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必須提高學生活動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基本要求。學生必須獲取的語文素養(yǎng),所涵蓋的范圍比較廣,現(xiàn)結合自己古詩文教學之形成學生人文精神的相關思考和實踐拙于筆端。
一、人文精神的古詩文教學學生需理想地讀
新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詩文閱讀有著具體的目標,第三學段目標是這樣提及的:注意通過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這樣的要求其核心是什么?那就是體味性的讀,要讀出語調(diào)上的味,要讀出韻律、節(jié)奏上的情。但平時的古詩文教學學生讀出這些來了嗎?應當說是一般的還都沒有。為什么?是沒有讓學生去讀?不是!小學生也讀得不少了,不要說是其他所要求的讀,就是那每天的晨讀,學生也應當就已經(jīng)是讀個夠了。只不過是教師只要學生去讀了,聽到了書聲,早讀就已經(jīng)是萬事大吉了。殊不知這樣的讀,學生既感到疲勞,又感到厭煩,且對學生的體味沒有任何意義上的好處。竊以為對學生古詩文的讀,得讓學生去比較理想地讀。怎樣算得上學生比較理想地讀?平時筆者是這樣去實踐的,凡要求學生去閱讀古詩文,都要求學生去響響亮亮地讀。凡要求學生去讀古詩文,自己必陪著學生去讀,尤其注意在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上放下誦讀的好樣子,這有效地避免了好多學生唱讀的現(xiàn)象。凡要求學生去讀古詩文,都力求讓學生能夠去競讀,即相互之間進行比較有意思的競賽,看看誰讀得好,也看看誰的誦讀進步比較顯著。凡要求學生去讀古詩文,都給學生以美好的誦讀氛圍,譬如提供一些與古詩文情感相匹配的曲子,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去讀,更有其美感。
二、人文精神的古詩文教學學生需自主地感
應當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學生具備著理想誦讀的基礎,其感是不會有問題的,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是頗有道理的。但也必須看到的現(xiàn)實是,古今漢語表達的差異性比較大,古漢語結構以及古詩文受韻律等方面的影響,再加之古人所生活時代的局限性,尤其是不同的詩人,有著不同的際遇,那所寫出來的詩歌在風格以及所表達的意境上有著極大的距離。況且,小學生與古詩人之間的距離是那樣的遙遠。這就給小學生感悟古詩尤其是自主感悟古詩帶來一定或者就是極大的麻煩。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都是在越俎代庖。實質(zhì)上這既不是學生真正意義上的體味,也根本不利于學生去進行體味。這只能給學生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如滋生學生閱讀感悟的惰性,甚至由閱讀感悟的惰性去直接波及到學生的誦讀和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感悟。對此,我們教師切不可去以犧牲學生的發(fā)展為代價,僅圖目前的省事而放棄或者剝奪學生自主感悟的權利。平時的閱讀教學,筆者堅持多讓學生去自主感悟,多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感悟,多為學生搭建自主感悟的平臺。如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在弄懂詩行意思的基礎上,再去自主感悟。然后讓學生將自主感悟的內(nèi)容表述出來,讓大家再去討論。學生便比較充分地意識到的是,自己所感悟的內(nèi)容能夠是大家所認可的,那感悟的正確性就應當是肯定的。學生在和大家進行討論時,往往也在討論的過程中受到啟示。
三、人文精神的古詩文教學學生需創(chuàng)新地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所入選的古詩文,都有著許許多多可以讓學生去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的因素。所以,在充滿人文意識的語文教學以及具體的古詩文教學中,則更應當去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學生的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必須建立起學生創(chuàng)新閱讀的信心,必須建立起學生創(chuàng)新閱讀的膽量。要讓學生能夠直面古詩文,直面古詩文的作者,直面諸多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語言,也應當是直面教師的勇士。本來小學生就應當是初生牛犢,更應當就讓他們?nèi)コ跎俨慌禄ⅰW寣W生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并非就是讓學生去挖掘出什么別出心裁的東西來,只要讓學生能夠去實實在在的自主發(fā)現(xiàn)就行。譬如,杜甫所寫的詩一般都不給人以“快詩”之感,唯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怎樣讓學生去創(chuàng)新感悟這首詩?教學前,先讓學生去搜集相關的資料,使學生對杜甫所處的時代有個大致的了解,那是個安史之亂,那個時代給人們所帶來的戰(zhàn)亂之苦是令人心酸和心寒的。在學生掌握這些資料后,在學生看到這詩題后,一個“聞”就讓人感到,杜甫是十分欣喜的,那欣喜的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欣喜之余所用的語言,則不難看出他也是個十足的愛國主義者。他在極度興奮中的一氣貫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使學生很快地感悟出詩人的愛國主義的胸襟。這比較有意義地說明:學生的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是完全有可能和有必要的。
郭英,教師,現(xiàn)居江蘇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