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媛,俞聯(lián)平,高占琪,陳興榮,張 林,孫京魁,朱 強,王國生,任 越
(1.甘肅省草原技術(shù)推廣總站,蘭州730010;2.甘肅省定西市飼草飼料站)
豆科牧草與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飼喂肉羊試驗研究
李新媛1,俞聯(lián)平1,高占琪1,陳興榮1,張林1,孫京魁2,朱強2,王國生1,任越1
(1.甘肅省草原技術(shù)推廣總站,蘭州730010;2.甘肅省定西市飼草飼料站)
試驗通過不同比例豆科與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試驗,從感官、營養(yǎng)配比等指標(biāo)確定豆科牧草(苜蓿、紅豆草)和禾本科牧草(玉米秸稈、燕麥)的適宜混合青貯比例,并結(jié)合育肥肉羊的飼喂對比試驗,評價其飼喂效果。結(jié)果表明:豆科牧草含量在25%~60%范圍內(nèi)均能成功制作青貯飼料;苜蓿混合青貯飼料粗蛋白和鈣含量高于同比例紅豆草組合;隨豆科牧草比例增加,混合青貯飼料粗蛋白和鈣含量增大;豆科牧草與帶穗玉米混合青貯飼料無氮浸出物含量高于同比例去穗玉米或燕麥組合;帶穗玉米與40%的紫花苜?;蚣t豆草混合青貯,可顯著提高育肥肉羊日增重,優(yōu)于同比例去穗玉米混合青貯料。
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青貯;育肥肉羊
為了充分合理利用甘肅省豐富的飼草資源,發(fā)揮豆科與禾本科牧草在反芻家畜生產(chǎn)中的互補效應(yīng),有效提高飼草利用率和家畜生產(chǎn)性能,通過玉米、燕麥與紫花苜蓿、紅豆草等豆科牧草的混合青貯試驗,結(jié)合青貯飼料營養(yǎng)評價及肉羊飼喂試驗,篩選出豆科與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的最佳組合及適宜比例,為牧草混合青貯飼料的生產(chǎn)及應(yīng)用提供依據(jù)與指導(dǎo)。
甘肅省大面積種植的豆科(紫花苜蓿和紅豆草)和禾本科牧草(玉米和燕麥)。
1.2試驗方法
將實驗室測定與生產(chǎn)試驗相結(jié)合,在實驗室塑料袋青貯基礎(chǔ)上,選擇比較理想的組合,結(jié)合生產(chǎn)實踐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并通過肉羊飼喂試驗評價其效果。
1.2.1試驗設(shè)計設(shè)計苜蓿和紅豆草分別與去穗玉米秸稈、帶穗玉米秸稈、燕麥形成6個組合,各組合分別設(shè)8個梯度(豆科牧草含量分別為25%、30%、35%、40%、45%、50%、55%、60%),共48個組合,每一組合各設(shè)4個重復(fù),共192個重復(fù)。見表1。
表1 試驗設(shè)計
1.2.2實驗室青貯料制作 將青貯原料分別鍘切至3~5cm長,按試驗設(shè)計組合及比例混合并拌勻,裝袋壓實(十吋自封口塑料袋),并用膠帶密封,貼標(biāo)簽并做記錄,置于黑色大塑料袋中,常溫20~25℃貯存,第45、90、135和180天分別打開其中1重復(fù)進行感官觀測,第90天和第180天各組合分別取樣風(fēng)干,以備營養(yǎng)成分測定。
窖貯青貯料制作:依據(jù)實驗室青貯試驗篩選結(jié)果,結(jié)合肉羊飼喂試驗,選擇適宜比例紫花苜蓿和紅豆草分別與去穗和帶穗玉米秸稈制作混合青貯飼料。
1.2.3試驗時間與地點根據(jù)豆科與禾本科牧草收獲的季節(jié)性差異,分兩批取樣于實驗室制作混合青貯飼料。第一批采用2011年7月6日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香泉鎮(zhèn)收獲的第一茬盛花期紫花苜蓿和紅豆草以及抽穗期燕麥;第二批采用2011年9月27日在香泉鎮(zhèn)收獲的第二茬盛花期紫花苜蓿和紅豆草,以及臘熟期去穗玉米秸稈和帶穗玉米秸稈(沈單16號)。
高校對大學(xué)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yīng)改革教育方式,在制定教育目標(biāo)時應(yīng)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入進去,將原有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專門修訂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進入到其中,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并在教育時借助多媒體對大學(xué)生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提升大學(xué)生對思想政治學(xué)習(xí)興趣,以此提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力,培養(yǎng)大學(xué)生民族意識。
