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莉+江麗玲+張俊杰
【摘 要】高校是為黨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決定了基層黨組織的發(fā)展和上級黨組織建設的人才供應。本文將對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強化高校學生黨員培養(yǎng)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 ? ?學生黨員 ? ? 培養(yǎng) ? ? 新形勢 ? ?措施
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工作與我黨的發(fā)展建設息息相關,黨的執(zhí)政能力、執(zhí)政地位、執(zhí)政基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近年來高校的黨建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實踐中,高校黨組織應當對學生黨員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據此完善和強化高校的學生黨員培養(yǎng)教育工作。
一、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培養(yǎng)面臨的問題
首先,入黨前準備不足。黨組織在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確定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入黨動機,而對于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方面,往往通過幾次黨校的簡單培訓就草草了事,入黨積極分子接受的教育比較片面。其次,入黨后的繼續(xù)教育不完善。入黨后繼續(xù)教育欠缺的問題普遍存在于當前高校黨員培養(yǎng)中,黨員和預備黨員很少接受到連貫、系統(tǒng)的再教育,一些黨員產生了行動上放松、思想上麻痹的現象,黨在學生中的形象也因此而受到影響。再次,培養(yǎng)黨員過程中存在重量輕質的問題。很多高校黨組織片面追求學生黨員的數量,對學生黨員的質量把關不嚴。第四,黨員沒有起到應有的模范作用。那些政治素養(yǎng)較低的學生黨員在學習和生活中無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而政治素養(yǎng)不高的問題又比較普遍,這使得高校黨員很難形成較強的影響力。第五,黨建工作者的素質有待提升。黨建工作者的數量并沒有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而增加,這其中還有很多黨建工作者兼任其他工作。而黨建工作者要對大量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負責,這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教育和培養(yǎng)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
二、強化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培養(yǎng)的措施
(一)強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黨組織應當抓好大一新生的基礎知識培訓。可安排高年級黨員或輔導員將黨的基礎知識介紹給這些新生,通過“怎樣創(chuàng)造條件入黨”“如何端正入黨動機”的講座或專題報告將共產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意識灌輸給學生,讓入黨需要滿足的條件和入黨程序能夠被學生真正地了解和熟知,引導他們向黨組織靠攏,讓黨的知識教育能夠惠及每一個學生,讓愛國、愛黨的信念深刻地植根于他們的內心。
其次,為那些有入黨意愿的學生提供教育培養(yǎng)的機會,將他們轉化為入黨積極分子。黨組織應當對黨員責任區(qū)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進行劃分,加強班級聯系人和黨員的聯系,并且要求黨員應當深入班級了解學生的入黨意愿和班級整體的思想情況,進而采取有針對性地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應當賦予黨員輔導員更多的職責:首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黨組織的教育活動中,使他們養(yǎng)成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習慣;其次,要安排那些學習成績優(yōu)異并積極要求進步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活動,鍛煉他們的能力和品行,使得他們的真實思想覺悟獲得提升,讓服務意識能夠形成于他們的內心,進而發(fā)展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再次,開展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重點培養(yǎng),讓他們的思想覺悟和行為向黨員靠攏。共青團可以將優(yōu)秀的團員作為支部推薦入黨對象推薦給黨組織,如果被推薦人通過上級黨組織的討論審定,就可以進入黨校系統(tǒng)地學習相關理論,進而更加理解和認同共產主義信念。
(二)對推優(yōu)、育優(yōu)的體系進行完善
要保證高校基層學生黨員培養(yǎng),就應當建立完善的推優(yōu)、育優(yōu)體系。首先,注重過程考核,建立培養(yǎng)檔案。黨組織應當對被培養(yǎng)的入黨申請人的工作、學習、思想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記錄、考察、了解,并據此對培養(yǎng)檔案進行建立。各團支部按學院統(tǒng)一格式建立每個入黨申請人的檔案,檔案信息的更新與核實則由黨支部負責。發(fā)展對象確定、黨校培養(yǎng)推薦、入黨積極分子選擇都以培養(yǎng)檔案為依據,并科學地開展學生黨建活動,使黨員培養(yǎng)工作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對入黨申請人進行考察時,黨組織應當采用看重服務行動、看重重要事件表現、看重日常細節(jié)行為的模式,使選苗質量能夠得到保障。
