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一
(包頭醫(yī)學院體育部 內蒙古包頭 014040)
教育資源是人類社會資源之一。教育資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動和教育歷史以來,在長期的文明進化和教育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積累的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教育技能、教育資產、教育費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設施以及教育領域內外人際關系的總和。教育資源具有公益性、產業(yè)性、理想性、繼承性、差異性、流動性6大特性。在當前不斷推進的教育改革中,教育資源在現(xiàn)有的教育結構和教育體制下是必然有漏洞的,因此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避免體育教育資源的浪費對推進我國體育教育、完善體育教育體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籃球教育作為我國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初中的體育課程中一直貫穿到大學的體育課程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教育延續(xù),但換個角度更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相同的技術動作的重復教學,時常出現(xiàn)在體育課程當中。因此很有必要找出這種不必要的教育資源浪費,來提高教學水平。文章通過對包頭市第六中學的籃球教程以及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教學內容與包頭醫(yī)學院的籃球教程以及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教學內容進行對比,研究其中的宏觀教學的傳遞性與繼承發(fā)展性,由比較得出其二者之間的差異,分析差異存在的愿意及是否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是否在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上的重復率過大,以及二者間的繼承發(fā)展學生能力的情況。避免孤立地看待高中和大學的籃球教程,加強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更好、更高效地開展籃球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術與知識。
文章以包頭市第六中學的籃球教程和包頭醫(yī)學院籃球教程的差異為研究對象。包頭六中,是一所辦學特色鮮明的完全中學,一直以籃球項目突出聞名,多次代表包頭市參加比賽。
(1)文獻資料法:查閱和搜集籃球教程,各學校的籃球教案等與本文研究相關資料,并為該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根據(jù)問卷設計的相關理論,設計調查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8份,有效問卷109份。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所調查、訪問收集到的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相應的百分比。
文章對包頭六中與包頭醫(yī)學院的籃球教程進行了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籃球技術科課時及內容、戰(zhàn)術課課時及內容、理論課課時及內容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分析,以求更加全面地分析兩個不同層次的學校的籃球教程具有繼承性和流動性的同時存在著教育資源的浪費問題。
2.1.1 對籃球教學目標對比
通過對高中籃球教學目標和大學體育籃球目標的對比可以看出,不同層次的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是截然不同的,大學體育籃球教學目標更突出教學的專業(yè)性、教學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高中體育籃球教學目標更突出是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其次才是體育技能、知識的掌握,從整體上看那大學體育教程與高中體育教程在教學目標上存在著一定的傳遞性和繼承性。
2.1.2 對籃球教學任務對比
通過對兩個學校的籃球課教學任務的對比,包頭醫(yī)學院的籃球教學任務更強調籃球知識技能的掌握與運用,更注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健康,包頭六中的籃球教學任務更強調對基本、簡單籃球技能的學習,要求以“會”為主。從教學任務的難易水平以及對學生的要求上來看,包頭醫(yī)學院的教學任務要高于包頭六中,因此兩者具有繼承性和傳遞性。
2.2.1 技術課時及教學內容統(tǒng)計對比
通過高中籃球技術課課時統(tǒng)計和大學籃球技術課課時統(tǒng)計,大學籃球課總課時中技術課占22學時。高中籃球課總課時中技術課占18課時。從技術課的教學課時分配來看,高中和大學的籃球技術課占比前三位的都是是投籃技術、傳接球技術和運球技術,從技術課時來看,大學籃球課中投籃技術課時所占全技術課時中的7課時。高中投籃技術課為3課時。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與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側重點不同有關。