窖貯青貯飼料于2012年9月27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饞口鎮(zhèn)標(biāo)準(zhǔn)化肉羊育肥基地制作,并于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1月15日在該基地進行了肉羊飼喂對比試驗。
1.2.4觀測記錄項目包括青貯飼料的感官指標(biāo)(顏色、氣味和手感)、pH值和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動物試驗測定育肥羔羊的生產(chǎn)性能指標(biāo)(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1.2.5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測定方法水分用烘干恒重法,灰分用高溫灼燒法,粗蛋白用凱氏法,粗纖維用酸堿洗滌法,粗脂肪用殘余法,全磷用酸溶-釩鉬黃比色法,全鈣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無氮浸出物用計算法。
1.2.6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包的One-way過程對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時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結(jié)果均用平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表示。
2.1感官鑒定
按照甘肅省質(zhì)量技術(shù)監(jiān)督局2006年4月1日發(fā)布實施的玉米秸稈青貯技術(shù)規(guī)范(DB62/T1438—2006)中的品質(zhì)鑒定標(biāo)準(zhǔn)進行評定。評定結(jié)果為各組合在青貯第45、90、135和180天均無霉?fàn)€變質(zhì)現(xiàn)象,顏色為亮黃色、淡黃色或黃綠色(當(dāng)豆科牧草比例達(dá)到60%時,部分青貯料顏色變?yōu)榈稚?,質(zhì)地柔軟不粘手,且有潮濕感,濃郁酒香味,pH值介于4~5之間,感官指標(biāo)均在中等以上水平,表明豆科牧草比例≤60%時均能成功制作青貯飼料。
2.2營養(yǎng)價值評價
2.2.1粗蛋白含量變化豆科牧草占混合青貯原料的比例為30%、40%和50%時,各組合粗蛋白含量比較見圖1~3。
圖1 30%豆科牧草比例粗蛋白含量比較
圖2 40%豆科牧草比例粗蛋白含量比較
圖3 50%豆科牧草比例粗蛋白含量比較
苜?;旌锨噘A飼料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同比例紅豆草組合,30%、40%和50%比例苜蓿混合青貯料較紅豆草組合平均高4.95%、6.86%和6.70%;豆科牧草占30%、40%和50%比例各組合,粗蛋白含量均以豆科牧草+燕麥組較高;各組合粗蛋白含量隨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豆科牧草比例從30%增加到50%,Ⅰ、Ⅱ、Ⅲ、Ⅳ、Ⅴ和Ⅵ組合粗蛋白含量分別增加15.17%、28.39%、11.72%、15.13%、24.47%和9.51%,均以豆科牧草+全株玉米組增幅較大,說明全株玉米與豆科牧草混合青貯,可改善青貯飼料的蛋白質(zhì)營養(yǎng)。
2.2.2鈣含量變化豆科牧草占混合青貯原料的比例為30%、40%和50%時,各組合鈣含量比較見圖4~6。
圖4 30%豆科牧草比例鈣含量比較
圖5 40%豆科牧草比例鈣含量比較
圖6 50%豆科牧草比例鈣含量比較
苜?;旌锨噘A飼料鈣含量均高于同比例紅豆草組合,30%、40%和50%比例苜?;旌锨噘A料較紅豆草組合平均高37.61%、49.97%和47.18%;隨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各組合鈣含量增大,豆科牧草比例從30%增加到50%,Ⅰ~Ⅵ各組合青貯飼料鈣含量分別增加36.57%、35.35%、 15.50%、24.21%、23.81%和15.68%,同一品種豆科牧草組合依去穗玉米秸稈、帶穗玉米秸稈和燕麥次序降低。
2.2.3無氮浸出物變化豆科牧草占混合青貯原料的比例為30%、40%和50%時,各組合無氮浸出物含量比較見圖7~9。
圖7 30%豆科牧草比例無氮浸出物含量比較
圖8 40%豆科牧草比例無氮浸出物含量比較
