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凌燕
[摘要]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是語言學(xué)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近來研究主要集中在語法性,詞匯性,指代性和社會性,甚少從概念隱喻這個角度研究這個現(xiàn)象。本文從概念隱喻這個視角出發(fā),從英語詞匯形式、稱謂、詞序、指稱男性詞匯的泛化現(xiàn)象等方面探討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并且簡要分析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根源和消除語言歧視的方法。
[關(guān)鍵詞]性別歧視現(xiàn)象;概念隱喻;根源;消除語言歧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5-0163-02
一、引言
性別歧視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而語言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性別歧視這一社會現(xiàn)象通過語言這面鏡子折射出來,形成性別歧視性語言。
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性別語言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別的四性,即語法性、詞匯性、指代性和社會性,但甚少學(xué)者從概念隱喻這個角度研究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問題。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將隱喻看作是一種修辭手段,自Lakoff和Johnson發(fā)表《我們所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起,從認知角度對隱喻進行研究成為一種新的潮流。Lakoff和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指出,人類的思維是隱喻性的,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在語言中,還在我們的思維和行動中,是我們認識外在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方式,因此,我們所討論的隱喻應(yīng)該稱為“概念隱喻”。
二、隱喻概念中的性別歧視
(一)歷史依據(jù)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可以追溯到《圣經(jīng)》中上帝造人的那一刻。在《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耶和華用泥土捏造了亞當(Adam),又取其身上的一根肋骨捏造了夏娃(Eve)。由此可見,夏娃是亞當身上的一部分,也注定是亞當?shù)母綄?。亞當說:“This is now bone of my bones,and flesh of my flesh.She shall be called Woman,because she was taken out of Man.”這為“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提供了歷史依據(jù)(The Old Testament Genesis)。
(二)概念隱喻“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
1.詞匯形式
一般來說,在英語里表示兩性的成對詞中,陰性名詞具有標記性,而陽性名詞則是無標記的。前者往往是在后者的詞尾添加詞綴或用復(fù)合法構(gòu)成的。這在語言的詞匯形式上直接反映了性別歧視現(xiàn)象。
如:author/authoress,manager/manageress,actor/actress,hero/heroine
2.稱謂
女性相對于男性的附屬地位,在普通稱謂上也有不少體現(xiàn)。英語中常見的稱呼男性的方法是Mr.+姓氏(如Mr.White)。單單從這個稱呼中是看不出男性是已婚還是未婚的,但是從稱謂女性的方法上卻可以對女性的婚姻狀況一目了然。Miss+姓氏(如Miss Smith)表示未婚,Mrs.+姓氏(如Mrs.Green)則表示已婚。女性未婚前,冠的是父親的姓,結(jié)婚后要冠上夫姓,這都體現(xiàn)了女性的附屬地位。
在職業(yè)名稱上英語語言的性別歧視也可窺見一斑。人們總是習(xí)慣把那些需要智慧、力量勇氣或?qū)I(yè)知識等普遍被認為比較“高貴”的職業(yè)與男性聯(lián)系起來,如doctor,president,lawyer等等,而當女性從事這些職業(yè)時,就不得不在稱謂前加上lady,woman或者female。
(三)概念隱喻“男人處于領(lǐng)導(dǎo)、主動地位,女人處于從屬、被動地位”
1.詞序
在大多數(shù)表示男女兩性詞匯的排列順序上,英語都采用男先女后的原則。如以下詞組中都是男士優(yōu)先:Mr.and Mrs.Brown,his and hers,men and women。在這些固定短語中,男性被放在了第一位,體現(xiàn)了男性的統(tǒng)治、主動地位,女性放在男性后面,體現(xiàn)了女性的從屬、被動地位。
2.指稱男性詞匯的泛化現(xiàn)象
名詞、代詞等的語用范圍也可以體現(xiàn)英語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一般來說,由于英語中的無標記的陽性名詞和代詞具有泛指性特征。指稱男性的詞匯的泛化現(xiàn)象集中體現(xiàn)在第三人稱代詞和名詞he,his,him,man等的使用上,在表示第三人稱男女雙性單數(shù)時,用he(his,him)表示,she(her,her)則被隱去了。而man既可以表示男性,也可以表示全人類,當要指女性時,則必須用woman來表示。
3.詞匯的缺失
一個國家的元首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然而,在英語詞匯當中,卻只有kingdom,沒有queendom,又如在一些國家,用FirstLady(第一夫人)來指國家元首(總統(tǒng))的配偶,但是當國家元首是女性時,卻不知道要怎么稱呼女總統(tǒng)的丈夫。
(四)概念隱喻“女人是邪惡的”
“女人是邪惡的”這個概念隱喻在詞義上有充分的體現(xiàn)。指男性與女性中具有某個相同特質(zhì)的一類人時,用于女性的詞匯往往含有明顯的消極之意或者貶義。如指未婚男性,用bachelor(暗指正派、獨立的單身漢),未婚女性用spinster(含有冷漠、古怪、不近人情的老處女之意);指男主人用master,而女主人用mistress(又指受人供養(yǎng)的女人、情婦)。又如,形容一位嚴格的男性老板,人們用Hes a hard boss。而形容一位嚴厲的女性老板,人們則會這樣表達:Shes hard to work for,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并非來自語言本身,而是社會偏見形成的語義選擇。此種語義選擇恰好體現(xiàn)了人們的隱喻概念“女人是邪惡的”。
三、產(chǎn)生語言性別歧視的根源
詞本無義,義隨人生。語言中男性的地位明顯高于女性,這種不平等是由社會或使用語言的主體——人所決定的。語言從屬于社會,它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社會價值觀和民族思維方式,就有什么樣的語言。而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們的思想中,在社會文化中處處可見其蹤跡,這就造成了英語語言中隨處可見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
四、如何消除英語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
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現(xiàn)象反映的不是英語本身的問題,而是語言所賴以生存的社會問題。語言現(xiàn)象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文化和心理根源,因此消除它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女權(quán)意識的增強,這種現(xiàn)象是有望得到消除的。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使用非性別歧視性語言或者中性語言
女權(quán)運動者倡導(dǎo)使用非性別歧視性語言或中性語言。如把headmaster改為head teacher;把Everyone has his right to live,改成Everyone has his or her right to live.等等。
(二)創(chuàng)造新詞
創(chuàng)造新的詞匯來代替有性別歧視的詞匯。例如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詞匯chair person,business person,state person來代替chaiman,businessman,statemma。這可以解決男性名詞泛化的問題。
(三)消除人們性別歧視的思想根源
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現(xiàn)象的消除有賴于改變?nèi)藗兊乃枷敫?,因此我們首先要消除傳統(tǒng)思想中對女性的偏見,正確認識女性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女性形成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
五、結(jié)語
英國語言學(xué)家Jared Palmer認為:“語言忠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文化,忠實地反映了它的各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英語中的這種性別歧視現(xiàn)象是特定的社會傳統(tǒng)價值觀念和民族思維方式所使然。這種語言現(xiàn)象有著根深蒂固的社會、歷史、文化和心理根源,要想消除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不能走極端,而應(yīng)當從根源上消除語言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當然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