除此之外,從技術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高中技術課中對防守與搶籃板球技術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課時安排,但是從大學的技術課數(shù)據(jù)統(tǒng)來看,防守與搶籃板球技術課分別為2學時,這與高中的體育課時數(shù)少于大學體育課時數(shù)有很大的關系,也說明了大學的籃球教學中的技術教學更加全面。但是除了投籃和運球兩項技術在高中和大學兩個教育階段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以外,移動、傳接球、持球突破技術的的課時安排變化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從籃球教程的角度來分析這些籃球技術的教學內容相同,課時安排沒有太多變化容易給學生造成學習上的疲勞感,并造成教育內容的重復與教育資源的浪費。在7項技術教學內容中有3項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類似及相同,相同率為42%。這么高的相同率不得不說其中存在著極大的教育資源的浪費,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重復的學習相同內容,難免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適當?shù)闹貜吐适菍W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技能的再復習與鞏固,但過高的相同及重復率造成的不僅是學生心理上的倦怠,更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2.2.2 戰(zhàn)術課時及教學內容統(tǒng)計對比
從戰(zhàn)術課時比較可以看出:大學戰(zhàn)術課為7課時,占籃球課時的19%;高中籃球戰(zhàn)術教學課時為4課時,占高中籃球總課時的15%。大學的籃球戰(zhàn)術課時要多于高中籃球戰(zhàn)術課時3課時,但兩者占總課時的百分比差距不大,這與高中籃球課總課時安排少于大學籃球課總課時有一定關系。再從戰(zhàn)術課時的分配上來看,教學內容完全相同,都為關門配合、突分配和、傳切配合、掩護配合4個教學內容,但是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以看出大學戰(zhàn)術更傾向于關門配合與突分配和,而高中對4種戰(zhàn)術配合的課時安排更加均勻,沒有側重。這種情況可能與高中與大學的教育傳遞性有關,學生在高中學習了4種基本的戰(zhàn)術配合后,到了大學則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和運用其中的一兩個戰(zhàn)術。
但是從側重性上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得出突分配合與關門配合只比高中增加了1學時。因此,大學的籃球教程中的戰(zhàn)術教學應當增加側重比例。從戰(zhàn)術教學內容上來看,不難看出,高中和大學的戰(zhàn)術教學除了課時的安排上大學籃球有所增加,教學的內容卻沒有變化,因此也導致了大學在面對一些高中已學過的教學內容面前,不知是應當屬于新授課還是復習課,而學生在面對這些已經在高中學過的運動技能面前往往容易產生學習疲勞,失去對籃球的興趣。因此可以分析得出在籃球教程中,戰(zhàn)術教學課時百分比及教學內容高中和大學的差異并不明顯,同樣存在著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
(1)包頭市第六中學籃球與包頭醫(yī)學院籃球教程的教學大綱、教學任務具有傳遞性和流動性的特點。
(2)包頭市第六中學籃球與包頭醫(yī)學院籃球在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方面存在著教育資源的浪費。
(3)包頭市第六中學籃球與包頭醫(yī)學院籃球的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等方面缺乏側重。
(4)經過對兩校的籃球教程的研究對比發(fā)現(xiàn),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存在著學習內容與計劃的界限劃分不清,因此應當在傳遞性和流動性方面以及內容的劃分方面做出進一步具體的劃分,明確出已學過的籃球內容和未學過的籃球內容,以便于籃球課程在高中和大學的整體授課體系中有更加明確的劃分。
(5)籃球課程在較長的教學持續(xù)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不同級別教程銜接的漏洞,造成教育教學的過于重復與教育缺失。因此為了避免教學計劃及課時安排與教學內容編排的盲目性,適當?shù)亓私饨虒W安排是十分有必要的。
(6)應該更加明確貫穿于高中和大學的籃球課程的側重點,使學生在長期的籃球課程中能夠逐步提高籃球技能和身體素質,最終達到終身體育的理念的完全踐行。
[1]廖熙碧.籃球專項選修課個性化教學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5):87-89.
[2]許書琦,戴紅燕.吉林省五所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1531-1533.
[3]郭英,許硯田.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10-112.
[4]劉貴華.大學學術生態(tài)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5]余嘉云.生態(tài)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6]李海英.“小群體”體育教學模式在高?;@球公體課教學中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7]周興偉.對高校籃球教學幾個重要問題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38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