圖9 50%豆科牧草比例無氮浸出物含量比較
各組合無氮浸出物含量均以豆科牧草+帶穗玉米秸稈組合較高,其次為豆科牧草+去穗玉米秸稈組合,30%、40%和50%豆科牧草+帶穗玉米秸稈組合無氮浸出物含量分別較同比例去穗玉米秸稈組合高19.33%、13.26和6.76%,較同比例燕麥組合高25.73%、28.88和24.86%;同比例苜蓿與紅豆草混合青貯之間無明顯差異。
2.3不同原料混合青貯飼料對肉羊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混合青貯試驗表明,40%比例的豆科牧草與60%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不僅青貯效果好,且混合青貯料中粗蛋白質(zhì)含量接近反芻家畜營養(yǎng)需要,豆科與禾本科牧草比例也符合反芻家畜粗飼料構(gòu)成比例。利用40%紫花苜蓿和紅豆草分別與60%去穗和帶穗玉米秸稈制作的混合青貯飼料飼喂育肥羔羊試驗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2。
如表2所示,試驗Ⅰ、Ⅱ、Ⅲ、Ⅳ組和對照組日增重分別為204.15、191.31、205.45、184.65和143.27 g。試驗Ⅰ組和Ⅲ組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別提高42.49%和43.40%;而試驗Ⅰ、Ⅱ、Ⅲ、Ⅳ組互相之間,試驗Ⅱ、Ⅳ與對照組之間日增重均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Ⅰ、Ⅱ、Ⅲ、Ⅳ組和對照組每增加1 kg體重的飼草料消耗分別為5.34、5.70、5.31、5.91和7.61 kg,各試驗組飼料利用率均高于對照組,以試驗Ⅱ組最高。表明豆科牧草與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飼喂育肥肉羊不僅飼料利用率高,且羔羊日增重大,尤其豆科牧草和帶穗玉米混合青貯飼喂效果更好。
表2 試驗羊增重情況
本試驗設(shè)計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紅豆草)占30%~60%的混合比例均能成功制作青貯飼料;苜?;旌锨噘A飼料粗蛋白和鈣含量均高于同比例紅豆草組合,且隨豆科牧草比例增加,青貯飼料粗蛋白和鈣含量增大;各組合無氮浸出物含量均以豆科牧草+帶穗玉米秸稈組合較高,豆科牧草與全株玉米青貯,較其他組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飼料蛋白質(zhì)含量,改善了青貯飼料的蛋白質(zhì)營養(yǎng)。育肥肉羊按日采食1 kg干物質(zhì),168 g粗蛋白計算,日飼喂1 kg青貯料,用30%或40%豆科牧草混合青貯料可分別滿足肉羊粗蛋白需要量的55.71%~70.60%或62.38%~73.27%,能有效保障育肥肉羊?qū)Φ鞍踪|(zhì)的需求和青飼料的供應(yīng),30%~40%豆科牧草比例也是肉羊日糧粗飼料組成中比較理想的豆科與禾本科牧草組合。用40%紫花苜蓿和紅豆草分別與60%去穗和帶穗玉米秸稈制作的混合青貯飼料飼喂育肥羔羊,不僅飼料利用率高,且羔羊日增重大,尤其飼喂帶穗玉米混合青貯飼料,肉羊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豆科牧草與玉米或燕麥,尤其帶穗玉米混合青貯后,充分發(fā)揮了豆科牧草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優(yōu)點[1],可以解決單一豆科牧草青貯困難、晾曬時浪費人力、營養(yǎng)損失大等缺點,同時達(dá)到了能量和蛋白質(zhì)的最佳互補,尤其帶穗玉米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去穗玉米高[2],提高了青貯料利用率。高騰云等[3]利用帶穗玉米青貯飼喂育肥牛,試驗組和對照組日增重分別為1192.5g和995g,日增重水平提高19.85%;崔淘氣[4]利用全株玉米青貯飼喂肉牛的日增重1 891 g,而去穗玉米秸稈青貯飼喂肉牛日增重僅997 g,兩者差異顯著,該結(jié)果與本試驗帶穗玉米混合青貯飼料育肥羊日增重高于同比例去穗玉米混合青貯飼料的結(jié)果一致。目前尚未見到其他有關(guān)帶穗和去穗玉米與苜蓿、紅豆草等豆科牧草混合青貯育肥牛、羊的報道。
1)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紅豆草)比例≤60%時均能成功制作青貯飼料。
2)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紅豆草)比例增加,混合青貯料粗蛋白含量增加,鈣含量上升;苜蓿混合青貯飼料粗蛋白和鈣含量高于同比例紅豆草組合;豆科牧草與帶穗玉米混合青貯飼料無氮浸出物含量高于同比例去穗玉米或燕麥組合。
