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宗陽
【適用話題】實力與形式 伸張正義 保衛(wèi)和平 紀念
離9月3日還有將近一周,朋友圈早已經(jīng)被“勝利日閱兵”的信息刷屏。實際上,只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了解中華民族苦難歷史的人,才對勝利日是不是需要閱兵有著充分的發(fā)言權。
近代中國,外敵入侵,戰(zhàn)亂頻仍,勝利日卻屈指可數(shù)。一個億萬人口的東方大國,西方列強的十幾艘軍艦和幾千兵丁就可轟開其大門;昔日雄踞世界東方的文明之邦,竟然被自己的“學生”打倒在地、慘遭屠戮……屈辱百年的中華民族太需要一場勝利——非如此就不能在精神上真正站立起來!
子彈打光了還有刺刀,前人倒下了還有來者。一場靠全民族空前團結、無數(shù)國人慨然赴死贏得的勝利,實在彌足珍貴。勝利的日子,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紀念!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勝利日閱兵的傳統(tǒng),中國則是第一次。勝利70年了,為什么一定要選擇用閱兵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勝利的日子?因為老一輩中國人深諳和平需要靠實力作后盾的道理,也太能體會一盤散沙就將任人宰割的傷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時候再次提醒國人牢記老祖宗的訓誡了。
在中國人眼里,每一次大閱兵都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振奮,也是一次最好的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它告訴國人也告訴世界,迎面走來的是一支誓死保衛(wèi)祖國和人民的鋼鐵雄師,在閱兵場上可以撼山動地的軍隊,在戰(zhàn)場上同樣會一往無前、戰(zhàn)勝強敵。
所以,這一次,我們有更多的理由激動!我們一切的紀念,一切的緬懷,一切的宣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在歷史創(chuàng)痛的反思中,在抗戰(zhàn)精神的感召下,在勝利旗幟的凝聚下,中國人必將更加眾志成城。
從這個意義上講,閱兵雖是一種形式,但絕非形式主義。
【素材分析】作為二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受害國,中國在二戰(zhàn)結束70周年之際舉行盛大閱兵慶典,告訴世界中國人民不忘當年二戰(zhàn)勝利的教訓,理所應當。正義需要力量伸張、和平需要實力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