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敏
摘要:重新認識地球構造揭開地震成因的關鍵,只有一步一層去剝離,才能從根本上揭開地震的成因。板塊學說起源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因:地球內部存在巨大的、有序的對流體運動引起地殼板塊斷裂移動、相互擠壓能量釋放產生了地震。該學說還認為:這種流體控制著地球系統(tǒng)的質量和能量的再分配。也因對流體有序運動引起S-N兩極磁場誕生。因此、流體學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地球科研究體系【1】。本篇文章作者在通過較簡單模擬試驗后發(fā)現:1、容器空間內部擁有半液體濃度45°一70°兩次、2、容器空間內部加壓、3 、加壓至模擬縮小地球內部空間比例的容器空間內。結果:流體屈服于壓力!無法運動。結論為:在任何空間內部如擁有半液體、可流體的同時又擁有強大氣壓時,任何物質都只能屈服于壓力。不可能會出現保持幾十億年均衡均速的對流高溫溶巖流體、更不會出現一個均衡流速時間不變的地對流運動。因此、現代板塊學說起源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對流運動的地震成因是錯誤的。
關鍵詞:對流體;壓力;模擬試驗 地下流體運動引起的地球自轉是錯誤的!地下根本就沒有個對流層??茖W家提出“地下有個對流層”,它分布了左右運動的均衡力能量的流動,高溫溶巖流體,總保持勻速形成對流運動狀態(tài)。因而推動了地球的自轉。
“注”地球內部不是人工制造就不會有均衡暢通的巨大通道空間供高溫溶巖流體總保持勻速形成對流運動狀態(tài)。在人工開挖的洞穴內也會因地質本身質量產生壓強而使洞穴內出現變形。這在很多洞穴施工單位現場均得以實地驗證的。 而在地下深部有著136萬個大氣壓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噸壓力及高溫的情況下.地慢層的變形、崩塌是免不了的事實??臻g變化就會不斷影響對流體及通道內的均衡速度。地球就會出現自轉的快慢不均勻。
一些地震波測定、地震發(fā)生的最深深度是700多公里。地球內部大約有1500英里的厚度是液態(tài)的發(fā)生強烈深源7~8MS-ML地震能量相當于400多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在地球內部已經反復施爆上億次的破壞內層地質結構,就會擾亂打破一個空間的衡定,就會影響保持勻速形成對流運動狀態(tài)。這時的地球還會均值分秒不差的保持自轉嗎?!對流中的高溫溶巖流體,總保持勻速形成對流運動狀態(tài)的依據從何而來?
現場試驗:1、一個模擬地球按比例縮小加入模擬高溫溶巖流體、用加熱:沉入底部的模擬高溫溶巖流體會在高溫下產生不勻速少量氣體半狀態(tài)。將高溫溶巖流體放置模擬容器中就沒有對流狀態(tài)出現。 2、再燃燒過程中由于模擬高溫溶巖流體所含化學金屬元素的比例不同不均勻的特點,出現了燃燒過程中釋放起伏不均狀態(tài)。沸點沖擊方向不穩(wěn)定。因玄武巖、花崗巖是所有現代科學界一致認可的主要高溫溶巖流流體為主的地慢物質。而玄武巖與花崗巖都有著自身的不同化學金屬元素,如脫流后的斑玄武巖化學成分:富鈣單斜輝石和基性斜長石;次要礦物有橄欖石、斜方輝石、易變輝石、鐵鈦氧化物、堿性長石、石英或副長石、沸石、角閃石、云母、磷灰石、鋯石、鐵尖晶石、硫化物和石墨等。
花崗巖主要組成礦物為長石、石英、黑白云母等,石英含量是10%~50%。長石含量約總量之2/3,分為正長石、斜長石、堿石灰及微斜長石(鉀堿)。根據世界各地2485份花崗巖中不同化學成分比例平均,依所占重量百分比由重到輕為:SiO2 —72.04% Al2O3 —14.42% K2O —4.12% Na2O —3.69% CaO —1.82% FeO —1.68% Fe2O3 —1.22% MgO —0.71% TiO2 —0.30% P2O5 —0.12% MnO —0.05% 不同品種的礦物成份不盡相同,兩者在化學及金屬含量上都有著明顯差異。除了SiO2 —72.04%相同、但也是高溫高壓下脫氧脫硫共性的表示。上述兩種存有多種不同物質燃點比重就會不同。在燃燒時就會出現起伏不均,盡管在地幔上部壓力已達到136萬個大氣壓、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噸壓力的情況下.最堅硬的金剛石會變得像黃油那樣柔軟時,要想形成一個巨大流體快速對流均速衡定不變是不可能。
現場試驗:密封容器內分為內外兩層代表地核、地慢,加壓初期流體出現不穩(wěn)定,加壓到中強度時流體開始出現失衡左右不規(guī)則,當壓力加到最大極限時流體出現散射、當液體的稠密度越高散射的運動速度就變得越慢、流體與壓力爭奪空間時處于相互擠壓、正如帕斯卡定律(Pascal law)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由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
現場試驗:密封容器內的壓力進行±減壓增壓,出現液體隨壓力變化不規(guī)則移動。
現場試驗結果證明:燃燒沸點差異會造成高溫溶巖流體不穩(wěn)定運動。流體與壓力爭奪空間時、流體必須屈服壓力、而沒有空間可讓流體運動。地球內壓力值會隨燃燒釋放及地殼上壓運動發(fā)生壓強壓弱現象。如流體有運動也會時快時慢現象。這樣去推理地球自轉就會出現快慢不均。
“注”地球內部在幾十萬到360萬個大氣壓中不可能!會出現保持幾十億年均衡均速的對流高溫溶巖流體出現一個均衡流速的地對流運動。因自然界任何一個燃燒中的熱運動系統(tǒng),在它的熱運動過程中,熱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中去出現起伏不定的一種自然現象。而且,熱運動系統(tǒng)不會獨自地、不付任何代價地(沒有補償地)從事熱傳遞運動,而是服從于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即,如果地球地核是一個溫度達5000℃左右的熱事實〖1〗,那它無論如何就是一個燃燒中的熱運動系統(tǒng)。而按照動態(tài)本質原則,這個燃燒中的熱運動系統(tǒng),自然狀態(tài)就是要么趨于溫度不斷升高的熱系統(tǒng)擴張,要么是趨于溫差不斷平衡的熱系統(tǒng)冷卻,它只能是處于或進或退的絕對運動中,而絕對不可能保持相對靜止的或者是對流運動的不變狀態(tài)。更不能形成一種熱勢力帶高壓有增無減幾十億年永恒不變的獨立的運動系統(tǒng)。
結束語:
在任何空間內部擁有半液體、可流體的同時、又擁有強大氣壓時任何物質都只能屈服于壓力。更不會出現保持幾十億年均衡均速的對流高溫溶巖流體出現一個均衡流速的地對流運動。(可在任何實驗室內得以求證)
參考文獻:
[1]《地學前緣》 1996年03期地球內部流體研究的若干關鍵問題王先彬、劉剛 、陳踐發(fā)、 張成君、 夏新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