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
說起我們班,給全校師生留下最深的印象應(yīng)該是我們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這與班級育人目標的擬定和執(zhí)行是分不開的。我們班的育人目標是善學、互助,著力打造班級團隊建設(shè),培養(yǎng)學生互助意識,以互助促善學,全面提升學生素質(zhì)。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本學期一開始,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團隊,學生自主商定團隊名稱,推選團隊隊長,明確自己的團隊職責。為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我向孩子們推薦了一個方法:每個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為主題?,F(xiàn)在,一走入我們班教室,便能很明確地看到學生按顏色分為紅、黃、藍、橙、綠、紫六個團隊。各個團隊都有各自的小目標,雖然小目標各不相同,但都要體現(xiàn)班級大目標。
記得上學期我教學《語文樂園(七)》,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形近字辨析。該如何記憶形近字呢?我將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請他們在組內(nèi)討論。在巡視時,我聽到了這樣的一些聲音:
隊長曹凱瑞:劉城昊,你本周發(fā)言次數(shù)不夠,目標還沒有達成,這次你來發(fā)言吧!
劉城昊:我不會……
胡馨月:試試吧!我們幫你。這樣吧,我們選其中一組來說,你覺得哪一組簡單?
劉城昊:嗯……第一組吧,我會記“酒”字,就是“灑”字多一橫。
胡正奕:那你怎么記“灑”字呢?
劉城昊:……
徐家彌:我知道!劉城昊你知道酒店吧!在酒店里喝酒水的時候,你是希望服務(wù)員把杯子給你……
劉城昊:倒?jié)M!
周佳寶:所以“酒”字里面……
劉城昊:(恍然大悟)哦!要加一橫!
胡馨月:對啊對??!那你想,如果把酒店的水都灑到外面了,里面沒有了,這就是……
劉城昊:灑水的“灑”!
紅隊首席曹凱瑞:太好了!你看,劉城昊,你這樣不就記住了嗎?待會劉老師點我們隊就你來回答吧!
劉城昊:可是,我不敢。
曹凱瑞:這有什么不敢的,我們幫你!來,試著說一遍!
……
聽到這里,我滿意地悄悄離開了。全班交流的時候,我特意將發(fā)言機會給了紅隊,紅隊果然選了劉城昊出來發(fā)言。在他發(fā)言時,紅隊同學還在旁邊捏起了小拳頭為他暗暗鼓勁。聽到他精彩的回答,我還沒來得及稱贊,就已經(jīng)有同學自發(fā)為他鼓掌。在劉城昊同學坐下時,我分明看到了他自信的微笑,看到了紅隊成員抑制不住的笑意。
看到這一幕,我很高興,劉城昊同學在我們班上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是很好,以前在課堂上很難聽到他的聲音。這一次,在小組成員的幫助和鼓勵下,他能夠大膽站起來發(fā)言。相信這一次收獲的掌聲會對他以后的學習有極大的鼓舞。這個鮮活的場景不就是孩子們在努力達成自己的團隊目標的寫照嗎?在紅隊學生交流學習、互助啟思的過程中,他們增長了知識,學會了合作。思及此處,我向其他團隊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傳播了這個場景,希望其他團隊也能夠在課堂上更多的落實互助。課堂上的互幫互助,讓學生收獲了自主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還有一次,我們班代表學校參加了團市委組織的“奇奇運動會”,與全市各小學的同學一起競賽。我們班參加的是“幻影移位”。該項目要求參賽隊員圍成圓圈,站在指定地點,每人手撐扶一根80厘米長的棍子,豎直立于地面,棍子需與地面垂直,相鄰兩根棍子的間隔為一米。隊員站穩(wěn)后根據(jù)口令開始順時針移動變換位置,隊員的手要放開原先的棍子,并迅速扶住下一個位置的棍子,并保持棍子不倒。這樣簡單的一個項目,不僅考查了學生個人的反應(yīng)和應(yīng)變能力,更考驗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練習中,我很欣喜地看到了這樣一幕:藍隊的陳劉闖同學在練習中一直不得要領(lǐng),團隊成員見到這一幕主動上前,有的給他指點動作要領(lǐng),有的主動為他示范,一直到陳劉闖同學掌握動作為止。我很欣慰:正因為平時孩子們有互助的意識,才能在比賽中有團隊合作的精神。
像這樣的互助場景在我們班還有很多很多:
清晨,我們以團隊為單位,開展個性早讀,井然有序;課間,團隊之間的良性競爭,益智游戲玩得不亦樂乎;運動會上,盡管我們跑得不快,但團結(jié)合作不掉一次棒,讓我們奪得了接力第一;春游前,各團隊自主設(shè)計游玩攻略,確?;顒影踩重S富;實踐活動中,我們互幫互助,彰顯風采,代表學校多次參加市、區(qū)比賽和展示,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
現(xiàn)在,無論什么時候走入我們班教室,大家都能看到學生自主活動的場景;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有了極大改善,組內(nèi)的同學會互相督促完成各項作業(yè),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主動幫助組內(nèi)的學困生,在這樣的互助氛圍下,我們班學生各項考察中都能取得令人滿意的好成績。
團隊互助讓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強又促進了班級學生參與各項活動主動性、合作性和高效性,最終促進了學生素質(zhì)全面的提升。
當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業(yè)難度的加大,我們的班級團隊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但我堅信,無論是在學科教學還是在班級管理方面,只要我們心中裝著學生這個“人”,真正著眼于學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就一定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