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明 賴錦松
(廣東培正學院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830)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院長高小軍曾指出:“在學校開展武術教育,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強國強種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還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與精神、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有效實施途徑?!蔽阌怪靡?中小學武術教育的開展,與武術的傳承和發(fā)揚更是息息相關。武術教師作為學校武術教育的決策者與實施者,對學校武術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而言意義重大。可以說,武術教育開展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武術師資隊伍的建設情況。為此,該研究者通過對廣東省中小學武術師資現(xiàn)狀進行實地調查,嘗試分析制約其發(fā)展的因素并提出相應建議,進而為完善和提高武術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該文以廣東省29所小學和17所中學的武術師資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文獻,搜集與該研究內容相關的素材,了解國內其他省份學校武術師資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為撰寫該論文提供理論依據與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的形式,共投放了100份問卷。其中中學40份,小學60份,共回收9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
1.2.3 訪談法
在研究中,該研究者先后走訪廣東省部分武術傳統(tǒng)體育項目學校,通過對相關武術教師的深入訪談,了解并認識武術師資在中小學開展現(xiàn)狀及制約因素。
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小學武術師資構成的比例分別為:一般體育教師占50.8%,武術專業(yè)教師占30.6%,外聘武術教師占18.6%。很顯然,廣東省中小學武術專業(yè)教師所占比例不大,整體的武術師資力量不足。武術專業(yè)教師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能夠更好的傳授武術知識和技能,也能更好的把握武術的教學進程與質量;一般體育教師是非武術專業(yè)畢業(yè),未經過系統(tǒng)學習而達不到專業(yè)武術教師的理論與技術水平;而外聘武術教師,雖然其理論與技術水平較強,但因其流動性大,影響中小學武術教育的順利開展。
調查數據顯示,畢業(yè)于體育院校、師范院校與綜合性大學的武術教師分別占26%、45.6%和26%,其他類型占2.4%。從學業(yè)水平上講,武術教師是可以勝任武術課的基本教學;在武術任課教師的構成中,有41.4%的教師是非武術專業(yè)畢業(yè),武術專業(yè)畢業(yè)占58.6%。另外,從調查訪問中得知,在從事武術教學的教師中,有部分根本未接受過武術專業(yè)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其對武術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僅限于在武術普修課上的簡單認知。大學選武術為專項的學生越來越少,武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在逐年減少,這與我省體育高考武術項目被取消有直接的聯(lián)系。
關于武術教師繼續(xù)教育情況,數據調查數顯示:74.3%的教師主要以短期培訓和學歷教育為途徑進修。其中短期培訓占58.7%,學歷教育占34.8%。廣東省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形式以不脫產為主,因為體育教師日常的教學與訓練量大,學校體育教師人員十分緊缺,只有通過短期培訓和假期學歷教育的形式進修,一方面它時間短,課時較集中,便于組織與考試,因此,比較符合體育教師目前的實際情況,也是廣東省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主要形式。
從武術教師的性別、年齡結構數據看:中小學武術教師隨年齡增長,人數比例逐漸下降,29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60.8%;30~39歲的教師占21.7%,40~49歲教師占10.8%,50歲以上的教師占6.7%。男女比例約為3.6∶1。武術教師學歷和職稱數據顯示,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占69.6%,碩士學歷占21.7%,與過去相較,武術教師的整體學歷有較大提高。具有高級職稱的中學武術教師占11.8%,小學武術教師占20.7%,這說明武術教師職稱結構分布相對合理。因此,整體而言,我省中小武術教師隊伍在性別與年齡、學歷與職稱結構上較為合理。
從教師對教學的自我評價數據看:我省中小學武術教師對自身的教學工作滿意度較高,認為自己在教學工作責任心強、熱情高的占總數的73.5%,認為自己武術教學責任心和工作熱情一般的占26.5%。數據說明武術老師對于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相對滿意,并且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較低。但是,武術教師與學生的每周上課的比例集中在1∶251~1∶349之間,這意味著武術教師總體數量不足,且?guī)熒戎卮蟆R虼?武術教師也只能滿足日常的武術課堂教學工作,若加上早操、課間操、課外運動訓練、武術競賽等工作,武術教師便會出現(xiàn)超負荷工作現(xiàn)象。更嚴重的是,若師生比例超過1∶350,這些學校的武術教師將連最起碼的日常武術教學工作都無法保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教師要有寬廣厚實的業(yè)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這說明科研能力已被列為教師的必備能力之一,調查發(fā)現(xiàn)中小學武術教師的科研現(xiàn)狀卻并不樂觀。數據顯示:對科研感興趣的教師占82.9%,無所謂的占17.1%,不感興趣的為0,從數據上看說明絕大多數教師對科研比較感興趣,但從目前發(fā)表論文量來看,恰與之相反,未發(fā)表論文者占54.2%,1~2篇的占40%,3~4篇的為5.8%,5篇以上的還沒有。從筆者了解的相關情況得知,盡管教師職稱的評定與科研是密切相關,但實際上絕大部分教師對科研始終不夠重視,甚至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學教師認為,只有上課和帶隊訓練是教師的職責,其他無關緊要,便置之不理。教師認為影響其科研原因的情況是:缺乏科研材料占39.2%,精力不足的占23.9%,沒有時間的占19.5%,科研能力步不足的占17.4%。主要表現(xiàn)在武術課在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在體育科研方面經費投入少;教師對科研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影響教師在科研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經過調查數據分析得出,我省中小學武術師資隊伍在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上較為合理,基本上能滿足目前中小學武術教學的需要;在性別結構上,男女比例相差較大,男多女少;在學歷方面,相對于以前有較大的提高,以本科學歷為主;在職業(yè)道德方面較好、職業(yè)思想穩(wěn)定;在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學術研究能力等方面有待需提高;發(fā)展空間和教學環(huán)境是影響武術教師工作穩(wěn)定的兩大因素。
部門領導要加強對學校武術工作的重視,加大經費的投入,大力開展在職武術教師業(yè)務能力的培訓及鼓勵繼續(xù)教育,加強武術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武術技能的提升,幫助武術教師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武術教師的綜合素質。另外,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武術活動和比賽。通過賽事的舉辦,促進廣大武術教師對武術理論與教學的交流,提升武術教學質量,進而通過改善全省中小學校武術師資整體面貌來推動武術在學校的傳承與發(fā)展。
[1]高小軍.重視前沿課題研究、引領武術學科發(fā)展——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工作報[J].體育文化導刊,2011(4):114-119.
[2]韓雪.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武術師資培養(yǎng)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424-427
[3]康戈武,洪浩.我國中小學教育狀況調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高小軍.我國青少年武術教育的過去、現(xiàn)狀與未來[J].中華武術研究,2012,6(1):4-8.
[5]陳嬌霞,靳賢勝.新中國50年體育師資隊伍培養(yǎng)回顧與展望[J].體育學刊,2003(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