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摘要:課堂教學是我國目前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之際,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的以素質教育為主體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理念,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應用心理學,促使師生情感融洽,使教學雙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學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學生處在“心理防互”狀態(tài),口不敢言,手不敢動,惴惴不安,甚至反抗對立,學習效果肯定不理想。
關鍵字:合作學習中的心理學;教師評價中的心理學;教師提問中的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5-0247-02
課堂教學是我國目前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之際,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以素質教育為主體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理念,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入有效教學理念,是順應新課程改革關于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發(fā)展的全面性和學生素質發(fā)展的差異性目標的有效渠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動腦筋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心理學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并利用這些規(guī)律來指導教育、教學及自身的發(fā)展,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中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心理學也有利于師生情感融洽,教學雙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學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學生處在“心理防互”之中,口不敢言,手不敢動,惴惴不安,甚至反抗對立,其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利用心理學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呢?
一、合作學習中的心理學
在現代教學論中,交流與合作是新課標倡導的“主旋律”,而有效的合作學習處處離不開心理學的研究。
1.營造氛圍,激勵競爭、激發(fā)合作學習的興趣。為了激發(fā)合作學習的興趣及動力,教師可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比如評比“優(yōu)秀小組”,每課各組輪流推出“小組代表發(fā)言人”的形式,這樣的舉動,有利于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2.要做好小組組織工作,優(yōu)化組織結構。小組成員的構成既要考慮到他們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如心理不相容的學生不能強行安排在一個組,小組成員在性別、成績、能力等方面要有互補性。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組內成員要有具體明確的分工,但分工形式可以由小組內成員決定,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小組成員間座位以面對面或相鄰形式為好。這樣更有利于互相學習、討論,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教師評價中的心理學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評價應有利于學生應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評價應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信心的提高。高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心理尚未成熟、情緒變化很大、可塑性很強的少男少女,因此評價不應拘于一種形式,應該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發(fā)生的情況而異,教師應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造性地評價學生。在學生看來,教師似乎有一種內隱的魔力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達到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境界。教師評價還應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性別;個性心理;智力水平和知識結構;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包括家庭和社會)和當時心境;學生已達到的行為水平等。此外教師評價必須端正目的,出于公正之心。如某些教師喜歡用老印象看學生,抱有較深的成見和偏見,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暈輪效應”;這就只能引起學生的對抗情緒、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學生的行為就會偏離健康的航道,滑向病態(tài)甚至邪惡的深淵。古人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師若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就會對自己的評價充滿自信,也樂意不斷地探索評價的途徑和方法,使自己的評價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三、教師提問中的心理學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活動形式之一,課堂提問的目的是促使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要求,誘發(fā)了探究性的行為,教師如何進行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呢?首先,建立安全、寬松的班級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在心理上感覺安全、寬松的環(huán)境氛圍下,個體更傾向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學生越來越在意外在標準對其的評價;在這種情境下,學生們更加擔心說出個人看法后會帶來潛在的不良后果(如丟面子、受到嘲笑與批評等),所以更不勇于、也不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運用“皮格馬列翁”效應,實施激勵教育,讓自己的期望促使學生產生自信心,在提問時經常使用“我相信你”、“你沒問題的”等語言表達對學生的期望,使學生受到鼓勵;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安全的學校、班級心理氛圍,以增強學生的情緒安全感,提高其參與意識。其次,以同樣的期待、同樣的難度、同樣的數量面向全體學生提問,對某些學生降低提問要求可能是因材施教,可有時卻未能達到目的。因為這些學生可能會因為意識到教師對自己提出了容易的問題,進一步確認自己的不良處境,從而更為消極地對待自己和學習。因此,教師提問時要堅持以同樣的期待、同樣的難度、同樣的數量面對所有的學生。盡管在開始時會比較難,因為某些學生可能的確回答不出,但只有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確認他們都能回答出問題,才能最好地引出學生最高的可能表現,促進學生的最優(yōu)發(fā)展。最后,要根據問題的性質留給學生適當的考慮時間。研究表明,當教師把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加到3~5秒時,課堂就會出現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做出更多以證據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增強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于思維游蕩狀態(tài)中,即已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后的等待時間。而應對“我不知道”的回答時可以適當改變原有問題的措辭,這樣既沒有立即降低問題的難度,保證了對全體學生高標準的要求,而且也能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促使其認真思考該問題,也可以先降低試題難度再逐步提升回到原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及時追問補充讓學生感到老師重視他的回答進展,這樣來達到尊重學生、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提問與有效傾聽。endprint
四、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的心理學
布置并指導學生完成適當的作業(yè)是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苯處煱才抛鳂I(yè)時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把作業(yè)與生活聯系起來,向身邊的相關領域做適當的延伸,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且更要有利于學生學活學好,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滿足學生發(fā)現探索者的心理,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作業(yè)檢查方式。(1)上交批改變?yōu)槊媾?。這樣更有針對性,也更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認可或否定。(2)課堂、課間抽查變?yōu)檎n堂展示,即給學生一定的動力又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3)互查變承包式檢查。這里不是每個班那些學習好的同學來查,而是以此為動力爭取那些學習積極性差的學生。要知道誰面對老師如此的信任都是非常榮耀的。
五、多媒體利用中的心理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屬于現代教育的范疇,借助媒體的傳送,生物學中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了。學生借助媒體的幫助,對所學知識看得見、摸得著,更加激發(fā)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然而人接受知識是通過聽覺、視覺、嗅覺等感覺器官進入大腦的記憶系統(tǒng),各感官對于生物學的學習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圖像記憶,多媒體在視覺上、聽覺上更加提高了學生的專注。有專家說:注意是心靈的門戶,意識中的一切都是要經過它才能進行的;注意是保證學習的必要條件。而年復一年的課件,或是一天內相連幾節(jié)課的課件使用,學生們心理、生理上都會出現不適,開始頭昏眼花,更別說注意力了。如:課件的使用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學生此時注意力會開始松懈,視覺開始疲勞。一頁課件的內容不應超過2處,學生無法找到重點。課件不宜在溫度高于25度下使用,容易引起視覺、聽覺眩暈。一節(jié)課只用課件忽略了觸覺、嗅覺等其他感官在學習中的作用。語文閱讀課后生物課不用文字過多的課件,多用圖形動畫類課件。下午第一節(jié)課尤其是夏季,切記勿用幻燈片教學,競賽式的習題課更有利于實效性。總之,用好多媒體就要善于分析多媒體下學生實際心理情況,不要“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六、教師表情中的心理學
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顯示,是人的內心世界最靈敏、最復雜、最準確、最微妙的“晴雨表”。馬卡連柯曾說過: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教師的表情可能把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十分微妙、復雜、深刻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比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滿陽光,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這樣,學生就更能積極配合,投入學習,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很好提高?!伴_朗”、“信任”、“期待”的目光會給學生巨大的力量。
從心理學角度展開教學細節(jié)的研究,是挖掘教育的人性化,也只有人性化的教育才能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健康手段,讓我們先走進學生的內心,為他們量身訂造適合他們的教育吧!
參考文獻:
[1]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章龍珠.數學作業(yè)設計有效性初探[J].數理化學習綜合版,2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