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娜
日常生活中幼兒的潛意識會對來自環(huán)境因素和人為行為的暗示做出反應,比如在家中看到媽媽在廚房做飯,從而知道等會就要吃飯了。受到暗示從而得出信息或做出相應的行為,也是幼兒智能發(fā)展的表現(xiàn)。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偏小,自制能力較差,而暗示法的運用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潛能,教師以一種較含蓄的方式幫助幼兒調整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達到了看似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一、以簡單、清晰的圖標作為暗示的縮影之“小腳丫的主人在哪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身體健康以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主的特征。幼兒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長,身體才能健康的發(fā)展。
一到午睡時間,小朋友們就會自覺地跑到小床邊,脫掉鞋子就往床上一躺,鞋子放的滿地都是,等到他們一覺睡醒之后,找鞋子成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我認為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學活動,并將內容有意圖地滲透到教學活動中,比單純地說教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們結合班級的課題研究內容,創(chuàng)設了一節(jié)“擺好小鞋子”的活動,請幼兒在活動中了解擺好小鞋子的重要性,并且我們以圖標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以暗示的方法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每個小床下面貼了一對小腳丫,這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好奇地說道:“咦,我的小床下面有兩個小腳丫。”“這個小腳丫光著腳,它的主人在哪里呢?”聰明的孩子馬上想到了將自己的鞋子擺放在小腳丫上,其余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漸漸知道了要將鞋子擺整齊的道理。
孩子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有時候一些簡單的暗示會比枯燥乏味的教育得到的效果更好,當孩子在看到那只小腳丫的時候就會自己想到要在睡覺的時候把鞋子擺整齊,從而生活自理與活動常規(guī)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不僅如此,包括幼兒做操時地上的點點、排隊時地上的線線、喝水時杯子上的小照片等這些簡單的圖標暗示都在悄悄地告訴幼兒應該如何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也為教師的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用正面的語言暗示強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之“找找我的小椅子”
研究表明幼兒自兩歲半以后就開始有了極強的自尊心,那么面對某些自尊心極強又不遵守紀律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巧妙地保證不讓幼兒受到傷害的同時又得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這就需要正面的語言暗示法,維護幼兒主動性與自尊心的同時用一種含蓄而簡潔的方式告訴幼兒某些行為是不對的,讓幼兒在優(yōu)良的情緒下接受。
小班的小朋友們剛剛進入幼兒園時,他們對幼兒園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著一顆新鮮、好奇的心,想去嘗試一下新鮮事物。我們班的杰杰是一個調皮搗蛋、自制能力較差的孩子。在老師上課時經(jīng)常會擅自走動,獨自玩玩具、大聲尖叫等。這個時候我就會對他說請你回到你的小椅子上,之后他就會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墒菦]過多久又會自己站起來到處跑,其他孩子在他的影響下也很難專心聽老師上課,于是,不停地重復就開始了,這顯然降低了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于是,下課之后我與杰杰進行了簡單的溝通,“老師覺得杰杰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如果能夠做到在上課的時候不隨意走動,遵守活動秩序,你一定會更棒!”
從那以后,發(fā)現(xiàn)杰杰上課隨意走動的現(xiàn)象有了明顯的改善,當他想起身時也會看一眼老師,只要我一喊他的名字就會自覺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坐好,不用我再重復地說回去坐好。
由此可見,暗示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在尊重幼兒、保護幼兒自尊心的前提下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糾正幼兒某些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使幼兒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三、用恰當?shù)谋砬榘凳咀龅阶尡砬檎f話之“被丟棄的小娃娃”
幼兒期是孩子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行為習慣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也是塑造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們需要給幼兒做到正面引導,我們要言傳身教,給孩子們做好一個優(yōu)秀的榜樣,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一次,在娃娃家的游戲中小峰正推著嬰兒車,嬰兒車中正躺著一個“小娃娃”,調皮的小峰推著嬰兒車在活動室里不停地奔跑,突然,他把嬰兒車往上一甩,車里的“小娃娃”摔了出來,小峰見狀后并沒有馬上抱起小娃娃,而是哈哈大笑起來。這個事情正好被我看到,于是,我看了小峰一眼,又看了看被“丟棄”在地上的娃娃,小峰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錯了,馬上走過去把玩具撿起來放回手推車里面,然后繼續(xù)玩耍。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暗示無處不在,我們老師把垃圾丟垃圾桶里,把玩具放回原處,都有著活動暗示;在告訴孩子們該怎么做的時候有著語言暗示;在孩子忘記把玩具放回去的時候,我們提醒了他,然后自己眼神注視著玩具的時候,有著表情暗示……教師的權威也使得暗示防線更容易突破,教師的權威無疑是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教師不僅要對孩子嚴格要求,還要做到愛孩子、關心孩子,平等對待。因此,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眼神,孩子們也能夠領會教師的意思。
四、家園配合,讓暗示法成為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重要資源
暗示法的運用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不僅教師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反應,家長更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
我們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孩子們時時刻刻都在學習、模仿著我們的行為。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們做好生活榜樣,再給予孩子們適當?shù)陌凳?,讓他們獨立去完成,更好地讓他們成長。
暗示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也應該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暗示法來達到最佳的效果,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適宜的暗示手段,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簡單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昆山市朝陽幼兒園江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