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委組織部
家風(節(jié)選)——周恩來堂侄周保章的講述
■青島市委組織部
每天早上,很多早起的人們都會來到這里,打起太極拳。在人群中,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相貌清癯,兩道劍眉透出一股英氣。他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周保章。和很多老年人一樣,周老的生活安逸舒適。不一樣的是,在晨練之余,他會用更多的時間義務宣講周總理、鄧穎超的那些感人故事,因為他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過去我們周家整個大家族不分家,所有子孫都按順序排列,周恩來排老七,我的父親排十三,所以按照習慣我都稱呼周恩來為七伯,稱鄧穎超為七媽。
盡管有著特殊的身份,可周保章從未以總理侄兒身份自居,也從未以此要求特殊待遇。他始終默默地從事著最基層的工作,全心做一名誠實積極的普通勞動者。
1948年,年僅15歲的周保章參加革命工作,時時處處追求進步。在多次提交入黨申請書以后,周保章被發(fā)展為入黨積極分子。就在這時,部隊組織的一次例行體檢,改變了周保章生活的軌跡。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1955年我到了汕頭,部隊體檢時發(fā)現(xiàn)我有肺結核。咱們中國人說肺結核叫癆病,要想治好這個病很難。他們都入黨了,我在醫(yī)院里,不能回部隊,部隊自然也沒法討論(我入黨)這個事。表都填好了卻不能入黨,這是我人生的最低谷。
僅僅二十多歲的年紀,卻要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巨大壓力。在這人生的最低谷,周保章把自己的境遇寫信告訴了同在部隊服役的哥哥周保常。哥哥又把這些情況寫信說給了七媽鄧穎超。很快,七媽就給周保章寫來了第一封信。
女聲配音、字幕:保章侄:前接保常來信,知你生病住院,我曾復信要他去信時安慰你,但仍不免對你的掛念?!以陂L征時曾患過肺結核,在當時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我以對病魔的頑強斗爭和樂觀精神戰(zhàn)勝了它。你是年輕小伙子,輕度的肺結核在情緒上確實應該看成(不算什么),但又需正視疾病……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這封信當時給了我很多鼓勵,穩(wěn)定了我的情緒,我就振作起來了。
1958年,因為身體原因,周保章根據(jù)組織安排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了青島的一家普通工廠。盡管舍不得離開部隊,他也沒有公開自己特殊的身份來獲得組織的特殊照顧,可他的心中卻始終向往著有一天能重回部隊。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1961年是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候,國民黨趁機要反攻大陸,國家在報紙上發(fā)出號召,要求復員、轉(zhuǎn)業(yè)軍人做好重返部隊的準備。我特別向往部隊的生活,所以就(給鄧穎超)寫了封信。我不是說要求他們,但是我骨子里頭就是希望他們(幫助)我重返部隊。
在寫給周保章的回信中,鄧穎超這樣說道: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至于你要求返回部隊工作的問題,應由你的組織考慮決定”,她一針見血,“你自己仍按在地方長期工作去努力,這是對的”。所以在他們那里,你想走他們的后門,根本不可能。但是她給你的教育,讓你終身受益。
女聲配音、字幕:親愛的保章侄:……黨的門總是敞開著的,只要你能堅持正確的立場,只要自己在各個方面不斷有進步,終會得到組織和同志們的了解,使問題得到解決的……
七媽的鼓勵,讓周保章充滿了力量,受一點委屈、遇到點挫折,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他不間斷地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直到1979年。從在部隊時遞交第一份申請書算起,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三十年。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我當時都做好打算了,做黨外布爾什維克。1979年底突然就通知發(fā)展我入黨,就要填表。1980年3月入黨了,離我入團30年。
1961年,對于周保章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經(jīng)過七伯周恩來、七媽鄧穎超同意,周保章利用春節(jié)假期的時間去往西花廳過年。除夕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習俗,總理把在北京的親屬都請了來,把身邊的工作人員也請上了桌。在這熱鬧的西花廳里,孩子們嬉鬧玩樂著,大人們也相互拉著家常。年輕的周保章,在心中憧憬著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當時是處于國家的困難時期,飯都吃不飽,菜根本見不到。那么到伯伯家里過年,我想那(應該)是雞、鴨、魚肉不在話下,可這桌上光有碟子、碗筷,什么都沒有,我當時就詫異。
就在這時,總理從西花廳的側門走了出來。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這一出來就跟變戲法似的,工作人員嘩地上來了兩樣東西,小米稀飯、包子。就這兩樣東西,上得也很快。
這時候七媽向總理七伯那里會心一看,七伯就站起來了:“今天年三十,請大家一塊來吃個團圓飯,感謝大家?!彼瓦@么說了幾句,七媽也會心一笑:“今天是除夕,總理請大家來吃團圓飯,不設酒,不擺菜,總理請大家吃包子、喝小米稀飯。為什么呢?”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她說中國革命是靠小米加步槍取得勝利的,小米對中國革命立下了功,我們在歡樂的時候不能忘了那個艱苦奮斗、英勇殺敵的年代。為什么能吃到包子?因為有共產(chǎn)黨毛主席領導我們翻身做了主人,成立了新中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我們不能忘了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的恩情。
