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翔
(南澗縣南澗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南澗 675700)
南澗鎮(zhèn)燈盞花豐產(chǎn)栽培技術
鄭如翔
(南澗縣南澗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南澗 675700)
燈盞花為菊科植物,全名“燈盞細辛”,自然生長于海拔1200~3500 m的山坡、草地、林地。南澗鎮(zhèn)地處南澗縣東北部,四面環(huán)山,交通發(fā)達,地處山區(qū)、半山區(qū)。壩區(qū)海拔1380 m,年平均氣溫18.9℃,年降雨量840 mm,土壤多屬紅壤土。南澗鎮(zhèn)的土壤和氣候很適合燈盞花的生長,一年四季均可種植。2013年開始南澗鎮(zhèn)引進燈盞花進行規(guī)?;N植,所生產(chǎn)的燈盞花生物產(chǎn)量高(突出表現(xiàn)在植株生長茂盛和燈盞花素含量高),因此產(chǎn)品遠銷國內(nèi)各大、中城市和中國香港、日本等地區(qū)和國家,深受消費者好評。南澗鎮(zhèn)現(xiàn)已建成一個年加工量達4 000 t的鮮草加工廠,主要供給藥企制藥。
通過一年多來在南澗鎮(zhèn)對燈盞花的實驗、示范、推廣,得出以下結論:南澗鎮(zhèn)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燈盞花,每年可收割4~5茬,比種植糧食多3~4茬,每茬平均單產(chǎn)15~18 t/hm2,每茬產(chǎn)值在6萬元/hm2左右,每年比種植糧食的產(chǎn)值增15~18萬元/hm2,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值得自然條件相似的地方研究推廣。
一年多來筆者所在單位對燈盞花進行了實驗、示范、研究,反復改進其栽培技術,為燈盞花的增產(chǎn)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將技術操作要點總結如下:
種子必須選用當年新繁殖的種子,新種子發(fā)芽率高且出苗均勻健壯,隔年種子發(fā)芽率極低,不宜使用。種植前需做發(fā)芽試驗,發(fā)芽率低于40%不宜做種使用,選擇適宜當?shù)乜共∠x害的良種:種子外觀呈白色透明狀,以銷售燈盞花鮮草為栽培目的。播種前用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在30℃左右溫水中浸種4~5 h,撈出晾干備用。
地塊應選擇交通方便向陽、地勢平緩、排灌條件好且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忌連作或海拔過高陰冷的地塊。及時清除田間石塊、枯枝雜草,因燈盞花根系集中分布在地下10 cm左右的土層中,故對整地有一定要求,整地時要深翻20 cm左右。要求土細、溝直,冬播墑面要做成高埂低墑,以便澆水保濕,墑面寬1.0 m,墑間溝寬40 cm,深20 cm;夏播墑面做成幫瓦型,中間略高1~2 cm,防止墑面積水造成根腐、莖基腐、菌核病等病害發(fā)生。
適時播種(夏播):4-5月底前播種,燈盞花生長期為240 d左右,總產(chǎn)量在60~75 t/hm2,從播種到第1次收割120 d左右,產(chǎn)量在7 500~12 000 kg/hm2,第2次在40~50 d,第3次、第4次間隔時間同第2次,每次產(chǎn)量15~18 t/hm2左右。夏播田間管理要注重排水;冬播要在遮陽網(wǎng)上加蓋薄膜,防寒保濕。網(wǎng)、膜要離墑面5~10 cm,防止燒苗。
播種量6~7.5 kg/hm2,移栽株、行距12~15 cm,栽植密度27~33萬塘/hm2為宜,每塘栽3~4苗。播種澆透水后及時蓋上遮陽網(wǎng),網(wǎng)上再覆蓋上一層薄松毛;移栽田栽后澆定根水,蓋上遮陽網(wǎng)。
燈盞花幼苗長勢細弱,怕旱、怕澇、怕曬,播種后要澆夠第1次水,澆水一定要用噴壺澆施,要求澆濕、澆足,15 cm土壤保持濕潤,促使種子與土壤充分嵌合,10 d左右苗齊、苗全,此時要及時拔除田間雜草,以免造成草荒、死苗。在燈盞花長至2~3 cm時,蹲苗控水至墑面發(fā)白,促進根系發(fā)達,葉面健壯,增強抗逆性,促進中后期苗生長健壯。苗長至20 cm左右時及時疏花,燈盞花花期較長(3-10月)、消耗養(yǎng)分較多,非留種田要及時剪除花枝防止大量養(yǎng)分消耗,以利植株生長,雨季要及時清理邊溝和種植溝,防止積水爛根、爛苗;收割后的管理:燈盞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內(nèi)可多次采收,收割后要曬1~2 d讓傷口自然愈合,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霧,以殺除田間及植株病菌。10 d后澆透水1次,蓋上遮陽網(wǎng)促進新苗生長。
科學追肥:一般在苗長至4葉左右(播后30 d),澆施硫酸鉀復合肥(15∶15∶15),第1次用量為75 kg/ hm2,間隔7 d左右第2次澆施同樣的復合肥105 kg/ hm2,第3次隔10 d再澆施同樣的復合肥150 kg/hm2加尿素15 kg/hm2,每次施肥后澆透水,使化肥全部入土,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防止燒苗。
5.1 霜霉病、灰霉病
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00 g兌水50 kg進行噴霧防治。
5.2 根腐病、莖基腐病和菌核病
這3種病在燈盞花收割前20 d左右對產(chǎn)量構成嚴重威脅,甚至滅產(chǎn),此時要控制肥水;防治可用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或50%乙稀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 g兌水50 kg進行噴霧防治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50 g兌水50 kg噴霧。
5.3 燈盞花主要的蟲害
菜青蟲、甜菜夜蛾、螻蛄、粘螺螄(蝸牛)、地老虎等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劑1 000倍液+6%阿維菌素微乳劑225 mL/hm2于低齡幼蟲期均勻噴霧防治;
粘螺螄(蝸牛)是苗期最大危害性害蟲,一夜間可吃光所有小苗,防治可用蝸克星在墑面3~5 m2范圍放一小堆。
以上病蟲害每隔7~10 d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3次,藥劑交替使用,以免產(chǎn)生抗藥性。
直播田播種后120 d左右待葉長至20 cm左右可收獲,移栽田栽后50 d左右每叢都長出花莖時收獲。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