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錦麗
(南京市中華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9)
乒乓球教學中對正手發(fā)奔球動作的思考
唐錦麗
(南京市中華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9)
正手發(fā)奔球是學校高中選項教學前普修的重要學習內容之一,學校選用正手發(fā)奔球動作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練”起來。通過學情調查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沒有“正式”學過乒乓球正手發(fā)奔球技術,對乒乓球的學習也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再加上參考書一大串文字的講解,學生對動作要領的領悟會感到非常得累,這些冗長的講解也不便于學生記住要領、掌握動作。通過教學實踐筆者歸納出一些關鍵字、詞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愿和大家一起商榷。
參考書上乒乓球正手發(fā)奔球動作要領是這樣寫的:以右手為例,站位近臺,身體稍前傾,兩腳左右開立,左腳前,右腳后。注意觀察對方的站位,決定發(fā)球的路線。拋球時,持拍手向后方引拍,球拍拍面稍前傾,手與手腕適當放松,腰稍向右轉。用腰帶手發(fā)力向前揮,觸球瞬間再變化球拍發(fā)直、斜兩線的角度。觸球時手腕有彈擊球的動作。重心由右腳向左腳移動。球拍繼續(xù)向前揮,重心落至左腳,動作再次還原?!边@個動作要領的講解非常仔細,但過于繁瑣,不便于學生記憶,通過教學,筆者把它歸為4個階段:準備階段、預備姿勢、擊球動作和揮拍階段。對于重點、難點的把握,再將動作歸納為3個要點學習:“擺、拋、擊”,這3個字的掌握也是學生不容易做到的地方。整個單元的教學也圍繞這3個關鍵字進行,每一個方面用1~2個字概括。根據(jù)課時計劃分別折射出相關要點和關鍵字的不同教學方法,通俗易懂,簡便易行,學生可以在邊說邊做中學會動作。最后學生只要體會擺、拋、擊3個關鍵字就能正確的做出正手發(fā)奔球動作。
根據(jù)學生上課時出現(xiàn)的易犯錯誤,對照參考書中的動作要領,通過教學總結出一些關鍵字、詞并合理運用,能解決學生需掌握的重點和難解決的問題,學生就能做出動作,進行改進和提高。
教師學會抓關鍵字、詞,練習者也就能一聽就懂、一看就會。剛接觸乒乓球的學生在發(fā)球時常常會出現(xiàn)以下3種情況,如表1所示。
2.1“站位”動作錯誤
初學者開始學習發(fā)球時會出現(xiàn)“站位”離球臺太近的現(xiàn)象。造成擊球點在球臺的上方,這屬于違例動作,需要告訴練習者發(fā)球瞬間擊球點應在球臺外。另一種現(xiàn)象是擊球后球不過網(wǎng)。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離球臺太遠,練習者剛剛接觸乒乓球,不敢發(fā)力,擊球后會有球不過網(wǎng)的現(xiàn)象,這時就要調整練習者與球臺的距離,與球臺保持40~50cm距離可以解決學生用力過小的問題,擊球點也不會出現(xiàn)在球臺上方的錯誤動作。還有一種情況是球過網(wǎng)后不能落在對方球臺,球向左或向右飛出球臺,這時也要檢查練習者的“站位”,左肩是否對準球臺(球網(wǎng)),或者是擊球瞬間擊球點是不是在腹前位置。如果左肩偏離球臺(球網(wǎng))就需要調整站位,多做發(fā)球前的站位練習,左肩對球臺(球網(wǎng)),重復多次站位后,能準確地做出左肩對球臺(球網(wǎng)),就能解決發(fā)球后球不能上球臺的問題。
2.2“擺”的模仿動作不到位
練習時如果球還是不能落在對方球臺,就是擊球點沒有正對腹部位置,“擺”放位置出錯,擊球點在身體偏左或偏右的位置,擊球后球就會向左或右飛行。還有一種“擺放”錯誤是擊球時拍面方向的控制,球拍拍面沒有和球網(wǎng)平行,拍面向左或右的方向擊球,就會造成球向左或右飛出,不能落在對方球臺。出現(xiàn)這2種問題需要多做拋球、擊球,找擊球點的“擺放”正確位置模仿練習。拋球結束后將球固定“擺放”在腹前,檢查:擊球點是否在腹前;球拍的拍面是否與球網(wǎng)平行。檢查的時候同時說出“擊球點、拍面”2個關鍵字效果更好,連續(xù)鞏固幾次后球就能將球擊到對方球臺。
表1 初學者發(fā)球時常出現(xiàn)的情況
表2 初學者“擺—拋”擊球動作常出現(xiàn)的情況
表3 初學者發(fā)奔球時常出現(xiàn)的情況
2.3“擺-拋”擊球動作不協(xié)調
