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時民
明代吳承恩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講述的是唐朝法師西天取經(jīng)故事,表達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shù)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gòu)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游記》藝術(shù)宮殿?!段饔斡洝凡粌H內(nèi)容生動,藝術(shù)奇特,而且還巧妙地利用醫(yī)藥學進行敘事。
可能君不知,吳承恩《西游記》中妙趣橫生的醫(yī)藥故事,多來自于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在文字、地名、人名等方面略作調(diào)整。
翻開《西游記》,我們可以看到,在第六十八回里,孫悟空在朱紫國為國王診病時說,國王“如果不敢見我,我可以‘懸線診脈”;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李時珍入宮給皇室和貴族看病,因不能直接切脈,只能用根絲線拴在病者手腕處診脈,叫“絲線診脈”。
《西游記》第二十四回中寫道:“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蹦怯^里出“異寶”,“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故八戒、悟空“偷幾個嘗新”;而李時珍為了編寫中藥巨著《本草綱目》,帶著弟子龐憲到各地名山大川采集中藥。一天,他們來到太和山下,聽說山上有吃了長生不老的“仙果”,就想弄清“仙果”究竟是何物及其藥用功效,于是在山下找了客棧住下。因?qū)倩始医?,仙果是皇家的御用之品,李時珍進不去,為解開“仙果”之謎,李時珍不得不冒險在夜深人靜之時采摘了幾枚“仙果”和幾片樹葉。經(jīng)品嘗研究,得知它只不過是一種榆樹果實的變種,名叫榔梅,其藥用功效與梅子差不多。李時珍后來在《本草綱目》第二十九卷五果類中寫道:“榔梅出均州太和山,杏形桃核。氣味甘酸平,無毒,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氣,消酒?!?/p>
那么,吳承恩是小說家,李時珍為醫(yī)藥學家,兩個不同的行當,怎么會“扯”在一起的呢?原來,兩人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交往。
在明隆慶六年(1572)秋,李時珍辭去太醫(yī)院院判之職回鄉(xiāng)著《本草綱目》,荊王為其擺酒接風,年長李時珍十八歲的吳承恩亦在席上作陪。李時珍見吳承恩身弱體衰,便以其家酒配方相贈,這種酒系用三十二種藥材配七成陳年谷酒泡制而成,有多重效用,并調(diào)配了這種酒送給了吳承恩。因此,以后兩人成了好朋友。
由于《西游記》和《本草綱目》都成書于作者的晚年,他們經(jīng)常一起爬山,互相探討問題,所以吳承恩從李時珍那里學到了很多醫(yī)藥學知識,再加上古代文人大都兼習醫(yī)理,文醫(yī)相通,讓吳承恩在創(chuàng)作《西游記》過程中納入了很多醫(yī)藥學元素。
木實曰果,草實曰蓏。熟則可食,干則可脯。豐儉可以濟時,疾苦可以備藥。輔助粒食,以養(yǎng)民生。故《素問》云:五果為助。五果者,以五味、五色應五臟,李、杏、桃、栗、棗是矣。占書欲知五谷之收否,但看五果之盛衰。(《本草綱目·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