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震局 周浩 周琳 劉菲 肖寧 畢超群 仇尚媛
新形勢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發(fā)展探討
——以黑龍江省為例
On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preading of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 Tak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example
黑龍江省地震局 周浩 周琳 劉菲 肖寧 畢超群 仇尚媛
2000年5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開的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溫家寶同志首次提出,現(xiàn)階段我國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是“地震監(jiān)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緊急救援”。2006年4月15日,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一行蒞臨廣西自治區(qū)地震局檢查防震減災工作時,首次提出了防震減災工作“3+1”體系建設,即在加強和完善三大體系建設的同時,要推進地震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1”體系涵蓋了防震減災工作的方方面面,是綱是領。圍繞著“3+1”體系建設進行宣傳,應該是地震部門防震減災宣傳的總體思路。三大體系的提出至今已近15年,作為地方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的省廳級單位,黑龍江省地震局在10年前并沒有專門從事宣教的部門,只在震防處工作職能內有該工作的具體體現(xiàn),直至2010年成立了黑龍江省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中心,宣教部門從無到有,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路才得以貫徹和延續(xù)。
近年來,受國內外震情影響,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地震部門的極大重視。作為省、市、縣三級地震部門和地震監(jiān)測臺站在面對地震時責無旁貸,必須配合好各級政府的地震工作要求,發(fā)揮地震部門的優(yōu)勢。目前,在平時如何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與時代發(fā)展緊密結合,利用各種手段把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去,這是防震減災宣傳工作首先要考慮的。
過去一提黑龍江省總被認為是少震弱震省份,但自從汶川、玉樹等大地震發(fā)生后,這種提法顯得不夠科學,至少在主流地震學界基本不這樣公開講了。隨著黑龍江省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密度的加大,儀器精度的提高,震級下限的監(jiān)測在局部地區(qū)已達M1.5,黑龍江省地震臺網(wǎng)記錄到的構造地震總數(shù)由每年平均100多個增加到200多個左右。針對黑龍江省當前地震的新形勢和新特點,該如何開展各級宣教工作才能滿足政府及民眾的需求呢?
當今地球是一個信息化的網(wǎng)絡世界,地震人應該抓住機遇并積極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為防震減災工作的宣傳奠定堅實的基礎。應充分認識到防震減災工作意義的重要性,不僅關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而且對提高全民族素質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4年5月12日,黑龍江省唯一一家省級地震知識科普館正式對外開放,科普館建設由省政府投資300多萬元,歷時近一年,占地500多平米。在每周只對外開放兩天的情況下,40多天參觀人數(shù)就達到1800多人。從參觀的孩子們開心的笑容中,從年邁老者的認真觀看中,從各式訪客凝重的觀看表情中,真的越發(fā)感覺到防震減
災宣傳教育工作者肩上的壓力很重很重。在此形勢下,怎樣才能讓各級地震部門在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這塊陣地上齊心協(xié)力,當好政府的參謀,讓百姓放心呢?
學生參觀
老干部參觀科普館
圍繞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當前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必須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防震知識日益迫切的需求,以整體提高國民防震基本素質為首要任務。從前段時間的宣傳調研工作回饋信息來看,現(xiàn)階段工作離群眾對地震知識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即使這樣,今后的工作也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進。
以黑龍江省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為例來看,目前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自身問題
黑龍江省地震局在崗人員141人,其中宣教中心6人,專門負責全省防震減災工作的宣傳,目前除了省局設立了地震宣傳部門外,其他市縣級單位還未設定相應機構和人員,多為兼職人員。