初學者單個模仿動作能順利地完成,連貫做動作時就感到相對困難。這一階段會出現(xiàn)不拋球將球擊出、球拋起下落后不在自己腹前控制不了球、球又不能落在對方球臺的問題。首先告訴初學者根據(jù)規(guī)則要求,乒乓球開球是球從“擺掌心”向上拋起16cm開始,要讓對方看見發(fā)球動作,做出判斷。多做把球“擺放”掌心向上拋起模仿練習,這樣做能讓學生建立正確概念,對初學者還有一個好處是球垂直下落能控制住球。初學者還會犯用手指將球向上扔起的動作,這樣做會造成球沒有垂直下落、控制不住球的現(xiàn)象。前面所做的拍面對準球網(wǎng)的模仿動作到這里也就沒有用了,這時改進的方法是多做有球的“擺-拋”固定模仿動作,如表2所示。(1)將球“擺掌心”;(2)球垂直“上拋”16cm;(3)球下落后“擺腹前”;(4)“擺拍面”,拍面稍前傾(稍下壓)與網(wǎng)平行,將球平擊過網(wǎng)。學生在做模仿練習時同時還是需要說出“掌心、拋、腹前、前傾”4個關鍵字,這樣既能做出動作,又能記住關鍵字,學生能反復推敲并掌握動作。反復幾次手口一致的模仿動作后,就能順利地將球擊打到對方球臺上。這一階段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時主要是根據(jù)準備階段、預備姿勢中的一些錯誤進行改進,抓住“人與近臺”的距離、站位與預備姿勢的關系。學生在出現(xiàn)問題時,一方面通過“自說自話”發(fā)現(xiàn)問題,另一方面教師適當?shù)刂笇?,根?jù)關鍵字讓學生體會動作,檢查動作是否正確,真正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學會動作,自己琢磨的東西更容易掌握。(表3)
抓“特點”其實就是鞏固與提高學習階段。學生學習到一定程度就不滿足將球發(fā)到對方場地,他們還想把球“發(fā)”得更好,讓對方接不到球,讓自己獲得比分。而乒乓球正手發(fā)奔球動作特點是球速快,落點長,沖力大,突然性強,球的飛行弧度低,如果想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初學階段的學生,他們這時的表現(xiàn)是能做出動作,但發(fā)揮得不夠完美。球能過網(wǎng),但不向前飛行,球會落在球網(wǎng)附近,會出現(xiàn)球反彈較高現(xiàn)象。解決球離球網(wǎng)過高問題,需體會擊球點位置,多做“擺-拋”持球模仿練習。球“擺”腹前與球網(wǎng)同高,這時擊過去的球低、平;解決“平擊”問題,多做“擺、拋、擊”3個關鍵字的有球但不擊球模仿動作。當球拋起下落至球網(wǎng)高度,拍面稍前傾,用球拍觸碰球的后上方。當練習者“擺、拋、擊”動作能連貫完成后做有球的擊球動作,檢查球是否真的延球網(wǎng)平擊過網(wǎng);解決“球速快,落點長,沖力大”這一擊球特點動作,需體會手腕放松“彈擊”動作。“手腕的放松與彈擊”動作對初學者來說根本沒有“概念”,無法理解。這時教師要給學生正確的動作示范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其次將錯誤動作和正確動作分別進行示范比較。學生“聽”不能完全明白教師講解意圖,“看“正確、錯誤動作示范,與教師關鍵字、詞提示結合,就能獲得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動作。
4.1結論
教師教學時要學會用關鍵字、詞將動作要領口訣化,可以幫助學生記住要領、掌握動作,學生練習時就不會“胡做、亂做、瞎做”。學生掌握了一定技術后興致就會更高,也不會出現(xiàn)不愿動、懶得做、不想練的現(xiàn)象。學生學習正手發(fā)奔球動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其實也就是關鍵字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根據(jù)每一階段的狀況對照關鍵字就能加以改進;教師學會抓住關鍵字、詞,也是教學中學生應該注意的重點、難點地方。抓住關鍵字、詞,學生也就能掌握動作的精髓之處,“會”可以做到,難就難在學習時要抓住一個問題的本質進行學習,學得像,學生的興趣就會更濃、效率就更高。
4.2建議
4.2.1每節(jié)課結束后把教學隨想及時寫下來,有時感想會是優(yōu)點、會是缺點,如果是缺點把改進的辦法替換在下一節(jié)課中,看看學生學習改進的效果如何,不斷地學習才會有進步,不斷地改進才會有提高。教學的最終目的要短時、高效地讓學生學會、掌握動作。
4.2.2課上知識的傳授,學生有可能不能馬上學會動作,給學生一點時間進行教學賽去體會教師的授課內容,讓學生在教學賽中運用教師教的正手發(fā)奔球動作活動,學生會更快樂地在“娛樂”中分析原因,掌握動作。
4.2.3教師自己課前要溫習教案中的要點,將教學動作反復練習多遍,找到自己不順暢的地方,這個地方也是學生難學和困惑的地方。
[ 1 ] 唐建軍.乒乓球技巧圖解[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 2 ] 羅伯特·霍施.乒乓球教學[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015-08-28
唐錦麗(1973 ~),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