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朗關富,何玉萍,聶云東
(德宏州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云南芒市678400)
羊奶果(Elaeagnus conferta Roxb) 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密花胡頹子,又名南胡頹子、藤胡頹子。原產中國云南南部和廣西南部,以及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德宏州是羊奶果的原產地之一,在州內各(縣)市山區(qū)、壩區(qū)均有分布,“德甜”羊奶果是德宏州經作站10余年經實生選種方法選育出來的優(yōu)良品種,2010年5月取得云南省園藝植物新品種注冊登記,2012年通過云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優(yōu)良品種。是國內首個選育出來的羊奶果品種,也是德宏州自行選育出來的果樹新品種之一。
羊奶果不僅產量高,而且色、香、味、商品率等俱佳,加之羊奶果成熟時正值其它大宗水果的淡季,售價趨高。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德宏州自2005年以來,以甜酸型、純甜型為主的羊奶果已有小規(guī)模的栽培,但是果樹采用種子繁殖,后代會產生分離,生長和結果表現不一致,必須采用無性繁殖方法,而嫁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嫁接指將2個植物部分(砧木和接穗)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并像一株植物一樣繼續(xù)生長[1]的一種技術。砧木、接穗與嫁接時間的選擇在植物嫁接過程中十分重要,是關系到嫁接是否成功的關鍵[2]。
長期以來,“徳甜”羊奶果嫁接成活率極低,限制了羊奶果在德宏州的推廣。鑒于此,進行了不同嫁接時期和嫁接方法的對比試驗,旨在探討影響“徳甜”羊奶果成活率的各種因素,以期提高羊奶果的嫁接成活率,為生產上快速繁育苗木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嫁接羊奶果的應用和適宜嫁接時間的確定提供理論依據,從而為德宏州乃至中國南方部分地區(qū)野生羊奶果改造提供技術參考。
嫁接試驗選擇在德宏州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試驗田。
1.2.1 砧木
酸羊奶果實生苗生長迅速,1年生實生苗株高可達40~50 cm,2年生實生苗株高可達200 cm以上、徑粗可達2~3 cm,一般種植2年后即可進行嫁接。本試驗采用2年生實生苗做砧木,在砧木培育期間,及時剪除側生小枝,保持主干挺直,以提高嫁接成品的觀賞價值。對實生苗在距地面10~15 cm處截斷供嫁接用。
1.2.2 接穗
接穗在冠幅100~150 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徳甜”羊奶果植株上采集。選取位于樹冠中、上部1~2年生且芽眼飽滿、健壯的枝條;每條接穗留3~4個芽眼,長3~4 cm;接穗采后立即剪除葉片,隨采隨接。
砧木選用酸羊奶果,于2010年9月播種,播種量750 kg/hm2,按照羊奶果栽培技術進行常規(guī)管理,接穗采自“徳甜”羊奶果,選擇生長均勻一致的3 000株砧木進行嫁接對比試驗,株行距為2 cm×2 cm,于12月10-15日、12月16-21日、12月22-30日嫁接。采用隨機區(qū)組的排列方式,設置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嫁接100株。
試驗采用2種方法嫁接,分別為切接、腹接。具體嫁接操作方法見表1,每砧木嫁接1個接穗,為避免人為操作引起的誤差,每次試驗的嫁接工人為同一名有8年嫁接經驗的熟練工人。嫁接時間為2011年12月,此期是生長緩慢期,植株形成層活躍,砧木和接穗富有生活力,有利于形成愈傷組織,砧木皮質層和木質部最易剝離。
表1 2種嫁接方式
嫁接后用嫁接薄膜包扎包嚴,使接穗和砧木緊密相接,這樣既能防止雨水浸入,又能防止水分蒸發(fā)、保持接口濕度,其它接后管理包括抹芽、除萌、解除綁縛物等按常規(guī)進行。并注意及時澆水,搭好遮蔭棚,及時疏去砧木上萌發(fā)的幼芽;如遇雨天則不嫁接。
分別于嫁接后60 d調查接穗成活情況,比較不同嫁接方法和嫁接時間對嫁接苗成活率的影響。以嫁接成活率為指標,選擇出最佳嫁接方法和最佳嫁接時間。
嫁接成活率(%)=成活接穗數(個)/嫁接總接穗數(個)×100
采用Microsofe Excel 2003、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各項調查數據進行系統(tǒng)的處理和分析。
由表2可看出,12月10-15日,用腹接方法嫁接的苗木成活率為50.26%,切接方法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62.12%;12月16-21日,用腹接方法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53.21%,切接方法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64.34%;12月22-30日,用腹接方法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71.47%,切接方法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84.29%。12月22-30日,2種嫁接方法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均達到最高值,且用切接方法嫁接,各時期的平均的成活率均高于腹接。從不同嫁接時期來看,嫁接成活率隨嫁接時間的推遲而提高,這可能與砧木苗隨時間延長不斷加粗,以及接穗芽不斷充實飽滿有關。
表2 不同嫁接方式的苗木成活率比較
通過表3可看出,嫁接方式和嫁接時間2種因素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均達到顯著水平,因此,腹接嫁接和切接嫁接對嫁接苗成活率的影響差異顯著,應用切接方法進行嫁接,苗木成活率顯著高于腹接方法。因此,切接方法為嫁接“徳甜”羊奶果的最佳嫁接方法。
表3 嫁接方式和嫁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影響的方差分析
不同嫁接時間對苗木成活率的影響存在顯著性差異,對其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12月10-15日與12月16-21日進行嫁接,苗木成活率差異不顯著,但12月22-30日嫁接的苗木成活率顯著高于前兩者,因此,12月22-30日為最佳嫁接時間。
表4 嫁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影響的多重比較結果
因羊奶果單寧含量較多,嫁接時接口處單寧氧化,形成黑色“隔離層”,阻礙了砧穗間物質的交流,導致愈傷組織形成的能力十分微弱,不能開始增生,這是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原因。切接法的效果優(yōu)于腹接方法,切接方法操作簡便,成活率高,可能是由于砧木和接穗的接觸面積較大,切接的傷口愈合速度較快,砧木的木質部受傷輕,砧木、接穗木質化程度逐漸增強的緣故。切接有效減少了操作對砧木造成的損傷,有利于加速接合面形成層的愈合而提高嫁接成活率,其基部韌皮部形成層細胞分裂最活躍,生命力旺盛,可較好地保證接穗的成活,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嫁接方法。腹接由于嫁接部位都是在側枝上進行,枝條較小,其操作不方便而影響嫁接速度,使得砧穗傷口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導致傷口愈合速度較慢,砧木與接穗兩者的形成層接觸面積小,砧木的木質部受傷嚴重,從而影響嫁接成活率。
[1]刑衛(wèi)兵,孟昭清.果樹嫁接技術[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8.
[2]黃堅欽,方偉,丁雨龍,等.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因子分析[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2,19(3):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