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生的特殊性和中職德育課內容的特點,決定了傳統(tǒng)德育課教學模式實效性較差,并不能幫助學生達到“知—信—行”教學目的。游戲教學法就是這樣一種新型的有效教學模式。
關鍵詞:德育課教學;游戲教學法;依據(jù)
中職德育課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以及當前道德與法律、人生規(guī)劃等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向來被認為枯燥乏味的說教式課程。加之中職生是一幫在中考中受挫、對學習缺乏興趣,無法接受和適應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特殊群體。鑒于這兩方面原因,探討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成了中職德育課教學的重中之重。筆者根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認為,游戲教學法能在德育課教學實踐中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模擬和游戲教學法在德育課教學中應用的理論依據(jù)
威斯頓和格蘭頓根據(jù)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學方法分為四大類,游戲教學法就屬于其中的“實踐的方法”。根據(jù)“知—信—行”的認知規(guī)律,抽象的德育課知識通過說教的方式,讓學生只停留在“知”上,甚至大部分學生“知”都不想“知”,那德育課教學就毫無作用可言。所以,必須要有行之有效的媒介作用于學生,使其信奉并內化為自身信念,最后再外化為行為。而這種“行之有效”的媒介,毫無疑問就是“實踐”?!皩嵺`出真知”是眾所周知的真理。但是,德育課程的內容是作用于學生的一生的,而一門課程僅有的課時量不可能讓學生真正實踐自己的一生,所以,通過合理地設計游戲和活動,使抽象的知識變成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的,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游戲教學法在德育教學中的實施
游戲教學法在很多課堂上被廣泛采用,但用于中職德育課堂與其他科目不一樣,其他科目更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德育課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注重他們的情感體驗,并將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內化,最終用于指導實踐。所以,德育課游戲的設計也與其他科目設計有所差異。但總的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下面就以心理健康課程中的“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一課為例進行闡述。
1.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作為一種實踐性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的設計需要注意學生的配合程度。如果設計的情境和游戲學生不感興趣,參與程度不足,那么設計就失去意義。而且德育游戲設計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玩某種游戲,而更多的是從游戲的過程中得出人生感悟。所以,在設計游戲情境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情感現(xiàn)狀。中職生年齡約為13~16歲,這個年齡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強,面對活動有挑戰(zhàn)欲望,不愛學習,愛活動。設計的活動也應該跟他們的年齡相符,若設計的游戲太過兒童化,他們的參與程度不會高,太過復雜又不易于把控。再者,這個時代的中職生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換位思考,缺乏毅力和耐心,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較差等等。在設計德育游戲時就應該將這些考慮在內。在設計“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一課時,我就考慮到學生很少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問題看事情,認為父母為其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從來不會考慮到父母的辛苦與不易,針對這一點,我設計出了角色互換的游戲。讓學生從中獲得情感體驗。
2.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與之相符的模擬情境和游戲
中職德育課程內容包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經(jīng)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以及心理健康等多門課程。內容較多,跨度也較大。在設計活動時,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模擬情境和游戲環(huán)節(jié)。比如,“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一課,針對“感恩父母”的內容,我設計了角色互換游戲。因為“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但學生不可能在這時真正地養(yǎng)兒,所以,要讓學生感受養(yǎng)兒的辛苦,只能讓學生也“當一回父母”。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情境:讓學生塞上又漲又薄的氣球感受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讓學生蒙上眼睛感受迷茫時父母指引的力量,而“父母”在旁指路也會感受到“孩子”不聽指揮、不信任自己時的無奈。只有這種角色互換才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不易,那么感恩父母的情懷就油然而生。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不同的模擬情境和游戲環(huán)節(jié),這樣的德育課堂,學生不會不喜歡。
3.設計模擬情境和游戲時應該可操作
德育課畢竟不同于藝術和體育類課程,它的大部分授課場地還是在教室,器材也有限。所以,設計活動時要注重細節(jié)和可操作性。不能設計對環(huán)境有太過復雜要求的游戲。設計時還應注意學生安全。比如,“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一課的游戲設計,場地僅限在教室里,那么如何設計學生的行進路線,模擬出復雜的人生環(huán)境,就是極為困難的。最后只能將課桌擺成迷宮形式,讓“父母”帶著“孩子”去找到一張目標卡片。這樣既讓他們在行進時有目標,又不輕易達到目標,在教室里也能順利進行。同時,因為充當“孩子”的學生是蒙著眼睛的,為渲染氣氛,還在多媒體平臺里播放“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的音效。充分利用教室資源達到模擬和游戲設計的要求。
4.模擬和游戲結束后必須進行分享和總結
進行模擬的游戲是為了教學內容的滲透和體驗,并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所以,針對一定教學內容而設計的游戲,最終也必須回歸到教學內容中來。在游戲結束后,讓學生講出感受,或者寫下體驗心得,教師進行歸納和引導,有些內容還可進行情感升華。說白了,就是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價值觀,并將其烙到心里去。只有這樣,將來在人生遇到相同情況時,才能有效地用于指導實踐。德育“知—信—行”的教學目的才能有效實現(xiàn)?!案笎勰笎塾H情進行時”一課中,游戲結束后,我就學生分享當“父母”的感受。他們很多都能說出,母親懷胎十月,小心翼翼,生怕一丁點閃失的辛苦。父母在引導他們人生成長時,遇到他們叛逆期,事事對著干和不信任時的無奈。然后,再讓寫下一封“爸爸媽媽,我向你承諾……”的短信,讓他們把此刻的體驗,外化為今后的行動。
總之,游戲教學法充分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符合新課改的精神,也符合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更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參考文獻:
[1]鐘榮玉.課堂游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華章,2011(12).
[2]王忠銘.模擬教學法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運用[J].學園,2014(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