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靜 徐園 高松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提出要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引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荚嚪椒ǔP試外,還采取口試、答辯和現(xiàn)場測試、操作、過程考核等多種考試形式,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圖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促進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己朔绞降撵`活多樣,解決了傳統(tǒng)考核方式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學生每門課的成績由多種考核方式的成績綜合決定,由整個教學過程的表現(xiàn)決定,而不是僅僅由學期末的一場考試來決定。
雖然我們的初心很好,設想很好,但在教學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具體應用實踐中,老師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沒有根本性的轉(zhuǎn)變,上課的疲軟狀態(tài)也很可能沒有明顯的改善。為什么會這樣呢?
眾所周知,由于中國教育的選拔淘汰機制,高職學生一般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低。這其中固然跟學校的教育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失敗。在孩子重要的成長階段,家長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管束不當,沒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導致孩子成績較差,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且根據(jù)我們的了解,絕大部分學生考大學報志愿不是依據(jù)自己的志趣,而是依從父母的意愿或其他無關緊要的理由,甚至有些學生來上大學竟然只是為了混個學歷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己朔绞降撵`活多樣解決了一考定成績的問題,更合理更客觀,但前提是所有同學都是正常的學習態(tài)度,最起碼都有學習的愿望。而對沒有學習動力的學生,這樣的改變就像一陣風,只能在水面產(chǎn)生些漣漪,下面依然沉靜不動。
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我們高職教育要想達到上述的培養(yǎng)目標就不僅要有更好的教學和考核方法,還需要有更個性化的設計。這里我們主要研討一下在考核方面的具體設計。根據(jù)作者從事高職教育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嘗試在以下兩方面進行設計。
一、賞識教育
在印度有個通則,長久以來一直是指導原則,幾千年來幫助了數(shù)百萬人民:在孩子六歲前,待他像個國王或皇后;六歲至十二歲時,待他像個王子或者公主;十二歲后,則把他當作朋友來對待。人們嚴格遵循此原則,成果斐然。我們高職的孩子們應該如何對待就很清楚了。他們可以說已經(jīng)是成年人,批評教育的方式只會引來他們的反感和叛逆。無論由于家庭教育的關系他們中的某些人多么頑劣厭學,此時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是基于愛和理解的方式。由于學習的關系,大部分高職的孩子們在學校中經(jīng)歷的更多的是挫折和否定,削弱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的很多學生對學習是很被動甚至放棄的態(tài)度。基于這種理解,我們可以在教學中更多的采用賞識教育方式。對孩子們表現(xiàn)出來的主動思考和努力給予及時的鼓勵和獎賞,重燃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樂趣。比如說,在過程考核中設置只有加分沒有減分的考核項,只要有努力有進步就加分,而不論這個努力和進步有多么的微小。讓他們感到考核并不是要放大他們的問題,挑出他們的短板,而是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也是有能力得到好成績的。
二、降低難度的小考核制
即在學期考核中隨學生情況加入多種形式的小考核??己藢W生的目的首先要明確,考核目的一般的理解是客觀的評價學生的成績,但考核最終是要服務于教育的終極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在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所以考核不僅僅是要分出優(yōu)劣,更重要的是通過考核培養(yǎng)孩子們的能力,而培養(yǎng)能力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動力,有了興趣和動力,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鍛煉?,F(xiàn)在高職教育的考核大多采用過程考核的機制,即在學期過程中進行考核,最后得出學生的綜合成績。由于高職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和動力不足,所以教師在過程考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多定制一些難度較低的小考核,讓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小小的努力就順利通過,一次一小步,一次一個小臺階,學生既學到了東西,又不會因為畏難情緒而逃避或放棄。
總之,高職學生的特點是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低,學習動力不足。針對以上情況,高職教育可以將賞識教育和降低難度的小考核制結(jié)合起來,消除孩子們在學習上的畏難情緒,激發(fā)他們的信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重拾學習的樂趣。這么做也同時降低了教師管理學生和教學的難度。能得到如此雙贏的結(jié)果,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