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敏
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確定了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語言識字量又少,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關(guān)注表達?
一、換一換,在比較中關(guān)注
比較是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特點、體悟語言風格、把握語言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引導低年級學生在課文具體的語境中去揣摩,能幫助學生攻克以詞解詞的難點。
《稱象》一課中有個句子“曹操聽了直搖頭”,把這句中換成“曹操聽了搖搖頭”行嗎?課堂上,老師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學生能根據(jù)上下文說出自己的看法,“直”表示不停地搖頭,曹操對這個辦法非常不滿意。老師順勢引導“曹操可能會說什么”,學生的觀點是:①大象宰了活不成了,沒有意義了。②雖然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損失太大了。③虧你想得出來,“我”得到這頭大象很高興,現(xiàn)在如果把大象宰了,白高興一場了。教師巧妙抓住要點“直搖頭”換成“搖搖頭”,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到用詞的準確,又能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
二、演一演,在體驗中了解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閱讀教學可以根據(jù)文本特點,讓學生演一演,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的世界,了解課文的言語,感受到言語的生動,實現(xiàn)文本語言的內(nèi)化。
如教學《我是什么》這篇課文第二自然段“我”變成“雨”“雹子”“雪”,指導學生理解“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時,我請三個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橡皮、塑料袋把這三個動詞演示出來。第一個學生高高地拿著粉筆,讓粉筆從空中落下來。第二個學生拿著橡皮,手往后一掄,讓橡皮用勁地打在地上。第三個學生拿著小小的、輕飄飄的塑料袋,讓塑料袋從空中慢慢地飄落下來。做完動作后,讓學生說說這三個動作有什么不同之處,再出示一道選擇題。
飄 打 落
1.塑料袋從空中( )下來。
2.尺子( )在地上。
3.巴掌重重地( )在臉上。
學生在觀看表演的基礎(chǔ)上了解“落”“打”“飄”的意思,比較三個動作的不同之處,再把三個動詞填在括號里,填完后再讀一讀。動作演示生動直觀,在自身行為的實踐中了解詞語的意思,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符合低段的學齡特點,又在選擇題中引導學生遷移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活用語言表達的樂趣,突破了課文教學的難點。
三、說一說,在積累中表達
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也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必要途徑。
比方教學《美麗的武夷山》這篇課文
師:在武夷山,還有好多的山等著咱們給起個好聽的名字呢!小朋友,想想這些山峰像什么呢?(邊看圖邊想象)
師:(出示句子)三十六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大樹,有的像鷹嘴。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一把劍,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一把傘。
師:這么多造型奇特的山峰,讓我想起了這些詞,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課件出示,生跟讀。)
千姿百態(tài) 千奇百怪 奇形怪狀 姿態(tài)萬千
師:請你選一個詞來說說這樣的句式:三十六峰真是( )啊!
生:三十六峰真是千奇百怪啊!
生:三十六峰真是姿態(tài)萬千?。?/p>
師:你會把這兩個句式連起來說嗎?
三十六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真是( )??!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仙女,有的像面包,有的像食指,真是奇形怪狀??!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香蕉,有的像陀螺,有的像菊花,真是姿態(tài)萬千啊!
上面的片段設(shè)計有趣味、有層次,教師先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感受山的奇特;然后出示課文的句式引導學生說話練習,在說中沉醉于武夷山的奇特。接著,出示形容山峰奇特的詞讓學生讀一讀,在句式中練習。學生已經(jīng)能運用前兩個句式進行表達,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將兩個句式一起出現(xiàn),讓學生繼續(xù)表達,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總之,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要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采取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開掘句式練習的資源,讓關(guān)注表達成為閱讀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桃溪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