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娟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沈陽市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和訪談,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健康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發(fā)展對策,為更好地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狀況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體育教育 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
一、前言
“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學校健康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在全面發(fā)展教育中,健康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它不僅有助于促進各種教育的發(fā)展,同時也滲透在各種教育之中,成為全面發(fā)展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高校大學生身體身體健康狀況調查
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生活有規(guī)律,一旦考上大學,生活反倒沒了章法。熬夜、飲食不規(guī)律、長時間上網(wǎng)的人大有人在,考試前或考研前,大批學生天天泡圖書館,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這造成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胃腸病、頭痛、頸椎病等各種疾病。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的范圍在逐漸加大、程度也則不斷地加深。據(jù)有數(shù)據(jù)表明:“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數(shù)還在不斷增多”。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三、高職院校實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階段是人們接受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的最后時期,也是人們進入社會前的最后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離開了家長而獨自生活和學習,其中有來自日常生活的苦惱、有與同學交往過程中發(fā)生的關系矛盾、有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即將畢業(yè)進入社會而產(chǎn)生的就業(yè)壓力,同時還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從而常常處于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問題。
近年來許多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據(jù)2002年中央電視臺12月16日的報道,我國大學生患心理疾病已達到18.46%,而且還有上升趨勢。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迫在眉睫。
四、發(fā)展高職院校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對策研究
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以理論課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中,由于學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為不宜表現(xiàn),所以在課堂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說教為主,故難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體育實踐課由于它具有群體性、競爭性、娛樂性、釋放性、外顯性等特點,人們沉浸在體育活動中,會感受到和社會活動完全相同的精神體驗與心理沖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與心理健康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課堂身體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加強主體的參與性。本文主要是從平時的課堂教學出發(fā),研究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的各種不同的正面影響,使體育教師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體育教學過程中,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良性機制的形成,從而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一)體育與健康課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應該在新生入學初,首先對新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課納入到學校的課程教學中。
(二)體育鍛煉能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體育鍛煉能帶來流暢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們能忘我地投入到運動中,并產(chǎn)生來自于活動過程本身的直接興趣和享受,這是一種在理論學習中所無法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研究表明:適宜的體育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能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fā)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
(三)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工作者,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因材施教,對體育基礎和運動能力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要做到區(qū)別對待;注重培養(yǎng)體育骨干,充分發(fā)揮體育骨干的幫帶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進而使這些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運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四)體育鍛煉能協(xié)調人際關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許多人感到愈來愈缺乏適當?shù)纳鐣?lián)系和人際交往,體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增加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形式,在活動中共同鍛煉、相互競爭、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和疲勞消除孤獨感,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chǎn)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進而達到促進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發(fā)展。
(五)體育場地與器材是開展學校體育的基本物質條件,學校應加大對體育場館的經(jīng)費投入,更好地改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條件,使學生有充足、舒適的體育鍛煉和健身場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比賽,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這對抑制自閉學生心理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都會帶來積極地調節(jié)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小蓉.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與實踐[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6.
[2] 李家仿,田聚群.高校體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運動人體科學.2012.22.
[3] 許同海,李少鐸.學校體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