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烈
(寧夏彭陽縣第一小學,寧夏 彭陽 756500)
轉變觀念以生為本 營造和諧實現(xiàn)高效
李世烈
(寧夏彭陽縣第一小學,寧夏 彭陽 756500)
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作為一名長期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始終要把握好語文課堂這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和教師的精彩引導與評價貫穿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做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如此的語文教學才是我們教者索引剛提倡的高效課堂。本人結合自己一年來的語文課堂教學成效,談談自己及同仁們平時累積的對于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點滴體會,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有所收益。
以生為本;和諧;高效
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大,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上過分的追求活躍而忽視基礎知識,從表面上看課堂十分活躍,但缺乏基礎知識的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基石,沒有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就失去了意義;課堂教學的庸俗性,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上過分的強調個性而忽視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回答加大表揚,沒有否定之詞,評價過于庸俗化,這樣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對學習永遠處于驕傲狀態(tài),過分滿足于現(xiàn)狀;課堂教學的狹窄性,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上過分的重視討論而忽視背誦積累,從而導致課堂上語文素質的提高,學生的語感也得不到培養(yǎng);課堂教學的低層性,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上過分的規(guī)定模式而缺乏開拓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全是“醬油”,沒有“味精”。這種定勢教學方式,必然會扼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結合上述目前的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現(xiàn)狀,我們不難看出,打造出高效率、高質量的語文課堂并不容易。就目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語文課堂教學仍然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打軍,這就嚴重影響了高效課堂的形成,高效課堂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挑戰(zhàn),是“以人為本”發(fā)展理念的體現(xiàn),是對教育規(guī)律的正確詮釋。然而,打造高效課堂需要一些途徑和方法來實施,以下就是筆者初步探尋的一些途徑和方法。
(一)轉變傳統(tǒng)觀念,以生為本。傳統(tǒng)的課堂指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其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進行得死板、被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日益顯現(xiàn)其落后性?!?如此看來,教師就不重要了嗎?非也。教師也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即主導地位。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這就會形成一種和諧健康的課堂師生關系。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講的其實就是這個主導和主體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放下自己的權威,少講解,多引導,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觀念轉變了,課堂也將會轉變,這也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二)營造和諧課堂,全員參與。觀念轉變后,就要轉入課堂實戰(zhàn)了。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才算是和諧的呢?全員參與,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凸顯其主體性的地位,而教師也要鼓勵、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引導學生發(fā)揮其最大的能動。
1.激發(fā)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王崧舟老師曾經(jīng)講授過的《地球只有一個》一課中,上課伊始,王老師以美國《時代周刊》中的封面人物開場,簡單的回顧幾個封面人物之后,引出了封面上的另一個“人物”——地球,“吃驚嗎,為什么?”“《時代周刊》是不是搞錯了,想知道嗎?真的?答案就在這篇文章里?!苯處熞粋€一個的問句,吊足學生胃口,讓學生迫不及待得想要讀課文。當然利用學生“閱讀期待”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動腦筋,有的放矢,做到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融入課堂。
2.激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愈大、學習效果也愈好。所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有成效地進行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只要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非常的到位,“激勵學生—牽引學生—鼓勵學生”,一步一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種課堂的高效可想而知。
3.善于評價,重視學生的課堂生成。教師除了“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外,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闭n堂生成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又生成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所以必須重視課堂生成,因為這些生成可以說是課堂的閃光點,是學生頓悟出的一些自己的獨特看法和理解。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能通過鼓勵性的評價巧妙利用這些生成正確引導學生,使這些生成變化為一種難能可貴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的空間,提升教學中的熱點。
全員參與,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備課更備學生,課堂中少講多引導,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動學習,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指導學生多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笔紫?,作為引導者,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年齡以及知識面的寬窄向學生推薦合理的書目,如一年級學生就應該推薦他們讀一些帶拼音的作品以及作一些彩繪兒歌童謠和簡單的古詩;而五六年級的學生,就可為其多推薦一些故事性強的兒童文學作品。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大量的閱讀,甚至是海量的閱讀。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增長自己的體驗、提升自己的心智、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養(yǎng)成自己的習慣??芍^是,一舉多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課堂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闭n標中的要求,其實也是打造高效課堂要求。但是,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往往是危機四伏:學生的地位不清、教師過分的講解分析、語文教材的單調滯后、教師的職業(yè)素質亟待提升等等。解決這些問題,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高效課堂,教師務必要跳出“內(nèi)容分析式”語文課堂的藩籬,將學生放在首位、放在主體,明確課堂教學內(nèi)容,把握好引領者的身份,讓學生在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中自由馳騁。
參考書目: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周一貫:《皈依“自然”:語文課堂生態(tài)的修復》。
[3]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G622
A
1671-864X(2015)12-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