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張建 張煜 李清方 劉海麗
(1.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管理局)
淺談挪威船級社C O2管道泄漏實驗*
張媛媛1張建1張煜2李清方1劉海麗1
(1.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管理局)
管道輸送作為所捕集的C O2與利用封存場地的紐帶,在碳捕集、驅(qū)油與封存項目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鑒于我國C O2長輸管道的設計標準和規(guī)范處于空白,文章對挪威船級社于2006年和2010年的管道泄漏實驗進行歸納總結,介紹了工業(yè)規(guī)模泄放實驗的研究目的、實驗裝置、恒壓及泄壓釋放的操作流程、管道內(nèi)對壓力和溫度的監(jiān)測布點以及大氣中對C O2濃度監(jiān)測的布點方式等。這為我國研究人員開展C O2管道泄放的實驗設計及研究方法提供了參考借鑒,有助于加快我國C O2管道輸送安全性研究的步伐。
挪威船級社;C O2;管道輸送;泄漏風險
我國是世界上C O2排放大國,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C O2減排措施。C O2驅(qū)油技術(C O2-E O R)能同時實現(xiàn)C O2封存與資源化利用,是我國中長期減少C O2排放的重要途徑,在我國發(fā)展勢頭良好[1]。2003年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延長油田先后針對中高滲透高含水油藏開發(fā)后期及低滲透油藏開展了多個C O2驅(qū)先導試驗,目前各油田正在積極部署大規(guī)模示范工程。
C O2的輸送作為C O2源匯匹配的紐帶,是C O2-E O R的中間環(huán)節(jié)。C O2氣源安全輸送至油田的注氣區(qū)塊,是保證原油提高采收率的先決條件??梢?,C O2管道輸送安全控制與監(jiān)測技術是實現(xiàn)C O2-E O R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應用的關鍵保障之一,但國際上C O2管道輸送的研究集中在防腐控制,尚無統(tǒng)一的C O2管道輸送行業(yè)標準[2]。美國在C O2管道輸送方面已有豐富的工程經(jīng)驗[3],管道設計標準主要參考油氣管道輸送標準。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與美國相似。挪威船級社(D E TN O RS K EV E RIT A S,簡稱D N V)于2010年制定了C O2管道設計規(guī)范D N V-R P-J202。目前C O2捕集、運輸和地質(zhì)封存(C CS)技術委員會正在積極開展C O2管道設計標準的制定工作。在中國,C O2的輸送以低溫槽車輸送為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長輸管道[2]。石化行業(yè)標準《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工程設計規(guī)范》的編制工作正在進行中。
為了確保C O2輸送管道的安全可靠性,需要給出安全距離、截止閥的間距、C O2在線監(jiān)測儀的布點、C O2泄漏阻斷以及安全距離的設計原則與計算方法。因此,有必要開展工業(yè)規(guī)模的C O2管道泄漏實驗研究,為標準的制定提供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分析。國內(nèi)大連理工大學正在開展工業(yè)規(guī)模的C O2氣相輸送泄漏實驗[4]。在國外,D N V聯(lián)合BP和Shell公司開展了工業(yè)規(guī)模C O2管道泄漏實驗,系統(tǒng)研究了C O2的泄漏、擴散規(guī)律。本文旨在解讀D N V的管道泄漏實驗,包括實驗的裝置、工況、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并結合我國C O2管道輸送的特殊性,提出幾點想法,為我國C O2管道泄漏實驗的開展以及管道輸送標準的制定提供參考信息和意見。
1.1 目的
為了填補其他國家對C O2高壓密相、超臨界輸送技術的空白,D N V聯(lián)合英國的BP和Shell分別于2006年和2010年開展了工業(yè)規(guī)模C O2管道泄漏實驗(下面對這兩次實驗簡稱為BP實驗、Shell實驗),其目的主要包括:①C O2管道泄漏過程干冰的釋放、在地表的累積和侵蝕;②C O2羽流的溫度、傳熱率;③C O2泄漏的沖擊負荷;④C O2釋放對管道的影響;⑤測量泄漏過程管道內(nèi)C O2狀態(tài)變化和泄漏后的擴散情況,同時驗證泄漏擴散模型的可靠性,準確預測流體發(fā)生泄漏時的釋放速率,擴散的范圍和濃度分布以及緊急隔離區(qū)域的安全范圍。
1.2 裝置
實驗裝置主要分為4部分,分別為:主管、支管、充有氮氣的緩沖管和大氣擴散監(jiān)測單元,該裝置示意見圖1[5]。
圖1 C O2管道泄漏實驗裝置示意
主管:該管段與C O2儲罐相連,長25 m,直徑580 m m;主管放置在磅秤上,其目的是連續(xù)監(jiān)測C O2泄放的質(zhì)量。
支管:該管段是主管的分支,長5.5 m,直徑25 m m,泄放孔安裝在支管的一端,在泄放孔之前安裝了流量計,以監(jiān)測C O2的釋放速率。
緩沖管:當管道模擬恒壓泄放實驗時,充有氮氣的緩沖管與主管相連。該管段長130 m,直徑150 m m。
大氣擴散監(jiān)測單元:沿C O2噴射方向放置100 m ×100 m的底板,并布設扇形的C O2濃度、溫度探頭。
2.1 釋放源控制單元
BP和Shell的C O2管道泄漏實驗的模擬工況[6]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C O2泄放時的狀態(tài)主要是高壓密相和超臨界兩種相態(tài);
②C O2噴射的狀態(tài)分為恒壓釋放和泄壓釋放;
③噴射方向分為水平、固定容器內(nèi)垂直向上及垂直向下;
④噴射過程的控制措施:C O2噴射中考慮了向羽流中噴水,考察水簾對減緩C O2擴散的影響。
C O2管道泄漏實驗中,釋放源控制單元的功能是保證泄放孔C O2壓力、溫度達到預期值,C O2釋放源控制單元溫度、壓力的監(jiān)測布點見圖2[5]。
圖2 C O2釋放源控制單元的監(jiān)測示意
在緩沖段、主管、支管的首末兩端各放置溫度和壓力探頭。C O2泄漏孔的溫度監(jiān)測更加詳細,在支管上部距離泄放孔0,0.21,1.12,2.76 m處均安裝了溫度探頭。
