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壘 朱曉華 胡立峰(.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
對青少年跆拳道訓練中運動損傷特點及預防研究①
張壘1朱曉華2胡立峰1
(1.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2.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南開封475001)
摘 要:跆拳道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在短時間內(nèi)便在社會和學校很快得到普及,作為一項具有競技性質的體育運動,跆拳道在青少年人群中頗受歡迎,而教學中的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跆拳道教學與訓練,也阻礙著跆拳道運動的發(fā)展。該文通過文獻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根據(jù)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探究青少年在跆拳道學習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教練員的應急處理方法,以減少青少年跆拳道訓練過程中損傷情況的發(fā)生,致力于跆拳道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關鍵字:青少年跆拳道學習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跆拳道是一項簡單易學并且能夠防身自衛(wèi)、強身健體的運動,因此深受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喜愛。在跆拳道教學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運動損傷和教學事故,這不僅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嚴重減緩了跆拳道教學工作的進展和滿意程度,因此要站在青少年和教練員的角度采取措施預防損傷情況的發(fā)生。
青少年是人類發(fā)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指滿13周歲但不滿20周歲的人。青少年時期人們的生理特征具有其突變性,主要表現(xiàn)為內(nèi)分泌機制逐漸完善、生理機能逐步增強、第二性征出現(xiàn)。即身高和體重明顯增長,男生肩膀加寬,女生則骨盆變大,同時心肺功能增強,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tǒng)有了較大發(fā)展,腦機能趨于完善。心理變化的物質基礎,隨著生理的變化,以及環(huán)境的影響,教育的作用,心理特征也會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新的階段。
1.1骨骼特點
青少年期人們的骨骼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其主要特點是軟骨組織多,骨組織內(nèi)的水分和有機物質較多,且無機鹽較少,因此青少年骨骼的彈性和韌性較大,雖然不易發(fā)生完全骨折,但是更容易彎曲變形。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的成分發(fā)生變化,如無機鹽含量增多,韌性減小,堅固性增強等。同時,軟骨迅速生長促使骨骼伸長并逐漸完全骨化。女生四肢骨骼完成骨化在16歲~17歲,男生則在17歲~18歲,脊柱椎體完全骨化在20歲~22歲之間。青少年的骨骼未完全骨化之前,這些部位不宜承受較大的負荷,否則會使骨骺的正常生長受到嚴重影響。
1.2關節(jié)特點
青少年的關節(jié)結構與成人相比基本相同,但是關節(jié)囊較薄,關節(jié)面軟骨相對較厚;關節(jié)內(nèi)外的韌帶薄而松弛,周圍肌肉較細長,因此青少年關節(jié)的伸展性與活動范圍都較大,靈活性和柔韌性都易發(fā)展,但在外力的作用下較易脫位,即牢固性較差。
1.3肌肉的特點
青少年肌肉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類含量較少且含水量較高,肌肉比較細嫩。與成人相比,青少年肌肉的收縮能力較弱,力差,并且更易疲勞,但恢復較快。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肌肉的絕對力量和相對力量逐漸增大。年齡階段的不同肌力的增長速度不同,生長加速期的骨骼增長快于肌肉縱向發(fā)展的速度,使得肌力和耐力都較差;但在生長加速期后,肌肉橫向發(fā)展較快,而且肌肉纖維增粗,肌力顯著增大。一般情況下,女孩在15歲~17歲、男孩在18歲~19歲時肌力增長最為明顯。
1.4心理特征
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為:智力發(fā)展顯著、性意識的覺醒和發(fā)展、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情感的發(fā)展與現(xiàn)實的矛盾。
2.1以腿法為主,拳法為輔
據(jù)統(tǒng)計,近些年來由于相關競賽的需要、比賽規(guī)則的限制和跆拳道進攻方法的獨特性,因此腿法約占總技法的70%,即跆拳道攻擊方法中腿法起主導作用,拳法在競技過程中負責防守和格擋。
2.2跆拳道動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
跆拳道中所有動作都以技擊格斗為主要目的,這使得不僅對學生格斗的速度力量有嚴格的要求,而且要求其擊打效果具有可觀賞性。并且以擊破力為測試的手段來檢驗跆拳道的功力。
2.3通過發(fā)聲達到揚威的目的
