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旋芳
綜合護理模式對急診輸液安全的影響
楊旋芳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對急診輸液安全的影響。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12月我院急診輸液118例患者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焦慮因子評分及輸液質(zhì)量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焦慮因子評分及輸液質(zhì)量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綜合護理模式在急診輸液應用中患者滿意度高,可增加輸液質(zhì)量,且安全性較高。
綜合護理模式;急診;輸液
輸液是靜脈滴注輸入體內(nèi)的大劑量注射液,并具有給藥迅速、起效快的特點,是臨床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也是控制病情、搶救患者的必要方法。急診輸液室是醫(yī)院中人流量較大的窗口,且患者較多,輸液量較大,因此,急診輸液室病情突變發(fā)生率較大,醫(yī)護人員的操作繁忙,易出現(xiàn)失誤從而產(chǎn)生醫(yī)患矛盾[1]。在急診輸液室中,面對患者疾病的多樣式,醫(yī)護人員應做到多查看、勤巡視,細致發(fā)現(xiàn)病情的變化,快速做出有效處理。本文就綜合護理干預對急診輸液安全的價值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5月至12月我院急診輸液118例患者資料,男52例,女66例,年齡25~63歲,平均(44±4)歲。其中外傷患者 12例,出血患者 54例,腹痛患者 23例,腹瀉患者29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7例,女32例;年齡26~63歲,平均(44±3)歲;外傷患者7例,出血患者25例,腹痛患者13例,腹瀉患者1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34例;年齡25~63歲,平均(45±4)歲;外傷患者5例,出血患者29例,腹痛患者10例,腹瀉患者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護理評估 患者就診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核對姓名、年齡、性別、病情及所開的藥物是否正確、患者對藥物是否存在不良反應、患者對輸液的心理反應等。
1.2.2 輸液前準備 ①配置患者輸液的液體時應在生物安全柜內(nèi)進行;②保證靜脈輸液液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加強流程的管理;③密切銜接配藥、接藥、輸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審核配藥過程,核對患者的姓名和病癥,確保無差錯后才能進行輸液。
1.2.3 環(huán)境護理 ①保證輸液環(huán)境的干凈、整潔,保持空氣清新;②在宣告欄中粘貼常見病種、治療方法、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③為患者提供免費水、紙巾;④醫(yī)護人員要做到舉止得當、言行得體,讓患者感受家的溫暖,令患者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接受治療。
1.2.4 健康宣教 輸液環(huán)境中,患者的病種較為復雜,醫(yī)護人員在給患者進行輸液時,需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口頭的健康教育,并給予心理疏導,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和不安。向患者講解輸液的必要性,輸液流程、藥物名稱、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告知患者不得自行改變輸液速度,若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
1.2.5 輸液護理 醫(yī)護人員穿刺時選擇安全可靠的穿刺部位,做到邊穿刺邊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保證一針見血。嚴格遵循三查七對原則,配藥時認真核對輸液卡,注意藥物之間是否有禁忌。在輸液過程中應勤巡查,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
1.2.6 出院指導 患者輸液結束后,醫(yī)護人員在拔出針頭時動作盡可能地輕柔,按住穿刺部位并教會患者按壓的方法及按壓時間。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發(fā)生原因、過程以及預防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焦慮因子的評分及輸液質(zhì)量情況(無痛、輸液順利完成、疾病癥狀減輕、患者配合方面)。
1.4 評定標準[2]根據(jù)評分表測定患者滿意度,90~100分為滿意,80~89為基本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低于59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采用焦慮評分方式對患者焦慮因子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焦慮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為8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2.2 焦慮因子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因子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因子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輸液質(zhì)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輸液無痛率、輸液順利完成率、疾病癥狀減輕率、患者配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焦慮因子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焦慮因子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 對照組 59 26.4±2.6 24.4±3.5觀察組 59 27.9±3.8 12.7±2.7 t值 2.502 20.182 P值 0.013 0.000
表3 兩組患者輸液質(zhì)量比較[n(%)]
在臨床治療中,輸液是常見的治療方法,在急診救治患者過程中更是如此。急診輸液室是醫(yī)院的重要窗口之一,人流量較大,臨時輸液、病情觀察等日平均輸液就達百起。由于流動性較大,工作量較多,病情較急,一些護理人員的技術不夠嫻熟,與患者溝通不到位,巡查不夠,缺少對患者的關懷等原因,容易導致患者產(chǎn)生焦慮、煩躁的情緒,極易引起醫(yī)患糾紛。而綜合護理是提高輸液環(huán)境的服務水平,完善護理制度,滿足患者的需求,使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更加專業(yè)[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模式對急診輸液安全的價值更高。同時,護理干預前,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因子評分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因子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患者輸液質(zhì)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可能是綜合護理加強急診部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通過護理干預和健康宣教,減少醫(yī)護人員的穿刺失敗率,使護理人員和患者可更好地進行溝通。在患者就診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通過交流向患者講解病情的發(fā)展、輸液的重要性以及在輸液過程中和輸液后的不良反應,并告知患者在痊愈后應采取的健康保健措施,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一種平穩(wěn)的心態(tài)。這可直接減少患者內(nèi)心的恐懼感、抵觸感,保證輸液的順利進行。有報道表明[4-5],綜合護理模式能從患者的角度發(fā)現(xiàn)護理中的不足之處,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對藥物的不良反應;另一方面,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悉心照料可以增加患者對該疾病的了解,減少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恐懼感,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健康宣教,了解該疾病的預防措施以及應急方法,能有效降低再次患病的發(fā)生率。綜合護理模式在輸液過程中的多次巡查,向患者灌輸一些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可減少患者心中的恐懼感,消除顧慮。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模式在急診輸液應用中患者滿意度高,可增加輸液質(zhì)量,且安全性較好。
[1] 戴超,金向英.老年人門急診輸液室靜脈滴注安全隱患及對策[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10):1558-1559.
[2] 張珍.優(yōu)質(zhì)護理對提高靜脈滴注患者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1):144-145.
[3] 田暉.風險性預防護理對輸液患者護理安全和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6):1497-1499.
[4] 何水芬.綜合護理干預對急診輸液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29):60-61.
[5] 朱素娟.36例綜合護理干預在門診急診靜脈輸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6):355-356.
Integrated Care Model for Emergency Transfusion Safety Valuey
Yang Xuanfan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integrated care in emergency transfusion safety.Methods Collection in May 2013 to December 118 cases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transfu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59 cases.G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Were compared patient satisfaction,anxiety factor score and infusion quality situation.Results After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nursing,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anxiety factor scores and quality of transfus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tegrated care model in the emergency infusion applications and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increase infusion quality and high security.
Integrated care model;Emergency;Infusion
R
A
1673-5846(2015)03-0160-03
梅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內(nèi)一科,廣東梅州 514011
楊旋芳(1978.5-),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內(nèi)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