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義軍
摘 要: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即不同個性特征、心理傾向以及不同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教學和輔導,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fā)展,先后達到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文從科學建組分層、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yè)分層和教學評價分層五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分層教學;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20-001-01
一、科學建組分層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能力的水平當然會有差異,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也會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這種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認識能力方面。在診斷時,不僅要反映出認識結果上的差異,而且要著力于反映掌握新知識途徑上的差別和掌握速度的差別。為了充分的了解學生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主要采用了三種方式:第一是通過問卷研究和了解學生,主要是弄清楚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氣質類型、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智力發(fā)展特征等。第二是通過訪談法,為了對每一個學生有比較充分了解,采用教師與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第三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測試定量的研究學生的能力水平。
二、教學目標分層
根據(jù)教材、新課程的一般要求和各層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水平,設計、制定出分層次的教學目標,使目標的難易度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適應,既可以實現(xiàn)又不是輕松實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對于課程標準基本要求中的“識記與簡單應用”、“經(jīng)歷過程”“情感體驗”部分,必須要求每個學生都達標;而對于能力要求較高的“理解、應用”、“實驗探究”部分,則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設置不同的問題,讓不同類別的學生分別達成不同的目標。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例如:《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
1. 在直線運動的情景下,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理論探究,要求各類學生獨立完成探究任務;?????
2. 在曲線運動的情景下,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需要用到極限的思想和微分的觀念,要求將前面學習的方法遷移過來,這對A類學生來說需要啟發(fā)引導,而B類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能夠完成目標、C類學生則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任務;
3. 在有彈性勢能存在的情景下,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頂峰,C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若有充足的時間,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可以達成目標;但A 、B類學生很難實現(xiàn)這一目標,因此教材對這一部分不做要求。教師可將第三個探究目標目標放在課后作為“小課題研究”讓學生自覺自愿的展開探究活動,在小范圍內展示成果。
三、課堂教學過程分層
備課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教學媒體、鞏固訓練到作業(yè)布置,都堅持各層次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如果說前兩個分層是備課環(huán)節(jié)中的備學生、備教材活動,那么這個分層施教則是教與學在上課環(huán)節(jié)的結合活動,有一定的操作難度。課堂教學中改變授課方式,保證在同一節(jié)課內既有面向全體的“合”環(huán)節(jié),又有兼顧各方的“分”環(huán)節(jié),通過同課異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這個分層中,要首先處理好小組的分與全班的合。教師要借鑒復式教學的模式,在一定階段,將學生由傳統(tǒng)的“單車道”運行,按分層分成“兩車道或“三車道"運行。即一部分學生接受教師的直接教學——動;另一部分學生接受教師提供的自學提綱或口述的學習要求,進行自讀、自思、自問、自答、自練、自查——靜;還可以安排一部分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開展互學、互練、互幫、互議、互查、互評活動——靜。教師要在教材難易度和學生差異的結合點上,圍繞一條教學主線,協(xié)調好“動”、“靜的對象和“動"、“靜"的時間,讓每個學生動做到“動"在關鍵處,“靜"在必要時,且相互促進,互不干擾。
四、布置作業(yè)分層
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掌握知識上的能力差異,分層次要求完成作業(yè)??偟脑瓌t是:“分層布置、雙向選擇、分類指導”。
1. 分層設計、分層要求。把作業(yè)分為三個層次:a層是基礎性作業(yè)(如課后練習),b層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如課后習題),c層是基礎性作業(yè)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如課后復習題)。在試卷上或習題上標明a、b、c三個層次。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布置作業(yè)要精心安排,一般學生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
分層次布置作業(yè)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并由學生選擇適應自己的作業(yè)題組,克服了“大一統(tǒng)”的做法,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跳一跳,夠得著”的境地,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a層的學生也沒有過大的壓力,可以減少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 分層收繳、分層批閱、分層指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為了便于操作,我們在三類學生中分別設了課代表,分門別類收發(fā)作業(yè),便于教師批閱。同時教師在講評作業(yè)和課外輔導時,實行分類指導。
3. 對優(yōu)秀學生實行作業(yè)“加餐制”和“自修制”。
五、教學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是注意差異性、及時性和激勵性,及時了解學生達到分層目標的具體情況,并及時加以鼓勵,更強調縱向對比。分層評價,能明顯地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發(fā)展,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環(huán)。具體做法是以個體評價為主,宜粗不宜細,多鼓勵、表揚,并擴大評價的范圍、內容(口答、概括、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不僅僅只是書面測驗),幫助學生在失誤、失敗時正確歸因(個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體和環(huán)境因素),重樹成功的信心。
總之,在教學中通過運用分層教學,全面、動態(tài)、全方位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才能真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切身發(fā)展,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