相關研究表明,人在無負荷情況下工作時,10%的肌肉會因為發(fā)聲而收縮,速度提高9%,在有負荷工作時則提高14%。在跆拳道的練習中,通過洪亮的聲音顯示自己的實力并且震懾對方,即氣勢上給以對方威懾感。由于發(fā)聲時停止呼吸,減小了體內(nèi)的阻力,精力較為集中,動作速度得到提高,使得格斗動作發(fā)揮出更大的威力。
2.4內(nèi)外兼修、注重禮儀
跆拳道講究:以禮始,以禮終。因此在任何場合下,跆拳道練習者都要互相以禮相待。這樣的方式能夠讓練習者養(yǎng)成謙虛、忍讓、友好的性格,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不斷的提高自己。
3.1注意力不集中
青少年大腦神經(jīng)過程系統(tǒng)與成人不同,其興奮和抑制不穩(wěn)定,其中興奮過程占優(yōu)勢并且容易擴散。因此大多數(shù)青少年精力比較旺盛,活潑好動。另外,他們生活閱歷較淺,心浮氣躁,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在跆拳道訓練中更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3.2準備工作不到位
在跆拳道訓練前,如果準備工作不到位,如熱身程度不夠,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肌肉的興奮度達不到所需要的水平,肌肉韌帶力量較小,伸展性不夠,關節(jié)活動幅度較小,使得身體協(xié)調性較差,對較大的刺激反應遲鈍,此時最容易發(fā)生肌肉拉傷和關節(jié)扭傷。準備工作還包括場地安全性的檢查、跆拳道服裝和鞋襪的準備、精神狀態(tài)的準備等。
3.3運動量和局部負荷過大
跆拳道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所以一般在學習過程中運動量都不小,又因為腿法是得分主要方面,因此在訓練時對腿法動作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要求對身體某一局部或關節(jié)部位進行經(jīng)常性專項訓練,這大大增加了該部位的運動量,甚至超過了其所能承受的生理負荷,從而導致身體上某一部位或關節(jié)的損傷。
3.4訓練安排不合理
訓練安排主要表現(xiàn)在時間、訓練量、訓練課程安排等。在時間上,如果訓練中間的休息不充分或者選擇訓練的時間段不合理,學生的精神狀況不佳,容易造成損傷;在訓練量上,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好,能夠承受強度較大的訓練,有的學生則不然,所以“一刀切”的訓練方式也會造成運動損傷;在訓練課程安排上,不能循序漸進,例如學生對所學技術動作尚未定型時就被組織進行實戰(zhàn)訓練,大大提高了損傷發(fā)生的概率;在進行跆拳道配合訓練時,如果雙方缺乏合作默契或者雙方體重差異較懸殊時也會造成損傷。
3.5其它原因
造成跆拳道運動損傷的原因還有很多,如跆拳道運動技術要
求與人體生理結構矛盾、技術動作不正確、恐懼受傷產(chǎn)生的緊張心理、場地光線不適或場地太滑等。
在跆拳道教學訓練過程中,絕對避免運動損傷是不可能的,但是采取一些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能夠降低運動損傷的次數(shù)和程度。
4.1注重教育,理論知識做先導
在對青少年跆拳道教學訓練過程中,由于青少年對跆拳道本身的了解尚淺,大多是被其動作的“酷”“厲害”所吸引,還有一些是從眾心理作祟。因此在學習跆拳道之初,一定要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學習,了解跆拳道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對其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其中,尤其是對跆拳道“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和練習過程中“禮義廉恥,百折不撓”的宗旨的深入理解,讓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跆拳道,避免出現(xiàn)在訓練過程中急于求成、半途而廢甚至用學到的動作打架等現(xiàn)象。
4.2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
青少年在接觸跆拳道之初,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自我保護能力低下。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先強調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尤其是青少年,其心理意識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觀看其他跆拳道訓練者因安全意識不強造成傷害的視頻、家長的監(jiān)督和叮囑等多方面來培養(yǎng)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得他們能夠自覺進行自我保護。如訓練前進行適當?shù)臒嵘砘顒?、衣服寬松適度、鞋襪溫度和干濕程度適合;訓練過程中佩戴合格的防護護具、適當自衛(wèi);訓練過后及時做放松運動、衣服鞋襪的及時更換。
4.3對教練素質進行嚴格要求
教練在跆拳道訓練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對教練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水平以及師德有很大的要求。教練要科學安排訓練,在學員完全掌握基本動作技巧后才能安排其進行實戰(zhàn)訓練,并且要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和運動量,避免因為運動量過大對某個部位造成損傷。跆拳道對腿部力量和動作要求高,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會側重對腿部的訓練,因此踝關節(jié)和膝部也是比較容易受傷的部位。教練要意識到這一點并且在安排雙方進行訓練時要盡量挑體格、實力相當?shù)膶W員進行對抗訓練。另外,教練在訓練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性格、體格的學員實施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
