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無處不在,即使身處幽靜無人的樹林,你也能聽到極輕微的聲響。但假設真有一個所謂“絕對安靜”的環(huán)境,是否真的聽不到任何聲音了呢?
美國奧菲爾德實驗室的無回音室,是吉尼斯官方認證的世上最安靜之地,聲音大小為-9 dBA。dBA是一種反映人耳對空氣中聲音大小的感受的單位,比常見的dB(分貝)更精準。0 dBA被認為是人類能聽到的聲音的最小值,3英尺(約0.91米)外的竊竊私語聲大小約為30 dBA。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即使用了種種措施阻斷外來聲源和消除內在回音,卻仍難以使人感覺到“徹底的安靜”。事實上,處在無回音室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會傾向于尋找不管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想象出來的聲音。
美國科普電臺主持人阿布穆拉德曾在新澤西州一個無回音室內獨自坐了1小時,這期間他“聽”到了蜂鳴聲、風穿過樹林的聲音、救護車鳴笛聲以及歌曲《處處相伴》,甚至歌詞都清晰可辨。他說:“室內很安靜,但我的大腦顯然并不安靜?!?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2/17/zxgx201511zxgx20151104-1-l.jpg" style="">
聲音工程學教授特雷弗·考克斯說:“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聲音只是簡單地進入耳朵,然后傳入大腦。但實際上,比起從耳上行到腦的神經(jīng)連接,從腦下行到耳的神經(jīng)連接數(shù)量更多?!毖芯孔C實,當缺乏外界聲音輸入時,我們的耳朵和大腦會變得格外活躍,對于任何躍入大腦的感觸,甚至是由某段記憶聯(lián)想到的某種聲音,都傾向于認為它是真實的。
相關主題: 外在與內在/價值/需求
內在心靈的呼喚更有價值
物理學中存在著“絕對的安靜”,比如無回音室。然而身處無回音室,仍能“聽”到自己回憶和想象中的各種聲音,仍能滿足“聽”的需求,可見人在“無聲”的世界仍渴望“有聲”,如同身處絕境仍渴望自由。即使在“有聲”的世界,人們所“聽”到的,也不都是外在客觀存在的聲音,當中應該有記憶、想象以及期待中的聲音。相對于外在真實世界的聲音而言,有時內在心靈的呼喚更有價值。
相關主題: 相對與絕對/認知/意識
一切都是相對的
對人來說,世上沒有“絕對的安靜”,以為來到了“絕對安靜”的境地,可是內在的喧囂響起了。同理,世上也沒有“絕對的自由”,以為擁有了“絕對自由”,如入無人之境,可是私心雜念很可能就產生了。有了內在的紛擾,也就意味著受限制、受控制,也就與自由的追求背道而馳了。對人類整體而言,尋找“絕對的安靜”“絕對的自由”,有著哲學上的探求意義;而對具體的個體來說,追求這些恐如水中撈月、庸人自擾。人類雖在不停地探索絕對真理,然而認知能力有限,并且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都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