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提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一節(jié)中談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也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睂W習這部分內容時,總有不少學生提出問題:“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是如何被清除的?清除應該是被動的,怎么還會是‘自動結束生命’呢?”當學習完必修3“細胞免疫”部分后,學生又會提出新的問題:“靶細胞的裂解死亡是細胞凋亡嗎?這一過程沒有體現(xiàn)靶細胞‘自動結束生命’啊?”面對學生的這一系列提問,老師應該提供怎樣的幫助呢?
二、相關知識
1.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
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細胞壞死則是極端的物理、化學因素或嚴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細胞凋亡在形態(tài)學上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即凋亡小體的形成。其大體過程是:核內染色質固縮,沿核膜分布,接著斷裂為大小不等的片段;細胞質也凝縮,核糖體逐漸從內質網(wǎng)上脫離,內質網(wǎng)腔膨脹,并逐漸與細胞膜融合;最終細胞膜反折,包圍細胞碎片,細胞以出芽的方式形成許多凋亡小體。凋亡小體內有結構完整的細胞器和固縮的染色體,可被鄰近細胞吞噬消化。整個過程中,始終有膜封閉,沒有細胞內容物的釋放,因而不會引起炎癥反應。相反,在細胞壞死時,細胞膜破裂,內容物釋放到細胞外,就可以引起炎癥反應。
2.細胞免疫中的細胞凋亡
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描述的與靶細胞密切接觸的效應T細胞實際上是效應T細胞的一種,叫做細胞毒性T細胞。本文仍然采用“效應T細胞”的提法。效應T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有兩個:細胞裂解和細胞凋亡。細胞裂解的大體過程是:首先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特異性地識別,然后二者緊密接觸,效應T細胞通過外排作用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穿孔素可以插入到靶細胞膜內,形成空心管道,于是靶細胞膜上就出現(xiàn)大量小孔,膜內外滲透壓的不同使水分通過小孔進入細胞內,使靶細胞漲裂而死,這屬于細胞壞死,不是細胞凋亡。由效應T細胞介導的靶細胞的凋亡主要依賴于兩種機制。機制一:效應T細胞活化后大量表達一種稱為FasL的信號分子(配體),F(xiàn)asL和靶細胞表面的Fas分子(受體)結合,激活細胞內的一系列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稱為caspase),引起死亡信號的逐級轉導,最終激活內源性核酸酶,使核小體斷裂,并導致細胞結構毀損,細胞凋亡。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內源性核酸酶還可以破壞所感染病毒的核酸,阻止病毒的復制。機制二:效應T細胞所釋放的顆粒酶可以借助穿孔素所構筑的小孔穿越細胞膜,同樣是激活caspase級聯(lián)反應,使靶細胞凋亡。以上過程可圖解為:
效應T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細胞裂解
細胞凋亡FasL誘導
顆粒酶誘導
三、教學建議
看來,細胞凋亡只是效應T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之一,而不是全部。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在授課時給學生做必要的補充說明。對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部分,應說明:“細胞凋亡是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機制之一”。對于“細胞免疫”部分,應說明:“效應T細胞可以與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使這些細胞裂解死亡或凋亡”。
教師的另一種處理方法可以是“欲擒故縱”。其實,當許多學生同時心生疑問之時,正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的大好機會。筆者的做法是,首先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然后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利用課余時間,借助圖書閱覽室和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深入了解“細胞凋亡”和“細胞免疫”的過程,最后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探究結果交流。這樣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諸如合作、探究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教師再做適當?shù)臍w納總結,讓學生理解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生理過程也可能是多種機制協(xié)調作用的結果,體會生命活動的奧妙。
參考文獻: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細胞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陳慰峰.醫(yī)學免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