面對這樣的場景,周保章的心中百感交集。在國家困難時期,周總理同人民群眾一道,不搞特殊、同甘共苦。七伯尚能如此,自己又怎能有不切實際的奢望呢,他的心中暗自慚愧。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這是第一次看總理吃飯。他吃完飯就坐在沙發(fā)上小憩一會兒,看我也吃完了,招手讓我過去:“保章,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我說我在青島,在工廠,是一名職工。他聽了很高興,還給我一些鼓勵,講了也就十來分鐘,他就看表,因為他有活動。我知道他很忙,就說:“七伯,你快忙吧,我沒有事?!彼吰鹕磉呎f:“保章,你要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堅持在基層?!?/p>
從那以后,周保章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4年,對于工作不挑揀、不抱怨,更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獲得升遷、提高待遇。
“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敝鼙U轮斢浧卟慕陶d,始終沒有暴露自己總理侄子的身份,直至1996年。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1996年,我得了癌癥,到北京去手術。大手術出現(xiàn)了意外,我昏迷了72個小時,成了植物人,一點反應沒有,這樣就發(fā)了病危通知書。
上級有關部門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后,通知了青島市委,(當?shù)兀┎诺弥鼙U碌纳矸?。在醫(yī)院的搶救下,周保章恢復了往日的健康。此后,他接過了關心下一代義務宣講的重任,深入機關、學校、部隊、工廠,義務宣講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感人故事,近二十年間,累計舉辦講座1050余場,聽眾達56萬多人。2005年,他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2009年又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直至現(xiàn)在,80多歲的老人依然走在義務宣講的路上……
1976年是不幸的一年。這一年的1月8日,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消息通過廣播,傳遍了祖國大地。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當時我一聽到這個廣播,那真的(感覺)天塌下來了。當時我們正在吃早飯,一聽到我和我老伴都愣了,淚水馬上下來了。
當天下午四點,鄧穎超給總理遠在外地的侄兒、侄女們發(fā)出了一封加急電報:“伯母囑,聽到消息后,千萬不要來京?!笨梢驗榉N種原因,周保章還沒收到這封電報,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只是這一次,是他與七伯周總理的永別……
1976年1月15日,周恩來的追悼會結束后,鄧穎超將周保章等侄兒侄女和工作人員召集到了人民大會堂臺灣廳。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在這個場所,她講道:“你伯伯還向你們交代了這樣一件事,不要搞特殊?!彼f:“你伯伯生前是黨和國家的一位領導人,但他總是按照一個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你們不過是他的親屬,你們又有什么理由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去搞特殊化呢?”
周保章在他的小本子上記錄下了七媽那天下午說過的話。以各自的記錄為藍本,他與周秉德、周秉鈞、周爾鈞、沈人驊等一起,整理出了七媽完整的講話。
女聲配音、字幕:……伯伯生前是黨和國家的一位領導人,但他總是按照一個普通黨員來嚴格要求自己。他把自己看成是黨的人,是一個人民的勤務員。……他永遠保持和群眾最密切的聯(lián)系,從不搞特殊化。……特別是我們黨處在執(zhí)政黨的地位后,他更是時時刻刻注意這個問題,嚴于律己,把搞好我們黨風、黨紀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與世長辭。按照她的生前遺愿,第二天全國的報紙刊載了她去世以前寫給中央的信,信中再次提到了總理的侄兒侄女:
同期 周保章(周恩來堂侄):這個原文我基本上能背下,她說“對周恩來侄兒女輩,希望黨組織和各單位的領導同志們,勿以因周恩來的關系和對周恩來的感情出發(fā),而不依組織原則、組織紀律對他們進行照顧安排,這是周恩來生前一貫執(zhí)行的、一貫堅持的,我也堅決支持。此點對端正黨風是非常必要的。
時至今日,夜深人靜時,一幕一幕往事,總會浮現(xiàn)在周保章的腦海中。忘不了,總理的音容笑貌;忘不了,1961年的春節(jié)總理叮囑他的話;更忘不了,周恩來與鄧穎超這兩位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在臨終之際,惦記的仍然是家風與黨風。他們沒有給后人留下一磚一瓦、一錢一物,卻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風”,這是最動人、最樸素、最概要、最傳神的自我寫照,它展示了共產(chǎn)黨人處理家國關系的崇高境界。
制作人員名單:
總監(jiān)制:邊祥慧
監(jiān)制:姜渤
策劃:劉旭
制片:丁安輝
編導:郭俊強
攝像:趙亮
剪輯:岳霄龍
解說:王坤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