其次,對團組織民主評議的作用進行強化。對基層團員組織在發(fā)展對象確定、黨校學員推薦、入黨積極分子選擇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強化,各環(huán)節(jié)應當將團支部民主評議作為參考依據,并將申請人的培養(yǎng)檔案中納入各環(huán)節(jié)的推薦意見作為發(fā)展黨員的依據。
(三)強化對黨員的繼續(xù)教育工作
做好高?;鶎訉W生黨員培養(yǎng)與發(fā)展工作的關鍵在于黨員的繼續(xù)教育。首先,開展新穎且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黨支部應當在對已有經驗進行運用的基礎上,對支部活動的方式和內容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促進支部活動質量的提升,讓支部活動在有效性、針對性、思想性上都獲得較大提高;將職業(yè)規(guī)劃、學術交流、時事評論、理論學習等內容納入到黨支部活動中,在此基礎上采用志愿服務、參觀訪問、理論宣講、社會調研等形式開展支部活動,實現社團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時事政治和黨支部活動的有效連接。
其次,應當將良好的黨風樹立于學生黨員中間。當前面對同學的錯誤和不足,學生黨員很少指出來,自我批評和批評活動在學生黨員中還沒有有效地開展起來。黨組織應當嚴格把關學生黨員的發(fā)展工作和培訓活動,對這一風氣進行徹底地改變。此外,黨組織的黨員發(fā)展和培育工作還應當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要嚴格公示黨員轉正和發(fā)展黨員的相關內容,要讓廣大師生認識這些學生黨員,從而更好的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進而防止學生黨員在學習生活中發(fā)生懈怠。同時黨組織還要將適當的任務和擔子交給這些學生黨員,進而實現服務群眾、示范他人、鍛煉自身的目的。
(四)強化實踐教育
黨組織應當強化對大學生黨員和預備黨員的實踐教育,讓他們在實踐中踐行黨的思想和發(fā)揚黨的精神,通過實踐實現自我教育。傳統(tǒng)的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教育都以理論教育為主,或者完全是理論教育,這樣大學生對黨的理解、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理解就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未來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中很難擔當起重任。因此,大學基層黨組織要將大學生黨員和預備黨員引入實踐中,在實踐中對他們進行深刻的教育。具體操作中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觀革命遺跡、為革命烈士掃墓、參加公益活動等,在實踐中黨組織可以引入黨的歷史、先進事跡,讓大學生黨員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黨、了解黨,在這個過程中將對共產主義的信念進行升華,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五)對黨建工作的網絡平臺進行完善
當前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涉及網絡的應用,人們更加信任和依賴互聯網,人們獲取信息有賴于此。高校學生黨員培養(yǎng)工作能夠從網絡中獲得大量資源和豐富的教育內容,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變得尤為必要??蓮慕⒕W上黨校和網上黨支部兩方面進行學生黨員工作網絡化建設。這樣不僅有利于黨員組織生活和作息時間差異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還方便了放假離校的學生黨員通過網絡獲取學校黨組織的相關信息,將黨員的工作學習延伸到校外。
此外,還可建立黨支部熱點問題論壇和黨支部書記信箱。對個別學生入黨問題的解答通過支部書記信箱進行,如果某些學生不善于和支部書記進行當面交流,他就可以將問題寫在網上,由相關人員進行解答。這樣,學生向黨組織靠攏的意愿就能夠被黨組織有效地掌握。具體操作中可組織大學生黨員通過微博、QQ、微信等對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將黨員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和黨支部建設的意見發(fā)表在黨組織的網絡公共平臺上,并對黨員和積極分子的關注熱點進行合理地引導。
三、結語
高校學生黨員培養(yǎng)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黨組織成員應當深刻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科學完善的高校學生黨員培養(yǎng)機制,進而為黨的建設供應優(yōu)秀的后備人才,為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江海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與管理淺析[J].湘潮(下半月),2010(09):109-110.
[2]王榮,李斌雄.論在學生黨員教育中尊重黨員主體地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4):14-17.
[3]藍銳彬.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探索[J].世紀橋,2012(08):126-127.
[4]劉潔,楊連生,畢明樹.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訓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9):117-119.
[5]張清清.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農機,2014(03):53-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