到100km/h時,總NMHCs排放因子由30mg/km穩(wěn)步降低到5mg/km。
2.2.3 和其他研究比較
LPG出租車的主要NMHCs組分(乙烷、丙烷、正定烷、異丁烷等)與Ho etal.(2009)隧道實驗一致,但排放因子值低一個數(shù)量級。同時,本實驗和Ho etal.(2009)隧道實驗均表明:汽油車異戊烷、甲苯、二甲苯、乙烷的排放因子較LPG車高。
2.3 NMHCs臭氧生成潛力分析
排放因子乘以MIR系數(shù)得到臭氧生成潛力(OFP)。汽油車中芳香烴對臭氧生成的貢獻最大,(在怠速條件下達到約80%),其次是烯烴(怠速下約14%)。芳香烴中甲苯最臭氧的生成作用明顯,占到12~28%。在怠速條件下,芳香烴的OFP值最高,相當于其他行駛條件下的2~5倍。而烯烴在50km/h條件下最高,為其他速度條件下的2~4倍。當速度達到70km/h以上時,總OFP值比低速條件下小2倍。
LPG出租車中丙烷、正/異丁烷對OFP貢獻最大,在怠速時達到80%,在25km/h為82%。以后隨著速度增加,其對OFP的貢獻值降低,在100km/h時為46%。另一方面,總芳香烴對OFP的貢獻在怠速時為4%,在100km/h時增加到30%??v觀各行駛工況,在25km/h時總OFP值最大,為其他速度條件下的3~4倍。此時,丙烷、正/異丁烷對OFP貢獻達到總OFP的76%,表明在低速條件下,未燃燒的LPG對臭氧生成起主要作用。
通過對比,在穩(wěn)態(tài)條件下,如果將汽油替換成LPG,總OFP值可降低96%,而在怠速狀態(tài)是不明顯,僅降低4%,這點和其他研究者的結(jié)論相同(by Luisetal.(2003),Chenetl.(2001)and Laietal.(2009))。
2.4 NMHCs組分比
乙烯和乙炔摩爾比(E/E)越大,表明催化轉(zhuǎn)化作用明顯,燃燒效率高。本研究得出的私人汽油車的E/E值為10.0~25.3,高于臺灣和美國(Chang etal.,2001;Watson etal.,2001;Lu et al.,2003; Tsaietal.,2003)。在低于50km/h時E/E值穩(wěn)定在18左右,在70km/h時最低(10左右),在100km/h是最大,達到25.3。
甲苯和苯的摩爾比(T/B)廣泛用來描述汽油車的排放特征。在50km/h時T/B最高。
除乙烷外,汽油車的NMHCs組分重量百分比分布無顯著差異,其排放的主要組分有:乙烷、正丁烷、異戊烷、正戊烷、2,2,4-三甲基戊烷、乙烯、苯、甲苯、間/鄰二甲苯。LPG車排放NMHCs的主要組分有:丙烷、正/異丁烷、乙烷。LPG排放總NMHCs濃度遠低于汽油車。
汽油車在各種速度條件下的NMHCs組分的排放因子無顯著差異。飽和烴中乙烷、正丁烷、正/異戊烷、甲基戊烷、三甲基戊烷排放因子較高,芳香烴中苯、甲苯排放因子較高。LPG出租車中C2-C4飽和烴的排放因子較其他組分高,從25km/h到50km/h的速度區(qū)間內(nèi),大部分NMHCs排放因子降低明顯,在70km/h和100km/h時,保持穩(wěn)定。
評估了NMHCs各組分的臭氧生成潛力(OFP)。汽油車中芳香烴對臭氧生成的貢獻最大,LPG出租車C2-C4飽和烴貢獻最大。LPG車從怠速到穩(wěn)態(tài)過程中,總OFP減少。
E/E值反映了催化效率。出租車E/E值的變化小于小汽車。出租車在100km/h時E/E值最大。汽油車在50km/h由于苯排放降低導致T/B最大。
[1]Mugica,V.,Vega,E.,Sanchez,G.,Reyes,E.,Arriaga,J.L.,Chow,J., Watson,J.,Egami,R.,2001.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ssions from gasoline and diesel powered vehicles.Atmosfera 14,29e37.Website: http://www.ejournal.unam.mx/atm/Vol14-1/ATM14103.pdf.
[2]Tsai,J.H.,Chiang,H.L.,Hsu,Y.C.,Weng,H.C.,Yang,C.Y.,2003.Thespeciation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frommotorcycleengineexhaust atdifferentdrivingmodes.AtmosphericEnvironment37,2485e2496.
[3]Tsai,W.Y.,Chan,L.Y.,Blake,D.R.,Chu,K.W.,2006.Vehicular fuelcomposition and atmospheric emission in South China:Hong Kong,Macau, GuangzhouandZhuhai.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6,3281e3288
[4]Kado,N.,Okamoto,R.A.,Kuzmicky,P.A.,Kobayashi,R.,Ayala,A., Gebel,M.E.,Rieger,P.L.,Maddox,C.,Zafonte,L.,2005.Emissions of toxic pollutants from compressed naturalgas and low sulfur diesel-fueled heavy-duty transitbuses tested overmultiple driving cycles.EnvironmentalScienceand Technology39,7638e7649.
[5]Lu,S.H.,Bai,Y.H.,Zhang,G.H.,Ma,J.,2003.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s source profiles of vehicle exhaust and gasoline emission.Universitatis Pekinensis(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39(4), 507e511(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