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淡 豹
等待戈多
文_淡 豹
淡豹,人類學博士生,以琢磨人為本行,現(xiàn)居美國廣闊的中西部大草原中心的“風城”。她惦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和食物,為美式脫口秀哈哈大笑,在學院中做知識的信徒,貼近歷史,觀察世情。芝加哥因其嚴寒與多風的氣候被稱為“風城”,淡豹記錄了自己在大風起兮的城市里那些不期而然的尷尬故事和欣喜時刻。
這家診所位于城南,阿士蘭路與23街的交界處,它像臨時防震棚一般破破爛爛,只有入口處的門牌號表明這正是我在找的地方。我心里打鼓,推開右半扇臟兮兮的玻璃門,小心防備著那碎掉的左半扇。進門,看見等候室一角的地上有一攤污水。
阿卡日姆大夫拿起我從中國帶來的疫苗接種證,掃了一眼封面上的英文,瞇起眼睛,皺起眉頭,他問:“這是你的護照嗎?”我兩眼一黑—這位大夫的眼神到底得有多不好?
我來這家診所是為了做健康檢查,因為辦理一個證件時,得出示一份由美國政府批準的特許醫(yī)生簽字的健康檢查報告,而阿卡日姆大夫是芝加哥城區(qū)幾十位有簽字資格的特許醫(yī)生中的一位。我急于在本周內(nèi)把材料交掉,于是挨個兒打預約電話問哪里出結(jié)果最快,只有這家診所的接待員說第二天上午就能做檢查,本周五就能取到報告,所以,我就約了這家。坐車來的路上,看著一路的房子越來越破爛,街道越來越臟,我心中不由發(fā)怵。到了診所,一場驚悚劇才算真正開始。
用手抹去鼻涕后,阿卡日姆大夫伸手按住我的頸動脈,測量脈搏。之后他去隔壁辦公室取表格,和護士說話的聲音透過墻壁傳過來,我這才發(fā)現(xiàn),診室中間的隔斷墻像是三合板做的,還沒及頂。
而那位胸牌上寫著名字“拉撒瑪”的護士戴著一塊粉色的金屬手表,手腕上長串的泛著亮光的塑膠小珠子手鏈纏成幾圈,一動,手鏈就叮當作響,如同警鈴。拉撒瑪一派活力四射的芭比娃娃的樣子,如同把市場里所有金光閃閃的小商品都戴在了身上。
來之前我按政府機構(gòu)的要求,在電腦上填好了健康報告上的個人信息??墒?,阿卡日姆大夫瞇著眼睛看了一眼我的疫苗接種證后,快速地將證上的一組號碼抄到了表上,于是我出國前在北京醫(yī)院打乙肝疫苗的日期成了表上的護照號。他拿了支馬克筆把整欄涂黑,說他重寫一遍后在旁邊簽個字就行了。我說:“不行,按照規(guī)定不能涂改。”他把椅子往后拉了拉,從眼鏡上面看我。我快急哭了,最后終于說服他重新填寫,但診所的網(wǎng)壞了,無法下載新表,又沒有多余的表格。阿卡日姆大夫說他改日會下載一份,把我的信息重新填上。我不太相信他發(fā)抖的雙手能填對我的信息,但也無計可施。
接下來是抽血。拉撒瑪問:“你是左撇子嗎?”“不是?!蔽一卮?。于是,她在我的左臂抽了兩管血??蛇@時,阿卡日姆大夫的腦袋從診室門口露了出來:“已經(jīng)抽完了?那得重來,再抽兩管。剛才忘記告訴你了,得抽10毫升,這不夠?!?/p>
本來可以只挨一針,但因為阿卡日姆大夫?qū)霈數(shù)腻e誤指示,我還得再來一針。阿卡日姆大夫也沒有道歉的意思,還開玩笑道:“多抽的血可以捐給窮人嘛?!?/p>
拉撒瑪說:“多抽一次,我們不收你錢。”
我暈針,但這次我打定主意要當“鐵人”—這鬼地方就是這樣,你要是哭出來了還得給人家道歉,因為影響了愉快的氣氛。兩個胳膊都被扎了針,臨走時我用疼痛的手腕按墻上的消毒液泵,想按出一些免洗的洗手液來消毒,結(jié)果那泵轟然垮掉,從里面爬出一只腿挺長的蜘蛛……
