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紅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山東泰安271000)
胰頭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大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失去手術治療時機[1,2]。胰頭癌,特別是局部晚期胰頭癌,常規(guī)放化療等治療效果不理想。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對不能切除的實體腫瘤,微波凝固有一定治療效果[3,4];但胰頭癌位置深、與毗鄰臟器關系緊密、經皮穿刺治療困難,微波凝固較少用于胰頭癌的治療。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們對34例局部晚期胰頭癌患者開腹探查過程中行微波凝固治療,現(xiàn)分析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1.1 臨床資料 同期選擇泰安市腫瘤防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胰頭癌患者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齡(58.2±4.3)歲,合并梗阻性黃疸45例、消化道梗阻16例,KPS評分均<80分。所有患者經組織活檢或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5],且無法手術切除病變,但仍需手術干預解除膽道、消化道梗阻。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4例、對照組35例。兩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常規(guī)開腹探查,術中確定病變無法切除。觀察組開腹探查后行微波凝固治療:以ECO-100A型冷循環(huán)微波刀直視下穿刺腫瘤,結合術前CT及術中彩超確定穿刺位置及深度,調節(jié)功率為50~70 W,治療15 min后關腹。對照組開腹探查后直接關腹。兩組術后均放置腫瘤旁腹腔引流管,并常規(guī)行放射治療[6](觀察組5例、對照組7例因個人原因未行放射治療)。
1.3 相關指標觀察
1.3.1 圍術期情況 統(tǒng)計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如胰瘺[7]、膽瘺、腸瘺等)情況。
1.3.2 疼痛及生活質量 兩組均于治療后1、2、3個月[8]采用疼痛數(shù)字評分法(NRS)評價疼痛強度。止痛藥劑量不變的情況下,與治療前相比:NRS評分減少到0分,完全無痛為完全緩解(CR);NRS評分減少1/2以上,疼痛明顯減輕為部分緩解(PR);NRS評分減少小于1/2,疼痛減輕但仍有明顯疼痛為輕度緩解;NRS評分無減少,疼痛無減輕為無效。以CR+PR計算疼痛緩解率。同時間采用國際抗癌聯(lián)盟Karnofsky評分評價生活質量,KPS評分>80分表示生活可自理,可進行正常活動。統(tǒng)計同期KPS評分>80分例數(shù)。
1.3.3 營養(yǎng)狀況 兩組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5、7、9個月稱體質量,并檢測血漿白蛋白、Hb。其中,血漿白蛋白采用ALCYON3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檢測;Hb采用CELLDYNl70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測。
1.3.4 生存期 電話回訪生存時間。生存期計算主要起點時間為開始治療時間,主要終點時間為死亡時間,次要終點時間為回訪結束時間,末次回訪時間為2014年7月1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觀察組及對照組手術時間分別為(2.3 ±1.1)、(2.1 ±0.5)h;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50±30)、(160±30)mL;術后出現(xiàn)胰瘺分別有3、2例,未見其他并發(fā)癥;住院時間分別為(16.0 ±2.5)、(17.0 ±1.5)d。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2.2 兩組疼痛緩解及KPS評分比較 ①疼痛緩解率:觀察組及對照組治療后1個月分別為64.7%(22/34)、22.9%(8/35),治療后 2 個月分別為61.8%(21/34)、22.9%(8/35),治療后 3 個月分別為52.9%(18/34)、14.3%(5/35)。治療后各時點觀察組疼痛緩解率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②KPS評分: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及對照組>80分者分別為24 例(70.6%)、20 例(57.1%),治療后 2個月分別為28 例(82.4%)、23 例(65.8%),治療后3個月分別為 25例(73.5%)、19 例(54.3%)。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間KPS評分>80分者均多于對照組(P 均 <0.05)。
2.3 兩組營養(yǎng)狀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血漿白蛋白及 Hb 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血漿白蛋白及 Hb 水平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n 體質量(kg)血漿白蛋白(g/L)Hb(g/L)20 57.3 ±10.6 32.5 ±8.1 113 ±8.3觀察組治療前 34 55.5 ±10.1 25.4 ±6.5 89 ±7.8治療后3 個月 33 56.3 ±11.9 27.1 ±9.1 98 ±8.3治療后5 個月 30 58.1 ±13.2 31.2 ±7.4 105 ±7.6治療后7 個月 29 58.4 ±11.6 33.3 ±6.5 112 ±6.9治療后9 個月 25 59.1 ±10.1*# 36.8 ±5.7*# 123 ±7.3*#對照組治療前 35 56.4 ±12.1 26.5 ±4.5 90 ±6.6治療后3 個月 30 57.1 ±12.5 26.9 ±6.5 99 ±7.6治療后5 個月 28 57.4 ±11.9 28.0 ±7.1 103 ±7.1治療后7 個月 28 57.5 ±11.2 30.3 ±8.8 109 ±8.6治療后9個月