2014年6月我們在臺站調研時,受訪人員普遍認為不存在宣教工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但對臺站搞宣傳普遍感覺有一定壓力和難度。雖然被調研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聯(lián)合開展過宣教活動,但均認為覆蓋面、次數(shù)、程度都不夠,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對宣傳工作存在不太了解的方面,但可以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同時,受訪人員認為宣傳工作不應該只限于單一的發(fā)放宣傳品,還應該靈活多樣,如聯(lián)合電視、廣播等媒體一起,或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宣傳,只要對宣傳工作有益,我們就可以去大膽嘗試。當前各市、縣、臺站與媒體溝通較少,顯然已不能滿足地震事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在一個日益依賴網(wǎng)絡等新媒體的客觀形勢下,各級單位還缺少站在媒體前的勇氣和信心。
客觀因素
有的單位反映目前單位條件不具備,如房間不足、車輛等問題,或建議由稍微大些的臺站來做此項工作。被調研單位有的同志認為要搞宣傳工作可以,但要增加經(jīng)費和人員。存在諸如“感覺社會、地方政府不夠重視”等觀點。
宣教內容跨部門問題
總體認為,防震減災宣教工作上與震害防御部門、應急救援等部門工作都存在著交叉點。如震防處的法律法規(guī)的貫徹與宣傳等,在具體問題上如何協(xié)調需要認真對待。
“各級重視、三級聯(lián)動、統(tǒng)一部署、長期宣傳”,這16個字構想應該成為未來黑龍江省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方針,是把脈宣教工作做得好與壞的基本定律。提前制定下一年度防震減災宣傳基本戰(zhàn)略規(guī)劃,并每年突出一個主題,為長期宣傳做好統(tǒng)一部署并分級落實到實處。針對目前防震減災宣傳工作中存在的現(xiàn)象,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宣傳周期、形式及內容規(guī)范化問題
政府行為一陣風,這是群眾最不喜歡看到的。不單要在“512”、“728”等重要節(jié)點搞防震減災宣傳工作,還要落實在日常。關鍵是要做到持續(xù)性、經(jīng)?;?、系統(tǒng)化,只有持之以恒,這樣才不會讓百姓恐慌。只要工作到位,地震謠言就不會有存在的市場和土壤,這也是我們防震減災工作宣傳的目的之一。
宣傳形式不能過于單一,如僅僅發(fā)放地震宣傳品。在發(fā)放宣傳品等資料時,可以播放地震知識科普片或孩子們喜歡的地震科普動畫片,要不拘泥于形式。
宣傳內容既要科學嚴謹,又要通俗易懂。與全省乃至全國所要宣傳的主要內容相一致。如何做到既規(guī)范又統(tǒng)一,這是領導層面需要考慮并實施的。
宣傳工作規(guī)范化不僅可以提高科普人員的服務質量,同時也起到約束作用。因為宣傳時,工作人員不僅代表自己,還代表單位的整體形象,即窗口作用。另外,規(guī)范宣講內容,不涉密,做到有據(jù)可查。
受眾層次問題
宣傳對象不同,宣傳內容也要不同,因人而異對宣傳工作很重要,如對小學生如何宣傳,對大學生如何宣傳,對上了年紀的如何宣傳等等,這就需要搞宣傳工作的要學會“察言觀色”、“因勢利導”,有“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本事,當然重點還是宣傳內容,不要跑偏。那種重理論輕實際、重學術輕科普、重業(yè)務輕形象的宣傳是不可取的。
人員數(shù)量、業(yè)務素質問題
依靠社會力量宣傳防震減災知識,采用多種手段、形式,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到防震減災宣傳中來,可以有效解決人員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
隨著科學及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傳達的快捷,百姓素質的提高,對我們宣教人員業(yè)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震宣傳科普作品內容制作及包裝問題
我們提供給受眾的宣傳資料的質量也不能小視。多出好的地震科普宣傳精品,盡量縮小百姓強烈的需求與我們能提供服務的水平之間的差距。
大力發(fā)揮省地震科普館的基地作用
做為黑龍江省第一家省級防震減災科普館,其作用及意義是毋庸置疑的。針對時代特點,如何貼近百姓的需求,這應該是防震減災科普館今后發(fā)展建設的基礎與工作思路。館內的布展也要不斷地與時代相結合、相適應,這樣科普館才有生命力與活力。
目前館內分監(jiān)測預報展區(qū)、災害救助展區(qū)、緊急救援展區(qū)以及多媒體互動展區(qū)等幾大板塊,從當前看各展區(qū)都有充實和完善的空間,這是今后工作的一個著力點。
自開館這段時間以來,每天都陸續(xù)接到很多學校、單位或個人的預約電話,顯示了百姓對地震知識的迫切需求,也說明此館必須快速進入常態(tài)化,以滿足市民了解地震知識的急切需求。對團體和個人,還應進一步細化接待流程,以人為本,盡量滿足訪客的客觀要求。以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為基地,輻射全省,力爭在幾年內將黑龍江省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到一個新臺階。目前看科普館可以滿足現(xiàn)狀,但過幾年或一段時間,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不足,要不斷調整改進,科普館基地的作用就會持久。
不要夸大宣傳,要實事求是;“主動、穩(wěn)妥、科學、有效”,這是防震減災工作宣傳的基本原則。對防震減災工作的宣傳就是要讓百姓了解我們的工作,避免因不理解產(chǎn)生的質疑。在防震減災工作宣傳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地震系統(tǒng)自身工作的宣傳。讓社會各界了解防震減災工作,支持防震減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