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華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yè)學院,安徽 六安237011)
傳統(tǒng)的塑料模具的冷卻水道只能單純依靠設計人員的經驗來確定,這樣設計的冷卻水道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冷卻效果,還容易導致成形的塑件出現(xiàn)翹曲變形。目前對于冷卻水道的模擬分析,主要采用CAE有限元進行分析。
Moldflow軟件在CAE有限元分析軟件中比較有代表性,可以對模具的冷卻水道的冷卻效果進行準確的模擬,能看到所設計的冷卻水道的冷卻效果。
圖1所示為模具成形的塑件——食品加工容器,該產品主要用于廚房,產品的材料為PS,這種塑料是線性結構的熱塑性高聚物,密度為1.054 g/cm.PS塑料有一定的絕緣性能,機械性能好,成型工藝好,但是其成形的產品脆性大,耐沖擊性和耐熱性差,所以大部分的PS用于不受沖擊的透明儀器、生活用品等。
圖1 食品加工容器產品三維模型
模具溫度會直接影響到所成形的塑件的質量以及生產效率,因此,塑料模具在成形的時候需要設置冷卻系統(tǒng)以達到理想的溫度要求。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
(1)合理布置冷卻水通道。冷卻水通道應沿著型腔的形狀,均勻布置在型腔四周。
(2)冷卻水道至型腔表面的距離應盡可能的保持一致。當塑件壁厚不均勻時,應在厚壁處強化冷卻。
(3)強化澆口處的冷卻。澆口處加強冷卻,可以防止熔體的倒流。
(4)避免在塑件熔接痕處設置設置冷卻水道。熔接痕一般是因為多股料流的匯合而形成的,如果在此處設置冷卻水道,將導致熔接痕更嚴重。
在此原則下,針對本產品的圖形特點,確定兩種冷卻系統(tǒng)方案:
第一種,動模上的水路和定模上的冷卻水路垂直排列;第二種,動模上的水路和定模上的水路平行排列。
回路冷卻介質溫度分析反應了冷卻回路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溫差大小,通常要求溫差在5℃范圍內,當然越小越好。
根據(jù)要求,設計的方案一的分析圖片如圖2所示。
圖2 方案一的回路冷卻介質溫度分布圖
方案二的分析圖片如圖3所示。
圖3 方案二的回路冷卻介質溫度分布圖
方案一進出水口溫差為0.34左右,方案二的進出水口溫差0.62左右,這兩個方案的溫差都小于1,都滿足塑件的冷卻需求。
方案一的時間分析如圖4所示。
圖4 方案一的塑件達到頂出溫度的各部分時間圖形
方案二的時間分析如圖5所示。
該項分析顯示了,塑件從熔融狀態(tài)到冷卻變硬(足以被頂桿頂出的程度)的過程。這時間決定了塑件的成型周期,大概占整個成型周期的60%.
圖5 方案二的塑件達到頂出溫度的各部分時間圖形
通過以上比較,這兩種方案都滿足冷卻的需要。第二種方案由于容易與模具的結構有沖突,在設置時會影響到頂桿,所以不采用這種方式。綜合比較,我們選擇第一種方案,模具冷卻系統(tǒng)如圖6所示。
圖6 模具冷卻系統(tǒng)圖形
實踐證明,采用第一種冷卻方案的模具,成形的食品加工容器產品質量能達到要求。運用moldflow軟件對產品進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提前預知模具冷卻系統(tǒng)設計的好壞,避免了依靠經驗的不確定性。
[1]詹友剛.PRO/Engineer野火版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趙 熹.基于PRO/E的手動電池前蓋成型模具設計[J].模具制造,2008,(7):8-10.
[3]于衛(wèi)東.Moldflow技術在注塑成型過程中的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2001,(6):59-61.
[4]單 巖,王 蓓,王 剛.Moldflow模具分析技術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王 剛,單 巖.Moldflow模具分析應用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6]吳崇峰.實用注射模CAD/CAM/CAE技術[M].北京:輕工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