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琳 孫衍偉
附子理中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5》,原為丸劑,功用溫陽祛寒,益氣健脾。筆者曾用其治療化療所致的消化道反應,療效顯著,后發(fā)現其對化療所致藥物性肝損傷療效頗佳,屢試不爽,與單用硫普羅寧、還原型谷胱甘肽或甘草酸二銨等患者比較,肝功能恢復快,且在改善食欲、乏力方面療效肯定,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選取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收住院化療后致肝功能損傷患者120 例,均符合以下條件:①診斷明確需進行化療的癌癥患者。②化療前肝功能正常,無慢性乙型肝炎等肝病病史,且非肝癌及肝轉移患者。③KPS 評分在80分以上,化療第7~14 天復查肝功能異?;颊?。根據病種隨機單盲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 例,觀察組:男性23 例,女性37 例,年齡30~66 歲,中位年齡49 歲,其中乳腺癌術后20例,大腸癌術后9 例,肺癌及肺癌術后11 例,卵巢癌術后8 例,胃癌術后12 例。對照組:男性25 例,女性35 例,年齡35~70歲,中位年齡51 歲,其中乳腺癌術后18 例,大腸癌術后13例,肺癌及肺癌術后12 例,卵巢癌術后6 例,胃癌術后11 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肝功能損傷參照抗癌藥物毒性反應分級標準(WHO)[1],觀察組:肝功能損害Ⅰ度20 例,Ⅱ度38 例,Ⅲ度2 例,Ⅳ度0 例;對照組:肝功能損害Ⅰ度18 例,Ⅱ度40 例,Ⅲ度2 例,Ⅳ度0 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肝功能分級構成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χ2=0.1565,P=0.9247)。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附子理中湯,每日1 劑,共7天,方劑組成及煎服法為:熟附子10g,黨參30g,炒白術20g,干姜25g,炙甘草25g。上藥先以冷水約1000ml 浸泡半小時以上,中火煮開后,改用小火保持鍋內沸騰狀態(tài)煎90 分鐘,煎出藥液約300ml,三餐前或后每次100ml 溫服。Ⅰ度肝功能損傷患者同時應用硫普羅寧、還原型谷胱甘肽或甘草酸二銨單一藥物保肝治療,Ⅱ度~Ⅲ度肝功能損傷患者應用上述任意二聯保肝藥物,療程均為7 天。對照組:不服用中藥,西藥保肝藥物同觀察組,療程7 天。
1.3 療效判定標準 7 天后復查肝功能。顯效:保肝治療結束時復查肝功能恢復正常。有效:保肝治療結束時肝功能損傷分度較治療前下降1 度以上。無效:治療結束時達不到上述標準或惡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49 例、11 例、0 例,對照組上述例數分別為31 例、29 例、0 例,兩組顯效率分別為82%,52%,差異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15,P <0.01)。治療后兩組肝功能分級構成比較有顯著差異(χ2=12.7426,P <0.01)。表1 顯示,治療結束后觀察組0 度肝功能受損例數較對照組多,Ⅰ度肝功能損傷例數較對照組少,且僅剩余1 例Ⅱ度肝功能損傷,P <0.01,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附子理中湯組保肝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用西藥保肝組。
表1 治療后兩組肝功能分級構成比較
肝功能損傷是化療藥物最常見的副反應之一,多以硫普羅寧、還原型谷胱甘肽或甘草酸類藥物保肝治療,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恢復較慢,影響下一周期化療。其中Ⅰ~Ⅱ度肝功能損傷多見,有部分Ⅲ度肝功能損傷患者以兩聯以上保肝藥物治療,療程達2 周以上仍未能達到Ⅰ度以下。筆者6 年前遇一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患者,年齡31 歲,行TA(紫杉醇+吡柔比星)化療2 周期后出現Ⅲ度肝功能損傷,既往無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無大量飲酒史,3 周二聯以上保肝治療后ALT仍在150~200IU/L,余按中醫(yī)辨證投以附子理中湯,7 天后肝功能損傷竟降至Ⅰ度以下,再繼服7 天復查肝功能已降至正常。該患者遂化療中及化療后均堅持口服附子理中湯,未出現Ⅰ度以上肝功能損傷。后再遇到化療后肝功能損傷難以恢復患者均投以附子理中湯,均獲良效。筆者遂擴大樣本,與單用西藥保肝治療比較,護肝效果顯著,統(tǒng)計學有顯著差異P <0.01?;熕幬锵嚓P性肝損傷一般表現為血清轉氨酶和膽紅素的暫時升高,重者可有明顯臨床癥狀,如乏力、食欲低下、黃疸等表現,還可有血清直接和間接膽紅素增高,表現為肝細胞性黃疸或同時伴有肝內梗阻性黃疸。嚴重者可表現為中毒性重癥肝炎,膽汁淤積,肝細胞壞死,肝纖維化或肝脂肪變性。藥物性肝功能損害的病理分三型:肝細胞損害型、膽汁淤積型、混合型,化療藥物相關性肝損傷多屬于肝細胞損害型[2]?;熕幬飳е赂胃]內皮細胞受損肝內小靜脈阻塞,靜脈回流障礙繼之有血栓形成和缺血并引起肝細胞壞死,故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改善肝臟缺血藥物可改善肝功能。查閱國內文獻,有報道稱前列地爾通過改善肝臟血流及微循環(huán)達到改善肝功能的目的[3~4],對化療相關肝功能損害療效確切[5]。筆者認為化療患者藥物性肝損害中醫(yī)病機為化療藥物致中焦氣機逆亂,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血生成不足,則肝臟無氣血以榮養(yǎng),導致肝功能異常。有報道附子及附子理中湯治療慢性肝炎脾陽虛患者有良好療效[6,7]。筆者曾以附子理中湯治療化療消化道反應,療效顯著[8],觀察到化療后患者中醫(yī)辨證均為脾胃虛寒、寒濕內盛,故治療應從激發(fā)中焦及全身陽氣入手,以溫陽散寒、健脾益氣之附子理中湯治療,方中熟附子通行十二經脈,激發(fā)元氣,蕩滌經絡中寒濕,黨參補中益氣,炒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干姜去脾胃寒邪,助脾胃陽氣,炙甘草補脾益氣,又能緩和附子、干姜之熱,諸藥合用,如“麗日當空,陰霾自散”,寒濕得以祛除,脾胃功能得以恢復,氣血生化有源,則肝血充足,肝氣自然條達,肝功能得以恢復正常。另外,試驗研究表明附子、黨參能促進肝細胞氧化過程,增強其解毒代謝能力,有利于乳酸糖異生作用。干姜有抗炎、鎮(zhèn)痛、促進消化系統(tǒng)功能作用,甘草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白術有強壯、利尿、抗血凝作用,并能保護肝臟。故附子理中湯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傷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孫燕.內科腫瘤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95.
2 周江敏.藥物性肝病的病因和臨床表現[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0,11(23):64.
3 童巧霞,蔡淑清.前列地爾治療重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合并肝腎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3,13(1):13-14.
4 孫為民,王培民.前列地爾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藥事,2004,18(9):569-572.
5 仲愛生,沈波,包建東.前列地爾治療化療相關肝功能損害20 例療效分析[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6,19(1):49-50.
6 趙春,駱群.附子理中湯加減治療慢性重型肝炎脾陽虛患者23 例[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1):46-47.
7 蔡行平.以淡附子為主治療慢性乙型肝炎35 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2,18(1):30.
8 劉秋琳,馬秋霞.附子理中湯治療化療消化道反應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09,3(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