4.4訓練前的準備工作要充足
不管是教練還是學員,在訓練前都要做好準備工作。對于教練來說,需要觀察學員的精神狀態(tài)、提醒學員做好準備工作、帶領學員進行熱身活動、檢查場地安全狀況、根據(jù)天氣變換室內(nèi)的溫度和亮度等。對于學員來說在訓練之前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鞋襪衣服的寬松薄厚程度適中、各個身體部位的熱身活動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準備工作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熱身工作,熱身可以使身體從安靜狀態(tài)逐漸進入運動狀態(tài),循序漸進地適應較大強度的訓練,從而避免出現(xiàn)心呼吸、血管等內(nèi)臟器官系統(tǒng)因突然承受較大運動負荷而引起的意外,另外一些專門的熱身工作主要是針對一些運動量較大的部位,讓這些部位完全“活動開”后再去訓練能夠有效避免肌肉、韌帶、關節(jié)等運動器官的損傷。
4.5重視訓練后的身體放松工作
在激烈訓練后,肌肉會緊張疲勞,心率還未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學生會因為懶和累以及時間原因,而忽略做最后的放松活動。長期如此,肌肉會變得僵硬,容易發(fā)生損傷。因此在訓練后教練最好帶學員進行統(tǒng)一的放松工作。
跆拳道訓練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損傷,這要求教練員必須掌握一定的現(xiàn)場損傷處理方法,避免因為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引起病情的加重。
5.1肌肉痙攣
經(jīng)過長時間的運動形成了肌肉疲勞,以及水分和鹽分流失過多等原因都會加大訓練過程中小腿或足底抽筋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果出現(xiàn),教練員要及時讓學員以相反的方向來牽引已經(jīng)痙攣的肌肉。牽引拉長肌肉時應注意不可用力過猛,避免肌肉二次拉傷,還可以局部按摩痙攣的肌肉以緩解癥狀,并且教練員要在心理上安慰受傷者使其放松身體。
5.2踝關節(jié)扭傷
在跆拳道動作中有許多需要跳躍、移動完成的動作,因此腳踝關節(jié)扭已為訓練中較為常見的損傷。對于突然出現(xiàn)的學生踝關節(jié)扭傷情況,首先要抬高踝關節(jié)便于減少腫脹程度和受傷韌帶的緊張程度,伴隨進行的是冰敷(只要冰鎮(zhèn)的東西都可以,如冰激凌、冰水),使周圍的血管收縮,以緩解疼痛、減少出血和消腫。
青少年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跆拳道的學習過程中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在學習過程中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能夠使運動損傷發(fā)生機率盡量減少。
青少年運動損傷原因:青少年處在一個愛動、愛冒險、心智尚不成熟的時期,骨骼和肌肉都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準備活動不足、運動疲勞訓練量太大、身體狀態(tài)不佳、訓練安排不合理、安全意識缺乏、訓練期間注意力不集中都有可能導致受傷。
運動損傷預防措施:注重教育,理論知識做先導、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選拔高素質的教練員、做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和訓練后的放松活動。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運動學校教材委員會編寫組.運動保健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3.
[2]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編寫組.運動醫(y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3]劉衛(wèi)軍.跆拳道[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4]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5]張亞亞.青少年健美操學習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特點及預防措施[J].才智,2014(1).
[6]陳虹志.青少年在跆拳道訓練中運動損傷預防方法研究[J].才智,2013(33).
[7]郝濤.跆拳道教學中的損傷調查與預防[J].大眾科技,2010(11): 159-160.
[8]丁衛(wèi)紅.兒童少年網(wǎng)球運動損傷原因及預防[J].科技信息,2012 (28):300,302.
[9]周曉卉.試論跆拳道運動中的發(fā)聲[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 (3):92-94.
作者簡介:①張壘(1991—),男,河南漯河人,在讀研究生,河南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8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c)-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