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娟,古莉娜
(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固體超強酸是一種新型的催化劑材料,已在酯化、?;?、烷基化及異構化等催化反應中展現(xiàn)了良好的適用性[1-3],所以,固體酸催化劑的研究已成為酯化催化反應的熱點。固體酸催化劑在酯化反應中具有催化性能高、操作易控制、易于與反應物和產物分離、無腐蝕、污染小、可重復使用等優(yōu)點。但催化劑容易因積炭和表面硫流失而失活,從而制約了其工業(yè)應用[4-8]。在固體酸中引入稀土元素可以提高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調節(jié)表面酸中心強度和密度,提高酯化率,延長催化劑的使用壽命[9-11]。本實驗采用浸漬法制備了固體酸,并摻雜稀土元素La對進行改性,制備了一系列固體超強酸催化劑,并將其應用于正丁醇和檸檬酸的酯化反應中,考查了其催化性能。
ZrOCl2、HNO3、NaOH、AgNO3、一水合檸檬酸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正丁醇:分析純,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氨水:分析純,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La2O3:上海晶純試劑有限公司;濃H2SO4:分析純,西隴化工有限公司。
電動離心機(80-2型)、控溫磁力攪拌器(85-2型):江蘇金壇市金城國勝實驗儀器廠;電子天平(FA2004型):上海衡平儀器儀表廠;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DF-101S):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DHG-9101型):上海三發(fā)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箱式高溫燒結爐(KSL-1100X-S型):合肥科晶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超聲波清洗器(JK-50B型):合肥金尼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稱取 Zr(OH)4粉末 5g,用 100mL 0.5mol/L硫酸溶液浸漬12h,過濾,將固體置于100℃烘箱干燥12h,然后在馬弗爐中400℃、500℃、600℃、700℃煅燒 4h,得到的固體酸催化劑標記為SZ-T,T為煅燒溫度。
樣品的X射線衍射(XRD)測試在北京普析通用儀器XD-3型X射線衍射儀上進行。透射電鏡(TEM)表征采用日本電子JEM-2100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催化劑的總酸量采用滴定法測得。配制0.1mol/L的NaOH標準溶液和0.1mol/L的HNO3標準溶液備用,稱取適量的催化劑樣品放入盛有50mLNaOH溶液的燒杯中攪拌4h,過濾后用移液管量取5mL濾液至錐形瓶中,用HNO3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然后根據(jù)下面的公式計算催化劑的總酸量。
將設定量的一水合檸檬酸和正丁醇加入安裝溫度計、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燒瓶中,然后加入15mL環(huán)己烷,加熱攪拌,80℃時檸檬酸開始溶解,待完全溶解時加入設定量的催化劑,反應于140℃下進行。在反應過程中根據(jù)GB/T 1668-2008每隔半小時取樣測定反應液酸值,至酸值不再降低時反應結束。反應液冷卻后,回收催化劑,根據(jù)酸值法計算酯化率。
圖2分別是摻雜量為2%、4%、6%的催化劑XRD譜圖??梢钥闯?,活性四方相ZrO2(T相)(2θ≈30.2°、50.2°、60.3°)的峰強度隨著摻雜量的增大而增大,說明適量摻入稀土元素La可以穩(wěn)定ZrO2四方晶相結構;但摻雜量較大時,催化劑除了四方晶相還出現(xiàn)了單斜晶相(M相)(2θ≈28.2°、31.4°),并且M相的峰值也隨之增強,說明ZrO2由T相向M相轉變,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降低。經分析知,4%是最佳的摻雜量。
催化劑的總酸量采用滴定法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固體樣品的酸量測定
表1 固體樣品的酸量測定
樣品酸量(mmol/g)SZ-700 81.5 SZ-500 SZ-600 80 83
在硫代氧化鋯中摻雜稀土元素La可以提高催化劑中酸位中心的熱穩(wěn)定性,調節(jié)表面酸中心強度和密度,從而提高催化劑的酯化率和使用壽命[9,12]。由圖4可以看出,在稀土元素La的含量為4%時的酸量最高;繼續(xù)增加La2O3含量,酸量反而會降低,這可能是由于過多的La2O3附著于ZrO2的表面而阻礙酸中心的形成。由測試結果知,較佳的La2O3摻雜量是4%。綜上可知,4%-SZ-600是最佳的催化劑樣品。
因催化劑中ZrO2產生催化活性,從而誘導酯化反應的進行。在酯化反應中,醇酸比、催化劑用量和反應時間等都會對催化效果產生影響。為方便起見,以樣品SZ-600作為酯化反應的催化劑,考查這三種因素對酯化反應的影響。
2.4.1 醇酸比對酯化率的影響
設定檸檬酸的用量為21g(即0.1mol),催化劑用量為檸檬酸質量的1%(即0.21g),環(huán)己烷為15mL,反應時間為3.5h,研究不同醇酸摩爾比對酯化率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SZ-600樣品的酯化率
