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珂
尋找一方凈土
作者用一首歌頌自由的經(jīng)典之作開篇,使文章和題目緊密相連,主題凸顯。而提起這首一百多年來,在全世界廣為傳誦、歌頌自由的詩篇《自由與愛情》,人們便會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愛國詩人和英雄裴多菲。這首詩歌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讀起來卻擲地有聲,能感染人去追求那讓所有人都渴望的自由。
人生路,不一定處處都如自己所愿,也許在命運面前有著太多現(xiàn)實的枷鎖,也許打破現(xiàn)實枷鎖所需要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面對束縛的枷鎖,我們要“為心靈尋覓一方凈土”,讓夢想在那里安靜地萌芽、成長,挽一抹清新,攜一份風輕云淡,遠離紅塵里的一切繁華奢靡與世俗紛擾,靜靜地享受那份心靈的恬淡與釋然。
繁華落盡,世事迷離,尋找一方凈土,叩響自己的靈魂,找回最初純凈的自己。
有一首小詩用通俗凝練的語言如是寫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簡短的文字深情地謳歌著自由。自由,這個亙古不變的主題,被人類苦苦追尋、探索著。為靈魂系上飛翔的翅膀,我們便能打破沉甸甸的束縛人性的枷鎖,飛向自由的國度,到達腳步所不能抵達的地方。
人類,在壯闊而虎吼有聲的歲月長河中,時常身陷囹圄,被圍困在現(xiàn)實的城堡中。歌德說:“的確,人生旅途中有太繁花似錦的景致囚住人的眼球,有許許多多沉甸甸的黃金鎖住人性。然而,在世俗縲紲的束縛下,你是否冷卻了解放靈魂、追尋自由的沸騰熱血,停滯了前行的腳步?”
真正束縛鳥飛翔的不是固若金湯的牢籠,而是那顆早已停止振翅的心靈。為靈魂系上飛翔的翅膀,不要因為世俗的浮華與喧囂而失去自由的靈魂。
我的腦海中不禁涌現(xiàn)一個發(fā)生在哈佛大學的著名故事。美國著名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在禮堂為學生演講時,碰巧一只知更鳥停落在窗旁,自由地吟唱。喬治被知更鳥的歌聲深深打動,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當即停止授課去追尋那只知更鳥的足跡。不久后,他離開美國,輾轉瀏覽世界各地,寫出巨著《英倫獨語》。喬治·桑塔亞那為靈魂系上飛翔的翅膀,沖破單調生活對自我靈魂的束縛,為心靈尋覓一方凈土,守得古樸與幽深,護得寧靜與致遠。
我的耳畔,一個聲音久久不散,這聲音是弗爾德曼在二戰(zhàn)時期于奧斯維辛集中營寫下的《蝴蝶》?!八亲詈笠恢缓辉谶@里,不在集中營?!边@位23歲的年輕人,在被毒氣毒死的前夕,還在大聲呼喚自由。他這種對自由的信念與勇氣,即使在歲月浪潮的沖刷下也永不會逝去。為靈魂系上飛翔的翅膀,即使身處暗無天日的死亡“工廠”,我們也要振翅飛翔。
而今,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難道我們只能如鼠標控制下的光標嗎?鼠標移動到哪兒,光標也隨之移動。不,我們要為靈魂系上飛翔的翅膀,諦聽歲月長河有力的心跳,讓自由的歡歌響徹天地,響徹云霄!
(指導老師:周 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