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霞
一、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是共產(chǎn)黨人應有的精神追求
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們無不把真善美視為一種道德風范和精神境界,作為修身養(yǎng)性,完善自我的行為準則。我國歷史上的諸葛亮就曾提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么”,這些至理名言所表達的一個共同理念就是:人活著要有價值,而這種價值須以為百姓、為國家、為人類多做貢獻來體現(xiàn)。
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古代先賢尚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共產(chǎn)黨人更應有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更應該從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來談人的價值。正如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所說的,一個自覺的革命家和一個普通人不同之處雖然很多,但重要的一條區(qū)別,就在于他們對于“我”的態(tài)度不同,是唯我呢?還是忘我?是以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還是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心中裝著人們,裝著黨的事業(yè),是共產(chǎn)黨人應有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為之努力實踐并身體力行,不僅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而且對于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激勵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引導作用。
二、著力營造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社會環(huán)境
(一)加強學習,提高素養(yǎng)。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總是在外界的各種思想理論的影響和作用下形成的,不是這種思想理論起主要影響作用,就是那種思想理論起支配作用,默默地為黨和人民奉獻,甚至不惜奉獻出自己的一切,而有的人圖名圖利,最終為名利所累所害,直到走向毀滅??茖W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是與身俱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只有在馬克思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社會活動實踐中才能形成。因此,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自身素養(yǎng)。知書才能達禮,好學才有品格,只有不斷進行科學理論,科學文化知識的積累,才能逐步實現(xiàn)自身的完善,也才能領會人生的真諦。
(二)正確認識堅持按勞分配的現(xiàn)行政策與弘揚無私奉獻精神的關系。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是我們長期堅持的政策,作為共產(chǎn)黨人,要堅持黨的宗旨,倡導無私奉獻的精神,有人認為兩者是矛盾的,現(xiàn)在搞市場經(jīng)濟,不宜再提倡奉獻精神,很顯然,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正確認識和處理兩者的關系,就是要根據(jù)對象層次的不同提出要求,區(qū)別對待。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指出:“不講多勞多利潤,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shù)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為。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是唯心論”。這段話清楚地告訴我們,提倡奉獻精神,并不是否定黨員、干部正當?shù)膫€人利益,按勞分配政策對群眾適用,對黨員干部同樣適用。在通常情況下,黨員干部的正當利益是能夠得到保證的,由于黨員干部不同于一般群眾,對他們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求黨員在做奉獻時,不以獲取個人利益為前提,為維護人民利益需要作出犧牲時,能自覺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把“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底蘊,不是靠行政命令能夠解決問題的。一種科學的思想理念,能否成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取決于對黨的認識程度,在群眾還沒有認識它,或者心有疑慮的時候,我們不能因此輕言廢棄,又不能硬性要求群眾接受并為之叫好,只有通過教育與引導,使群眾了解其內涵、意義及其對社會進步的積極影響,群眾才會樂意接受,并將其化為自己的信念與動力,變?yōu)橐环N自覺行動。
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革命隊伍中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像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式的先進人物,他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著巨大的人格魅力,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chǎn)生著巨大的推動力量。當前,我們在處在經(jīng)濟和社會轉型時期,正處在體制的創(chuàng)新和觀念轉變時期,加強對先進典型的宣傳,加強對人們思想的正確引導,在全社會弘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既要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順乎民意,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要從自身做好
高尚的精神境界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培養(yǎng),需要用行動來體現(xiàn),我們講“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就是要自覺“照鏡子”,從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和帶動別人,但不要做領導者,要做實踐者。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信仰和信念能夠催人奮進,使人生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影響著人生的行動方向。因此,弘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首先要樹立自己的信仰和信念,其次,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第一要吃苦,凡是吃苦的事,自己走在前面,別人自然就會跟上來。第二是吃虧,在物質利益不好平衡時,自覺自愿地吃點虧。第三是受得了委屈,能夠任勞任怨。第四是敢于開拓,勇?lián)L險,敢于當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不是一己的好惡問題,而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直接表現(xiàn),是一個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行的具體反映。我們只有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自覺擯棄封建、落后的思想觀念,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才能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完成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