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華
自體血液回輸在體外循環(huán)(CPB)心臟手術中應用價值分析
李靜華
目的 為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患者行自體血液回輸,并評價其應用價值。方法 擇取于2013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間行心臟手術的60例患者,按照對CPB管道中余血的不同處理方法進行分組:行自體血液回輸的30例患者歸入研究組,余血被丟棄并行異體RBC輸血的30例患者歸入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具體預后情況。結果 對照組輸注的異體RBC要多于研究組,P<0.05,統(tǒng)計學有差異;但兩組在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上卻較為相近,P>0.05,統(tǒng)計學無差異。結論 自體血液回輸可以有效減少異體RBC的輸注量,避免機體出現不良反應。
心臟手術;體外循環(huán);自體血液回輸;術后不良事件;異體RBC
臨床醫(yī)學的不斷進步使得外科學出現了飛躍式的發(fā)展,隨之而來的便是臨床用血矛盾。據相關調查所屬,美國的年用血量接近12.0*107U,而我國則達到了15.0*107U[1]。巨大的用血量一方面反映出我國外科學的發(fā)達,一方面也為患者帶來了許多不良后果,如溶血反應、輸血相關的臟器損傷、乙肝和艾滋病等血源性傳染病等[2]。本文試對自體血液回輸于心臟手術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如下探討。
1.1 一般資料 擇取于2013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間行心臟手術的6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最小為30歲,最大為80歲,平均(55.05±12.39)歲。手術類型分布:3例為升動脈弓置換手術、27例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19例為主動脈瓣及二尖瓣的聯合置換手術、11例為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按照對CPB管道中余血的不同處理方法進行分組:行自體血液回輸的30例患者歸入研究組,余血被丟棄并行異體RBC輸血的30例患者歸入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以及手術類型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行統(tǒng)計學對比。
1.2 方法 為兩組患者根據其疾病類型進行相應的心臟手術,對手術過程中于非肝素化期間產生的各創(chuàng)面出血與縱膈出血進行不同處理。其中,研究組在對管道內余血進行抗凝處理之后,將其回收至自體回輸機內。對照組則將管道內的余血全部丟棄。
若使用魚精蛋白對肝素進行拮抗之后HB水平依然低于80.0g/L,要為對照組患者輸注異體RBC,為研究組患者先行輸入自體RBC,無效再輸入異體RBC。若患者于術后發(fā)生異常出血,則按其輕重程度采取不同處理方案,對輕度異?;颊呤紫扰袛嗍欠駷橥饪圃虺鲅?,若是,則再次行開胸手術以止血;對重度異常者,若為非外科原因的出血,則要為患者使用魚精蛋白或進行PLT、FIB的相應的低凝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照組的異體RBC輸入量、研究組在自體RBC和異體RBC上的輸入量以及兩組患者的術后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均為本研究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參與實驗研究的患者,其臨床所得相關數據均行軟件包——SPSS17.0加以檢驗。計數資料采?。╪,%)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檢驗。計量資料行(±s)表示,并進行t值檢驗。兩組實驗所得數據,經統(tǒng)計計算為P<0.05,則表明分組效果具有明顯差異。
2.1 圍術期輸血量 研究組在圍術期的自體RBC輸入量為(2.38±0.11)U,對照組無自體RBC輸入,即0.00U,對比鮮明,t=118. 51,P=0.00<0.05,統(tǒng)計學有差異;研究組在圍術期的異體RBC輸入量為(0.86±1.10)U,對照組異體RBC輸入量則為(3.17±2.43)U,對比鮮明,t=4.74,P=0.00<0.05,統(tǒng)計學有差異。
2.2 術后出血 研究組有7例(23.33%)發(fā)生術后出血,對照組則有5例(16.67%)發(fā)生術后出血,對比顯著,X2=0.42,P=0.52>0.05,統(tǒng)計學無差異。
CPB手術是一種可能誘發(fā)患者出現急性貧血的手術,若患者貧血狀況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緩解,將有可能在術后使患者誘發(fā)腎損傷或腦卒中,部分患者甚至因此而死亡[3]。為了預防不良事件的出現,必須對圍術期貧血進行及時處理。
臨床通常為患者輸注血站中的血液,其血液均為異體血液,患者若大量輸入,即使血型相同也有可能造成溶血等不良反應,部分患者會在術后發(fā)生嚴重的出血問題[4]。為了緩解緊張的血液供求,也為了預防術后不良事件的出現,臨床開始使用血液回輸機為患者輸注來自自體的縱膈出血與各創(chuàng)面出血,在對PLT及凝血因子進行相應清除操作后返回患者機體內[5]。而本文中的研究組患者便采用了這樣的措施,其自體RBC與異體RBC輸入量見結果2.1。這樣做既可以有效利用起將被丟棄的余血,也能避免外來血液造成的機體排異反應,使患者免于罹患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傳染病。
而在術后出血的預防上,兩種處理方法的效果是相近的,且研究組的出血率要稍高于對照組,這是因為回輸的自體RBC中殘留有有一定量的肝素,使用血液回輸機進行回收時對血液內部的PLT進行了清除,故回輸至體內的血液缺少凝血因子[6]。鑒于其未增加開胸率,也未明顯影響PLT功能,在臨床上依然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450053河南省鄭州市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心外科
對于CPB心臟手術而言,圍術期輸血是預防術后不良事件的關鍵。自體血液回輸既可以有效利用自體RBC,還可以有效避免異體RBC給患者機體帶來的刺激,對術后不良事件有顯著的預防效果,故臨床可酌情使用。
[1]謝屹紅,沈社良,鄭嘉寅,等.自體血液回輸用于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性價比[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1):9-11.
[2]任杰平,劉國蓮,羅燕平,等.血液回輸機在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5,28(4):49-50.
[3]黃欽,芶大明.體外循環(huán)中高危風險出血患者多模式血液保護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6):83-86.
[4]高順利.體外循環(huán)心內直視手術中血液保護的研究進展[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15(7):1122-1125.
[5]梁友君,林麗珠,范海鷗.血液回收機在心臟手術中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9):5973-5975.
[6]黎勁,梁志東,韋柳紅.心臟手術自體輸血4例[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3,26(4):580-581.
R65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