由表2可知,增加正丁醇的用量可以提高酯化反應的酯化率。對比可知,當正丁醇與檸檬酸的摩爾比為4.5時,酯化率最高,達到80.95%;此后繼續(xù)增加醇酸比,酯化率卻略有降低。這可能是因為正丁醇的用量過多時,酯化反應的逆反應速度加大,導致酯化率略有下降。所以,最佳的醇酸比為4.5。
2.4.2 催化劑用量對酯化反應的影響
設定檸檬酸的用量為21g,醇酸比為4.5,即正丁醇用量為33.35g,環(huán)己烷為21mL,反應時間為3.5h,研究催化劑用量對酯化率的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催化劑用量下的酯化率
2.4.3 反應時間對酯化率的影響
設定其它反應條件不變,催化劑用量為檸檬酸質量的1.5%,研究反應時間對酯化率的影響,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反應時間下的酯化率
由表4可以看出,酯化率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當反應時間為4h時,酯化率為87.5%,此后增加反應時間,酯化率增加不明顯。綜合考慮,最佳的反應時間為4h。
表5 不同La摻雜量的催化劑的酯化率
2.4.5 不同煅燒溫度下催化劑的催化性能
設定醇酸比為4.5,檸檬酸質量為21g,催化劑用量為檸檬酸質量的1.5%,環(huán)己烷15mL,反應時間為4h條件下,考查固體酸催化劑催化檸檬酸和正丁醇的酯化率,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和樣品的催化效率
表6 和樣品的催化效率
樣品SZ-700 SZ-600 SZ-500 4%SZ-600 6%SZ-600 SZ-600 2%SZ-600 2%SZ-500 4%SZ-500 6%SZ-500 SZ-500 2%SZ-700 SZ-700 4%SZ-700 6%SZ-700 97.26 95.67 88.0 96.62 94.43 95.83 92.60 73.0酯化率/%94.21 83.0 94.97 92.50
由表6可以看出,與500℃、700℃相比較,600℃煅燒溫度下催化劑的催化性能最好樣品的酯化率達到88.0%,而樣品的催化效率均高達96%以上。結合圖4和表6可知,600℃煅燒溫度下催化劑的酸量最高。綜合可知,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和酸量成正比。
2.4.6 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性能
由圖5可以看出,重復使用5次后,SZ-600催化的酯化率從88.0%降至81.5%,而4%-SZ-600催化條件下的酯化率從97.26%微降至95.47%。這說明和均具有良好的重復使用性能。相比較而言樣品的重復使用性能更好。馬惠琴等人[13]認為未經稀土元素改性的催化劑穩(wěn)定性較差是因為表面積炭及表面硫損失,而引入稀土元素可保持催化劑較高的活性,增強其穩(wěn)定性。
[1]馮喜蘭,田孟超,趙旭娜.固體超強酸催化合成檸檬酸三丁酯[J].化工研究與應用,2011(2):213-216.
[2]曾飛虎,王雪娥,陳雪平,等.SiO2或TiO2改性固體超強酸的結構及其催化性能[J].石油化工,2013,42(4):368-369.
[3]Xinhua Qi,Watanabe M.Sulfated Zirconia as a Solid Acid Catalyst for the Dehydration of Fructose to 5-Hydroxymethyl-furfural[J].CatalCommun,2009,10(13):1771-1775.
[4]陳崇城,陳航榕,俞建長,等.多級孔WO3/ZrO2固體酸催化劑的制備及表征[J].催化學報,2011(32):647-651.
[5]常錚,郭燦雄,段雪,等.磁性超細固體酸催化劑的組裝及表征[J].催化學報,2003,24(1):47-51.
[6]張琦,常杰,王鐵軍,等.固體酸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酯化性能[J].催化學報,2006,27(11):1033-1038.
[7]劉慶輝,詹宏昌,湯敏擘.固體酸催化劑的分類以及研究近況[J].廣州化工,2008,32(2):14-17.
[8]K.Saravanan,Beena Tyagi,H.C.Bajaj.Sulfated zirconia:an efficient solid acid catalyst for esterification ofmyristic acid with shortchain alcohols[J].Catalysis Science&Technology,2012(2):2512-2520.
[9]陳穎,孫雪,李慧,等.稀土改性對固體酸催化劑結構與性能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12,40(4):412-417.
[10]宋華,董鵬飛,張旭.制備條件對異構化催化性能的影響[J].石油學報,2010(6):877-882.
[11]Kiyotaka Nakajima,Michikazu Hara.Amorphous Carbon with SO3H Groups as a Solid Brφnsted Acid Catalyst[J].ACS Catalysis,2012(2):1296-1304.
[12]陳秀宇,吳萍萍.稀土固體超強酸催化劑催化合成檸檬酸三辛酯[J].應用化工,2009(7):1022-1024.
[13]馬惠琴,王衛(wèi),馬媛媛.La改性固體超強酸的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 [J].材料導報B:研究篇,2014,28(3):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