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煒
師:寫游記如何安排“順序”呢?
生:我認為要按一定的游覽順序?qū)懬逵斡[的過程。
生:我覺得動筆時要注意詳略得當(dāng),不記“流水賬”。
師:是的,我們在游覽、參觀中往往看到的東西是很多的,聽到的事情也不少,是不是都要記下來寫到文章里去呢?不。什么都寫,結(jié)果什么也寫不好。寫游記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記“流水賬”。
生:常見的“順序”有哪些呢?
師:第一種,就是以自己的行蹤為序。也就是常說的移步換景,即隨著作者立足點的移動,觀察的對象或者同一對象觀察的角度、距離也在不斷變化。
生:立足的某一點,就是“固定觀察點”了。我們可以按遠近高低的順序描寫景物。也就是常說的定點換景,即看同一景物,以作者的立足點或方位作為固定點,隨著觀察視線的移動,或俯視、或仰視、或遠眺、或近看,然后把觀察的景物按照遠近高低的順序依次進行描寫。這種方法可以使讀者明確把握作者觀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讀者從作者的觀察點出發(fā),逐一再現(xiàn)景物,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如周密的《觀潮》一文,作者固定不變的觀察點是“海塘大堤上”。觀察到的錢塘江大潮這一景觀是:先“看不出有什么變化”;接著是遠遠地看到“東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一條白線”,不一會兒,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開進,浩浩蕩蕩。”;最后,浪潮奔騰西去,“余波還漫天卷地地涌來”。這些描寫,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觀察點上,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
生:我按時間先后順序?qū)懸残小H鐚憽度粘觥肪蛻?yīng)按“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的順序觀察和描寫。再如寫《我第一次見到大海》應(yīng)按“黎明”“太陽升出海面”“太陽由紅變亮”“太陽升到半空以后”的時間順序來觀察和描寫。
師:對,不論怎么寫,都要“篩選”。想不記成“流水賬”,就要認真地選擇材料。下筆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緒,想一想本次游覽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確立一個中心,然后決定:哪些內(nèi)容詳寫,哪些內(nèi)容略寫,哪些內(nèi)容不寫。題材的取舍,當(dāng)然首先要選新穎有趣的內(nèi)容,更要選有個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別是那些人文資料,不僅能使你的文章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而且讀起來更有文化內(nèi)涵,從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會價值。重要的留下,不重要的舍去。重點內(nèi)容寫詳細,非重點內(nèi)容記簡略。有取有舍,有詳有略,脈絡(luò)非常清楚,重點突出,才能給讀者留下較深的印象。
生:可見,游記不是記“流水賬”,詳略分明,講究“有序”才能吸引人。
【微博】
理睬理財:我認為寫游記跟寫其他形式的記敘文一樣,條理清楚十分重要。只要按自己游覽路線的先后順序?qū)懀赛c明游覽點的名稱,又說明它們的空間位置,就能有條不紊了。
郭老師回復(fù)理睬理財: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后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可以景物的組織關(guān)系、方位關(guān)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建議同學(xué)們初學(xué)寫游記時,務(wù)必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yǎng)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xí)慣。
有沒有謊言回復(fù)郭老師:是的,比如《記金華雙龍洞》就是這樣的一篇游記。文章一開始先點明了作者從浙江金華出發(fā),去游北山的“雙龍洞”;接著寫沿途的見聞,描寫了一路的艷麗山景;再接下去寫進入了“外洞”,又乘船鉆進了“孔隙”;出了“孔隙”,“內(nèi)洞”便出現(xiàn)在眼前;在洞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最后出了洞。
郭老師回復(fù)有沒有謊言:對!游覽的順序就是文章的順序。當(dāng)然,要適當(dāng)?shù)丶庸ふ硪幌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