2.4 兩組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3、6、9、12個月生存率分別為 97%(33/34)、88%(30/34)、73%(25/34)、27%(9/34),對照組分別為 93%(33/35)、85%(30/35)、80%(28/35)、31%(11/35),兩組同時點生存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胰頭癌因生長部位隱蔽、起病隱匿、病情進展快,大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屬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機會[9]。目前,對無法根治性切除的局部晚期胰頭癌患者,放化療結合治療是最常用的姑息治療方法,但效果不甚理想。
胰頭癌患者常見的首發(fā)癥狀為黃疸、疼痛及消化道梗阻等,對于沒有遠處轉移者,常需開腹手術探查,以明確是否可切除病灶;對常見的膽系梗阻、消化道梗阻等,也需開腹手術干預[10]。
微波凝固在肝癌等實體腫瘤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療效[11]。治療后組織循凝固性壞死-急性炎癥反應-機化-纖維包裹-吸收的過程發(fā)展[12],國內已有利用高溫(達到“凋亡溫度”)達到減瘤、治療胰腺癌的報道[13]。但胰頭癌位置隱匿、深在,與周圍組織、血管關系緊密,常規(guī)經皮穿刺治療風險極大,故結合局部晚期胰頭癌開腹手術干預概率高的情況,我們探索了開腹探查術中直視下直接穿刺胰頭癌,給予微波凝固治療。由于局部晚期胰頭癌外侵明顯,對胰頭周圍毗鄰血管、膽管及十二指腸的顧忌,本研究采用單針、低劑量、凝固邊界均未超出腫瘤邊界,加之微波有選擇加熱的特性,在術中可隨時觀察凝固邊界,觀察組34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大出血及腸瘺、膽瘺等。
胰頭癌微波凝固治療最大的風險為胰瘺。本研究觀察組3例、對照組2例發(fā)生胰瘺,屬低流量、生化型胰瘺,經短期保守治療后均痊愈,未發(fā)生腹腔大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紤]與組織活檢及細針穿刺細胞學診斷操作不當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各時點疼痛緩解率均高于對照組,KPS評分>80分者均多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9個月體質量、血漿白蛋白、Hb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后各時點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局部晚期胰頭癌開腹探查期間給予微波凝固治療,可改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及營養(yǎng)狀況,符合目前對局部晚期胰頭癌治療目標的共識[14];同時證實,微波凝固治療并不能延長患者生存期。
綜上所述,對局部晚期胰頭癌需行手術干預者,在完成相關手術處置后可直視下行微波凝固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營養(yǎng)狀況,且圍術期并不增加出血、胰瘺、膽瘺等相關風險。
[1]顧凱,吳春曉,鮑萍萍,等.上海市胰腺癌流行現(xiàn)況、回顧與比較分析[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9,14(5):510-515.
[2]Ozaka M,Matsumura Y,Ishii H,et al.Randomized phaseⅡstudy of gemcitabine and S-1 combination versus gemcitabin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apan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Organization PC-01 study)[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2,69(5):1197-1204.
[3]Seki T,Wakabayashi M,Nakagawa T,et al.Ultrasonically guid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1994,74(3):817-825.
[4]Dong BW,Zhang J,Liang P,et al.Sequential pathological and immunologic analysis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nt J Hyperthermia,2003,19(2):119-133.
[5]胡偉國,袁祖榮,施新民,等.術中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在診斷胰腺腫瘤中的價值[J].臨床外科雜志,2004,12(6):339-341.
[6]崔云甫,鄭宏群,黃睿,等.石炯利用微波固化犬胰腺的實驗觀察[J].世界華人消化志,2006,14(21):2073-2076.
[7]Bassi C,Dervenis C,Butturini G,et al.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an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ISGPF)definition[J].Surgery,2005,138(1):8-13.
[8]邢迎清,方貴龍.胰腺癌的物理治療現(xiàn)狀[J].臨床醫(yī)學雜志,2013,33(1):103-106.
[9]呂少誠,史憲杰,梁雨榮,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瘺的防治[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1,5(2):51-52.
[10]鄭樹國,何振平,董家鴻,等.307例胰腺癌的外科治療體會[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2,8(9):539-542.
[11]汪長青,吳珍寶,孟慶華.經皮微波固化治療肝內大血管旁復發(fā)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療效[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7):956-958.
[12]王石林,笪冀平,歐陽筥璽,等.植入型微波固化犬胰的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1996,13(1):45.
[13]田伏洲,戴睿武,鄭然,等.選擇性多極射頻熱緩釋儀治療不能切除的胰腺癌[J].中華外科雜志,2003,41(9):716.
[14]王成鋒,趙平,單毅,等.5-氟尿嘧啶緩釋劑植入治療局部進展期胰腺癌[J].中華腫瘤雜志,2010,32(9):70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