到了周五,當我打電話要取報告時,拉撒瑪在電話中鄭重地告訴我:“報告沒出來,要等到下周才能取。”可是,她允諾本周可以取報告,這是我當初長途跋涉去這家像黑診所一樣的地方的唯一原因,而且若推遲到下周取報告,就意味著我的文件會錯過月底這一輪的申請期,下月初再提交的話,證件獲批會晚上小半年。我?guī)缀跻卵?,而電話里拉撒瑪?shù)穆曇魴C械得像沒有絲毫感情色彩的悼詞:“要到下周了,真的很抱歉。”
這天以后,我每天都打電話催,甚至多次上門懇求他們。但是,得到的回復卻是“抽血結(jié)果尚未收到”“阿卡日姆大夫感冒了,沒有辦法來上班”“阿卡日姆大夫感冒好了,但他今天在另一家診所工作,無法來為你的報告簽字”“阿卡日姆大夫被派去郊區(qū)工作了,請你下周再來”……在給阿卡日姆大夫打電話,求他回診所一趟來簽字時,我終于哭了出來—失態(tài)!這是因為我眼看著自己的體檢報告蒸發(fā)在空氣中,證件延誤將讓我夏天的出國調(diào)查無法成行,更重要的是,我陷入了一種“等待戈多”般的讓人產(chǎn)生荒誕感的絕望中:這家診所像一家生產(chǎn)借口的工廠 ,不斷遞給我新理由,我并非崩潰于辦證而不得的實際困難本身,而是受困于那折磨人的希望和借口的博弈。
換句話說,最可怕的無非是一再聽到“等明天吧”的托詞。這是官僚主義戴上良善的面紗,生生把人在希望中拖垮。
官僚機構(gòu)的不靠譜,世界各地皆然,但在美國中西部的芝加哥經(jīng)歷的這一切,讓我尤其難受。像每個大國一樣,美國的不同地區(qū)也各有其特色—紐約是“世界上唯一的城市”;高傲而富有的新英格蘭是美國文化的“祖宗”;以波士頓為中心,棲于大西洋邊,養(yǎng)育著全美最好的高等教育機構(gòu);南方地域廣袤,似乎始終動著分裂的心思;文化繁榮的新興西部多是拉美與亞洲移民;以制造業(yè)和農(nóng)業(yè)為主的中西部,則既有些缺乏存在感,又以其強橫的文化保守主義讓人無法移開視線,這里的郊區(qū)和小鎮(zhèn)遍布教堂,人們有最正統(tǒng)的美式口音,陌生的行人相互微笑問好,冬天冷得有如永不結(jié)束的長夜。
我的難受,正是因為這種中西部典型的表面客氣與實際不作為之間的差距—倘若你兇,我大可以也對你兇;若你不辦事,我可以申訴??捎肋h客氣地推脫和拿出看似有理的借口,讓人找不出發(fā)火的理由??ǚ蚩ㄊ降墓倭胖髁x機器碾壓我的氣力,我在憋屈中等待,毫無辦法。
有位我喜歡的美國著名作家叫洛麗·摩爾,她是紐約人,青年時代“誤入”中西部任教,一直待到了四十多歲。她帶著外鄉(xiāng)人的眼光,在獲獎短篇小說集《美國鳥人》中寫下自己觀察以篤信基督教、民風樸實傳統(tǒng)聞名的美國中西部的感受。她說:“這里多的是不善良、不好的人,但他們個個都知道把廢紙跟玻璃瓶子扔進帶‘可回收’標志的垃圾桶里?!薄八麄儾缓湍憬徽劊麄儗δ阏f話,朝著你說話”,還伴著一種“對他人吹毛求疵”的精神。
洛麗·摩爾的小說極其引人入勝,因為她用客觀敘述來諷刺,冷不丁地開個玩笑,動作輕捷地撕掉禮貌的社會場景中裝腔作勢的面紗。在她筆下,統(tǒng)領(lǐng)中西部的可謂是一種常被誤會為道德立場的個性傾向。我很熟悉,我管它叫“對他人的道德津津樂道”。這種民風專注于表面上的無懈可擊,實則繞開了對于對錯的分辨,無視效率和對他人的關(guān)愛。
“風城”堅實的建筑下,行走著鐵石心腸的人。
后來,在哭過幾次后,我拿到了報告。裝著報告的信封上有兩三滴晶瑩的油點,像在告訴我這份報告畢竟來自于阿卡日姆大夫煙火中的生活,而不是來自于某種奇跡。它像在提醒我:別恨,他也是個普通人。
圖/元 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