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光明
古往今來,我國無論是石碑、書信,還是春聯(lián),都曾有過無字的。盡管無字,卻饒有風趣。
無字漢碑
漢武帝劉徹,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登泰山封禪,在泰山玉皇頂上立下一塊無字碑,稱作“漢石表”。他認為自己功德無量,難以言盡,故不刊一字,任人理會和評說。當時的人們對此事不便評說,但后人對漢武帝的功過是非卻毀譽不一、褒貶各異。毛澤東著名的《沁園春·雪》一詞中論及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之“漢武”,指的就是漢武帝劉徹。近人亦有詩曰:“豐碑無字摩蒼穹,漢武秦皇愧記功。屹立巍巍傳萬代,永標岱頂填長空?!?/p>
無字書信
《宋詩紀事》中載,古代有一位書生,匆忙間把白紙誤當書信寄回了家。妻子接信后,竟在原紙上回了一首情意綿綿的七絕:“碧紗窗下啟緘封,一紙從頭徹底空。知汝欲歸情意切,相思盡在不言中。”
明明是件錯事,卻被妻子誤解得頭頭是道,從而成為一則妙趣橫生的佳話。
現(xiàn)代也有一封無字信頗為有趣。郭沫若學識淵博并擅長書法,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他的筆跡。1963年,山東省鄆城縣城關衛(wèi)生院改建時,給郭沫若寄去了一封信,請他題寫院名。不久便接到郭沫若的回信,拆開一看,信封內空空如也。原來,院名已寫在信封上了。
法國大作家雨果,將其《悲慘世界》原稿交予印書館,但了無音訊。雨果寫信詢問,正文僅寫一個“ ?”。很快,編輯室回信,正文亦僅一個“ !”而已。不久,轟動世界文壇的《悲慘世界》便問世了。
無字春聯(lián)
舊時廣西一帶,過年時各家貼春聯(lián)有一習俗,就是只在大門上貼兩張紅紙,春聯(lián)上面不寫一個字,稱為無字春聯(lián)。究其由來,始于清代乾隆年間的陳宏謀。
陳宏謀是廣西有名的文人,退休家居后,以與鄉(xiāng)中父老聚談為樂。除夕將至,鄉(xiāng)鄰們紛紛登門以寫春聯(lián)為由索書于他,但他收到各家各戶的紅紙后,只是在紙的背面記上戶主的姓名,并不在紅紙上寫一個字。當各家來取春聯(lián)時,他就把原紙奉還,并說:“有字不如無字好?!边@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說:“有事不如無事好?!痹瓉碓趶V西一帶,“字”與“事”諧音,人們把“字”誤聽為“事”,“有事”是災禍的代名詞,而“無事”則是平安之意。于是,過年貼無字春聯(lián)便在很長一個時期相沿成習。
無字自傳
某一宴會上,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巴爾基博士提議:每人用最簡短的話寫篇《自傳》。一位神情沮喪的青年交給博士的《自傳》只有三個標點符號:一破折號、一感嘆號與一句號。年輕人自述:“一陣橫沖直撞,落個傷心自嘆,到頭來只好完蛋?!卑蜖柣牶?,沉思片刻,亦書三個標點符號:一頓號、一省略號和一大問號,熱情勉勵后生說:“青年時期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站,道路漫長卻大有希望,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