恒壓釋放實驗的操作流程包括了C O2清洗、注入、注滿后在緩沖管內(nèi)補充氮氣等步驟。隨著泄放孔C O2的噴射,氮氣不斷進入緩沖管內(nèi),但始終不能進入C O2主管。泄壓釋放實驗的操作流程包括了液態(tài)C O2注入、管道加熱、泄壓釋放等步驟。當管道加熱使C O2溫度和壓力達到目標值時,泄放孔開始噴射C O2。放空實驗主要是向裝置中通入氮氣完成管道的清洗和C O2的排空。在緩沖管內(nèi)不斷充入氮氣,此時打開泄放孔,主管內(nèi)的C O2開始外排;當?shù)獨獬渲列狗趴滓韵聲r,關閉泄放孔,打開主管底部的閥門,C O2從底部外排。當?shù)撞坑械獨馀懦鰰r,整個管道的C O2放空操作結束[7]。
2.2 大氣擴散監(jiān)測單元
C O2管道一旦泄漏,對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居民健康、建筑物等產(chǎn)生負面影響。所以大氣擴散監(jiān)測單元除了準確測量大氣中C O2的濃度,還要以此為據(jù),制定管道泄漏的預警措施,計算安全距離進而增加管道路由選擇的限制條件等。
2.2.1 監(jiān)測裝置
C O2濃度的監(jiān)測主要有三種方法,C O2探頭直接監(jiān)測濃度、O2濃度反算法、溫度反算法[8]。BP和Shell的實驗采用了前兩種方法,且均以O2濃度反算法為主,其原因為氧探頭便宜。Ja m ois等人的研究中提到了溫度反算法,主要考慮在C O2泄放的近場,氣體噴射速度過快。由于C O2和O2探頭的響應時間長,選擇熱電偶監(jiān)測近場溫度,進而反算C O2的濃度[8]。
BP和Shell的實驗中C O2和O2探頭的型號分別為Two ServomexX1440D1和City Technology A02,監(jiān)測濃度范圍分別為0~50%和0~100%。響應時間分別不高于10 s和2 s。熱電偶直徑為1.5 m m、不銹鋼護套、T型。
2.2.2 監(jiān)測布點
C O2大氣擴散監(jiān)測布點示意見圖3[9-10]。
布點方式為扇形,沿噴射中心線分別向兩側各偏20°。監(jiān)測距離分別為泄放孔下風向的1,2,3,4,5,10,15,20,40,60,80 m。在距離泄放孔下風向25 m內(nèi)放置托盤,接收噴射過程的干冰。
圖3 C O2大氣擴散監(jiān)測布點示意
BP和Shell兩次實驗的部分數(shù)據(jù)(C O2水平泄放)、相關實驗及模型驗證的報告已在D N V網(wǎng)站(w w w.dnv.co m)上公開。實驗方案、過程操作、監(jiān)測布點等方面的信息分享為我國工業(yè)規(guī)模C O2管道泄放實驗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我國C O2輸送管網(wǎng)的建設及運行監(jiān)管,由于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開展管道泄放實驗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C O2管道附近低洼地帶及人口密集區(qū):根據(jù)C O2的源匯數(shù)據(jù)[11],輸送管網(wǎng)預測集中分布在我國的東部沿海和西北部,C O2管網(wǎng)周邊人口密集,且管網(wǎng)分布在不同的地形,如高原、山地、平原、丘陵。這與美國C O2管網(wǎng)的分布特點(管網(wǎng)分布在地廣人稀的地區(qū))有著明顯的不同。根據(jù)BP和Shell兩次實驗的已有報道,C O2管道泄放裝置放置在距離地面1 m高的臺架上,沒有考慮地形對C O2擴散、聚集的影響。所以,我國在開展工業(yè)規(guī)模C O2管道泄放實驗時,不同地形的C O2泄漏預警措施、安全系數(shù)的選取需要充分考慮。對于預警措施,借鑒天然氣管道檢漏的經(jīng)驗,向C O2管道中添加微量、帶有臭味的乙硫醇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預警措施,有待論證。建議研究乙硫醇對C O2物性的影響研究;對于不同地形的安全系數(shù)的選取,需要考察惡劣環(huán)境(靜風、低洼地區(qū))C O2泄漏的大氣擴散規(guī)律。
②工業(yè)規(guī)模的C O2管道泄放實驗需要和擴散模型的開發(fā)同時進行。目前,C O2管道泄漏模擬軟件主要有Phast[9,12],英國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也正在積極的開發(fā)相關軟件[13-14]。我國未來C O2管網(wǎng)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在使用國外開發(fā)的軟件時,還需謹慎。因此,應開展CO2管道泄漏擴散模型的相關研究,為CC US(Carbon Capture,Uti l 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應用積累技術儲備。
③C O2輸送管道泄漏時流體溫度場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非常必要。目前關于管道埋深地下泄漏時流體溫度場的分布規(guī)律尚未報道。根據(jù)已有研究[4],當C O2管道輸送狀態(tài)為氣相,釋放孔的壓力和溫度分別為5.25 M Pa和21℃時,整個噴射過程管道內(nèi)部流體溫度整體下降,最低可達-23.4℃,增加了管道脆性斷裂的風險。管道一旦發(fā)生脆性斷裂,C O2泄漏量遠大于小孔泄漏,給環(huán)境和公眾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更加嚴重。所以,建議開展管道埋深地下泄漏時內(nèi)部流體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
[1] Li L,Zhao N,Wei W,et al.A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C O2Capture,Storage and Utilization i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J].Fuel,2013(108):112-130.
[2] 劉建武.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工程設計的關鍵問題[J].油氣儲運,2014,33(4):369-373.