3)40%比例紫花苜蓿或紅豆草與帶穗玉米混合青貯,可顯著提高育肥肉羊日增重,優(yōu)于同比例去穗玉米混合青貯料。
[1] 王保平,許慶方,董寬虎,等.幾種豆科牧草與全株玉米混合青貯效果的研究[J].中國奶牛,2010(10):18-20.
[2] 付云軒.帶穗與去穗玉米青貯飼喂奶牛的經(jīng)濟效益[J].河北農(nóng)業(yè)科技,2000(3):25.
[3] 高騰云,唐桂芬,李紅雷.帶穗玉米青貯與玉米秸稈青貯飼養(yǎng)育成奶牛的試驗[J].中國奶牛,2000(6):18-19.
[4] 崔淘氣.全株玉米青貯與去穗秸稈青貯飼喂肉牛的增重效果對比試驗[J].黃牛雜志,2002,28(3):19-21.
過刊征訂
1.《中國草食動物》雜志1999年(1~6期)21元,2000—2002年(1~6期)27元,2003年(2~6期)33元,2004—2008年(1~6期)39元,2009—2014年(1~6期)48元(均含掛號郵資);
2.有2002、2003、2004、2005、2006和2007年養(yǎng)羊?qū)]嫞òㄆ贩N、遺傳、繁育、營養(yǎng)、市場等內(nèi)容),價格分別為31、34、26、58、38、28元,含掛號郵資,數(shù)量有限,欲購從速;
3.請您匯款時務(wù)必寫清楚通訊地址、郵政編碼等事宜,以便準(zhǔn)確投寄。
《中國草食動物科學(xué)》雜志社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Mutton Sheep with Silages from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Legume and Grass
Li Xinyuan,Yu Lianping,GaoZhanqi,et al
(Gansu Extension Station ofGrass technology,Lanzhou 730010,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proportion of legume and grass in silage making and its effects on the fattening performance ofmutton sheep,6 group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combination of legumes(alfalfa and sainfoin)and grasses(ear corn,corn stalk and oat),each group with 8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legume,each level with 4 duplicates;in addition,a fattening experiment of mutton sheep was mad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lages could be made successfully with legume varied from 25%to 60%;the CP and Ca in silage containing alfalf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ilage containing sainfoin in the same ratio;the CP and Ca in silag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ment of legume;the NFE in the group with ear cor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corn stalk;the ear corn silage with 40%legume could improve the dailygain ofmutton sheep significantly,compared with the corn stalk silage.
legume;grass;silage;fatteningmutton sheep
S54
A
2095-3887(2015)03-0033-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3.010
2015-02-09
牧區(qū)草食家畜營養(yǎng)改善及品種改良技術(shù)研究
李新媛(1975-),女,高級畜牧師,學(xu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