[3] 杜磊,湛哲,徐發(fā)龍,等.大規(guī)模管道長輸C O2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J].油氣儲運,2010,29(2):86-92.
[4] 張建.工業(yè)規(guī)模C O2管道泄漏實驗裝置設計與安裝[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3.
[5] Evans JA,Graham I.DNV CO2PIPETRANS JIP-DataRelease 1-Advantica Overview[R].Extract fro ma Confidential Report by Advantica for BP,June 2012.
[6] Witlox H,Harper M,Oke A,et al.Validation of Discharge 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 for Unpressuri sed and Pressurized Carbon Dioxide Releases[J].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2014(92):3-16.
[7] Holt H.Release of Model Validation Data(Shell data). Overview Report[R].C O2PIP E T R A N S Phase 2 Joint Industry Project,August,2012.
[8] Jamois D,Proust C,Hebrard J.H ard ware and Instrumentation to Investigate Massive Spills of Dense Phase C O2[J].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2014(36):601-606.
[9] Witlox,H W M.Data Review and Phast Analysis(Dis-charge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for Shell C O2Experiments[R].Contract 984C0004 for DNV Energy(CO2PIPETRANS Phase 2 JIPWP1).DNV Software,London,UK,2012.
[10]Wilox H,Harper M,Oke A,et al.Phast Validation of Discharge 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 for Pressurised Carbon Dioxide Release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14(30):243-255.
[11]Dahowski R,Davidson C,LiX,et al.A$70/t C O2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Backstop for China's Industrial and Electric Power Sectors:Insights fro ma Comprehensive C CS Cost Cur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2(11):73-85.
[12]Witlox H.Data Review and Phast Analysis(Discharge 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for BP DF1 CO2Experiments,Contract 96000056 for D N V Energy(CO2PIPETRANS Phase 2 JIPWP1)[R].London:DNV Software.
[13]Mahgerefteh H,Brow n S,Martynov S.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Friction,H eat Transfer,and Stream Impurities on the Decompression Behavior in CO2Pipelines[J].Greenhouse Gases: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5):369-379.
[14]Woolley R,F(xiàn)airweather M,Wareing C,et al.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Modelling of the Near-field Structure of Multi-phase CO2Jet Relea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3(18):139-149.
(編輯 王薇)
10.3969/j.issn.1005-3158.2015.05.005
1005-3158(2015)05-0014-04
2014-12-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378088);“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12B A C24B05);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項目(12120113006600);中國博士后基金第55批面上項目(2014 M 550371);勝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基金。
張媛媛,2012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博士,高級工程師,勝利石油管理局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二氧化碳捕集、驅(qū)油與封存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處置。通信地址:山東省東營市濟南路49號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5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